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连线题 4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A. 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 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 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78年.德意志帝国通过《反社会党人非常法》,规定:一切旨在推翻“现存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而从事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活动均予禁止。1883~1889年间,又先后颁行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伤害保险法》、《伤残老年保险法》。这表明德国

    A. 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 采取两面手段遏制工人运动

    C. 政府主导法制化建设

    D. 社会主义运动推动民主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83年,《英国驻华各口领事报告》中说:“棉纱线消费的巨大增长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不仅上海邻近地区如此,全中国也都如此,在每一个村庄里都有英国棉线出售,每一个商店的货架上都可看到英国棉线。”这一报告表明(    )

    A. 传统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B. 全国传统纺织业受打击的程度相同

    C. 民族纺纱业发展速度极其缓慢   D. 全国农村自然经济解体的范围扩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 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

    C. 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 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33年10月,罗斯福政府将长期以来法定的每盎司黄金等于20.67美元改为31.26美元。1934年1月又定为每盎司等于35美元,并以国家债券为担保,增发30亿美元通货。这表明罗斯福政府急需(    )

    A. 提高商品价格   B. 缓解债务危机   C. 恢复银行信用   D. 促进工业复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 立法服从于政治   B. 行政服从于司法

    C. 从人治走向法治   D.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春秋以前,“天”被尊为最高神,是人类的监视者、执法者。春秋时期,祭神祀鬼虽仍是“国之大事”,而“天之爱民甚矣”。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祭祀活动巩固了宗法制度

    B. 政治演变发展了天人关系

    C. 天道权威萌发了民本思想

    D. 神权观念强化了贵族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面《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描绘的是唐朝敦煌地区最高统治者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下列与图片历史信息相关的是

    A. 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B. 节度使镇守边关,享受超官秩的仪仗

    C. 节度使接受敕封,加强了君主专制

    D. 藩镇势力强大,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 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

    B. 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

    C. 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

    D. 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53 年开始,美国带头组建亚洲版的“北约”——“东南亚条约组织”。有学者认为:“此组织建立……加快了中国政府的一个宣言的发布速度,由此迫使其他亚洲右翼政府很难继续将中国当成一种威胁和敌人。“宣言”是指( )

    A.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 求同存异方针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用了英国式的代议制民主的政治框架。与美国式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相比,英国式的责任内阁制

    A. 确保内阁掌握国家全部决策权力

    B. 权力机构间制约监督机制更趋完备

    C. 使得两党轮流执政制度得以执行

    D. 政府行使行政权时受议会制约较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28年10月起,苏联开始实施计划经济,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另一方面,从1934年开始的大肃反运动仅在1937—1938年间就有200多万人受到清洗,其中包括4万多名营级以上的高中级军官。这说明

    A. 斯大林模式利弊己被认识

    B. 大肃反促成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C. 苏联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 斯大林模式对苏德战争初期利弊并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中唐到宋末(8~13世纪)期间,中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物质上的进步可自一系列惊人的发明知其端倪:印制的书本、算盘、钞票和信用票据、火药、水泵、运河船闸、不漏水的船舱,以及航海罗盘,更不用说较早时期发明的陶瓷器、漆器、丝棉织物,以及像宋代绘画之类的艺术品了。这些都是一个生气勃勃的社会在其历史兴盛时期的产品,远比欧洲先进。宋代的城市文化反映出农业、工艺、商业和技术方面的进步,并且在哲学和施政方法方面也有与之相应的进展。最重要的事实是兴起了国内外的私人贸易,这确实是一场“商业革命”,使南宋政府更加依赖于贸易税收。雅克·热纳特把南宋首都杭州描绘为当时肯定无疑的最大城市。

    ——摘自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材料二中古时期,地中海沿岸的商人一直在地理上把持着这一奢侈品贸易的垄断,而这种局面在16世纪初期遭到了葡萄牙人的挑战。葡萄牙的海员试图在武力保护下改变传统的航线,从大西洋水域推进到印度,这一最早的尝试没有成功,直到十七世纪,荷兰不是用暴力而是依靠船舶和经济组织这两方面的效率改进而引起的价格竞争才摧垮了威尼斯在奢侈品贸易中的优势。16世纪北欧与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属地国家和波罗的海流域之间进行的贸易,与地中海的贸易相比,开始是微不足道的,如同地中海地区支撑着意大利城邦一样,荷兰和弗兰德这两个低地国家的制造业贸易中心已成为北欧的支柱。

    ——摘自厉以平、蔡磊译的《西方世界的兴起》

    (1)依据材料一,简要归纳8~13世纪“中国是最先进社会”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西方“商业革命”的主要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什么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后期而不是在早100年或1000年时发生?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海外大扩张之后欧洲惊人的经济发展中找到。这一发展是如此显著,以致现在通常被称为商业革命。

    ——斯塔夫里阿若夫《全球通史》

    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大中祥符间太常博士《吴唐拾遗录劝农桑》云:吴顺义年中,差官兴贩簿(户籍),定租税,厥田上上者,每一顷税钱二贯一百文,中田一顷税钱一贯八百,下田一顷千五百,皆足陌见钱,如见钱不足,许依市价折以金银。算计丁口课调,亦科钱。

    材料二宋齐丘时为员外郎,上策乞虚抬时价,而折铀、绢、绵本色,曰:“江淮之地,唐季以来,战争之所。今兵革乍息,黎甿(黎民)始安,而必率以见钱,折以金银,此非民耕凿可得也。必兴贩以求之,是为教民弃本逐末耳。是时,绢每匹市价五百文,铀六百文,绵每两十五文、齐丘请绢每匹抬为一贯七百,铀为二贯四百,绵为四十文,皆足钱,丁口课调,亦请蠲除(免除)。朝议喧然沮之,谓亏损官钱,万数不少。齐丘致书於徐知诰曰:“明公总百官,理大国,督民见钱与金银,求国富庶。”知诰得书,曰:“此劝农上策也。”即行之。自是不十年间,野无闲田,桑无隙地,自吴变唐,自唐归宋,民到于今受其赐。

    ——摘编自南宋洪迈《吴唐拾遗录劝农桑》、《容斋续笔》卷第十六

    (1)根据材料,概括宋齐丘上策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分析宋齐丘改革措施的具体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大师,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新旧制度交替的时代。1776年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正式出版,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了许多方面的经济理论,它所包括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而且囊括了经济史、经济学说和财政学,震撼了国际学术界,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各个角落广泛传播。当时一些国家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把《国富论》中阐述的原理应用到具体政策中。《国富论》一书充分阐述了经济自由的思想,指出自由竞争是从的本性中引申出来的永恒的自然规律,社会是由个人组成,个人利益的总和就是社会的利益,如果都去追求自由的个人利益,那就最能促进全社会的利益。他提出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思想,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的理论,这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学说为正在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学说影响几代人的成长。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里奥特说:“也许没有任何一部当代的著作像《国富论》那样对科学经济思想和行政管理体制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亚当.斯密的这部著作所生产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

    ——摘编自王岳川《一生的图书计划》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当·斯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