↑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填空题 4 题,解答题 4 题
中等难度 3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4 题
  1. 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④食盐  ⑤生石灰  ⑥稀硫酸.
    A.①⑥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钛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TiOx,其中铁元素和钛元素的化合价均显+3价.则x为( )
    A.2
    B.3
    C.4
    D.6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生活习惯或做法合理的是( )
    A.菜刀用后洗净擦干
    B.废旧电池随意丢弃
    C.霉变大米洗净后继续食用
    D.尽可能多吃含微量元素的保健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生活即化学,生活中有很多的变化都蕴含着化学原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食物腐败
    C.空气流动
    D.瓷器破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氢气充探空气球
    B.酒精作燃料
    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D.木材可以制作桌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学会用化学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一组是( )
    A.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B.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C.N2和CO2──燃着的木条
    D.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水果采摘园到处香气袭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水果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可分的
    D.分子在不断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水是循环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会减少
    B.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此过程是化学变化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
    D.更多的利用太阳能可减少环境污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选 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H2、CH4、CO三种气体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观察现象
    B 检验碳酸根离子(CO32- 将要检验的物质与盐酸混合,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选用Na2CO3溶液与盐酸溶液,比较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
    D 除去KCl中少量的K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森林中设防火带的目的是( )
    A.隔绝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
    D.便于运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操作既能加快硝酸钾的溶解速度,又能增加硝酸钾溶解质量的是( )
    A.搅拌
    B.振荡
    C.加热
    D.降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冰
    B.食盐
    C.生石灰
    D.硝酸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各物质与水混合后所得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是( )
    A.氧化钙
    B.二氧化碳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缺钠会得佝偻病
    B.大米中富含蛋白质
    C.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D.营养素只包括蛋白质、糖类和油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物质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氧气用于炼钢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碳酸氢钠用作发酵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纯棉毛巾
    B.
    塑料保鲜膜
    C.
    真丝围巾
    D.
    不锈钢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如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
    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D.金元素与其他元素的本质区别就是它的核电荷数是79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蒸发食盐水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为喷墨打印机工作原理示意图,溶解在打印墨水(pH:7.5-9.0)中的染料,从喷嘴喷到打印纸(pH:4.5-6.5)上,变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印墨水偏酸性
    B.打印墨水呈中性
    C.打印纸偏酸性
    D.打印纸偏碱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4X↑+2O2↑,则X的化学式为( )
    A.NH3
    B.H2
    C.H2O
    D.HC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化学式为CH2
    B.丙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3
    C.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D.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是( )

    A.1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20℃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B.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30℃时,将60g乙物质加入100g水中能得到160g溶液
    D.当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时,用蒸发结晶法提纯甲物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4 题
  1.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洗涤剂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功能.
    (2)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氯化铁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写化学式).
    (3)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g 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5%的NaCl溶液,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4)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你写出防止水污染的一种措施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的共同口号.
    (1)使用下列能源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________
    A.风能   B.煤   C.氢能源   D.太阳能
    (2)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水和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同时储存能量.近日,美国科学家仿效植物的这一特点发明了一种“发电叶子”(如图),将这种叶子放入水中,在太阳光照射下,叶子中的催化剂会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储存在氢氧燃料电池中,用于发电.“发电叶子”产生氢气、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是家用燃料.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根据下表数据分析,与煤(按C计)相比,用天然气做燃料的优点是:
    ________.
    1g物质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 1g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CH4 2.75g 56kJ
    C 3.67g 32kJ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用稀硫酸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废钢铁可回收重新冶炼,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用五个圆分别表示A(碳酸钠溶液)、B(稀硫酸)、C(氧化铁)、D(稀盐酸)、E(氢氧化钡溶液)五种物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C、D、E三种物质名称或化学式填入图中的三个圆中.
    (2)写出图中能发生反应且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图中的稀硫酸与各物质间的反应,可以总结出的酸的通性有:
    ①酸+盐→新盐+新酸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4 题
  1. 小立在家洗衣服时,发现一瓶刚过期的漂白液,对漂白液的漂白原理和该漂白液是否还有漂白作用产生了疑问.于是将其带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同学一起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①制取漂白液的原理:Cl2+2NaOH═NaClO+NaCl+H2O,其中有效成分是NaClO;
    ②漂白液的漂白原理:NaClO在空气中很快发生反应:2NaClO+H2O+CO2═Na2CO3+2HClO
    生成的HClO能使有色布条(含有机色素)褪色;
    ③HClO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丧失漂白作用.
    ④Na2CO3+CaCl2═CaCO3↓+2NaCl
    [提出问题]刚过期的漂白液是否失效?
    [实验探究]该小组的实验报告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该漂白液与烧杯中,______ ______ 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小组同学对失效后漂白液的主要成分很感兴趣,纷纷提出猜想并作进一步探究.
    [提出猜想]小立猜想有:NaCl
    小英猜想有:NaCl、Na2CO3
    小洁猜想有:NaCl、Na2CO3、NaOH
    [设计方案]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用足量的稀盐酸就可以验证______的猜想是否成立.
    为验证另两位同学的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或预期结论
    步骤①;取少量该漂白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静置,观察 产生白色沉淀 目的:______
    步骤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______,观察
    试液变红
    结论:______猜想成立..
    最后,他们综合小组同学的设计,经实验得出了结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经过学习,你一定掌握了相关气体的制备方法.现有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选用的相同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其原因是______.
    (3)如果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用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H2O+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我国首台使用二甲醚为燃料的城市客车有效地解决了公交车冒黑烟的问题.已知二甲醚的化学式为C2H6O,计算:
    (1)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
    (2)二甲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3)二甲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精确到0.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有效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碱性废水,为防止水土污染需经处理呈中性后排放.请完成下列问题:
    (1)检测废水pH的简单方法是______.
    (2)若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l.6%,现用废硫酸9.8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来处理这个造纸厂的废水,求可以处理的废水的质量是多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