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29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下列对于欧洲联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B. 是欧洲国家的政治军事集团

    C. 成立于1993年   D. 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朝政府(  )

    A. 发行交子   B. 设中书省   C. 设立市舶司   D. 引进占城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设置

    A.澎湖巡检司         B.宣政院

    C.伊犁将军          D.驻藏大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为“开拓万里波涛”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此次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李鸿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独贵龙”运动是近代鄂尔多斯高原人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一种形式,从1911年开始,“独贵龙”运动开始进入高潮阶段。推动“独贵龙”运动进入高潮阶段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李鸿章曾经说过,“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为了解决“火器”落后的问题,李鸿章创办了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开平矿务局         D.上海机器织布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史实与国共合作有关的是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A.发动武昌起义         B.领导南昌起义

    C.发动秋收起义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大革命失败后,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秋收起义          ②井冈山会师

    ③遵义会议          ④南昌起义

    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为下列一组图片归纳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B.人民解放战争

    C.近代化的探索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新中国成立后在7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A.参加万隆会议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重返联合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解放战争期间,一支军队根据毛泽东不要与前来合击之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的指示,强渡黄河,开始千里跃进的壮举。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            D.转战陕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清末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

    A.教育救国           B.实业救国

    C.收回主张           D.谴责时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标志着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15年5 月 4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共同探讨两岸关系的路应该如何走,回首海峡两岸关系之路,双方首次打破隔绝状态开始于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

    B.台湾和大陆分别成立海基会和海协会

    C.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邓小平在评价建国后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其 “反面教训”主要是它肆意践踏了民主与法制。邓小平评价的这一历史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造私营工商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对《独立宣言》解读有误的是

    A、宣扬人生而平等          B、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C、美国由此确立了联邦制      D、宣言颁布日成为美国国庆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       ②百团大战       ③西安事变

    ④希特勒上台          ⑤诺曼底登陆      ⑥南京大屠杀

    A.④③⑥①⑤②         B.②⑤①③④

    C.④③⑥②①⑤         D.⑥④③⑤②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世界上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最能体现拿破仑“伟大”之处的是

    A.建立帝国,实行独裁       B.颁布法典,加强法制

    C.发动政变,执掌大权       D.发动战争,横扫欧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洽维新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始于19世纪60年代       ②都摆脱了沧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③改革后都野蛮侵略中国       ④都涉及到土地私有权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飞上天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最早借助非凡的翅膀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梦想的动力机是

    A.蒸汽机            B.电动机

    C.内燃机            D.计算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在欧洲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下列相关的历史信息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发现美洲新大陆、环球航行—哥伦布、麦哲伦

    B.万有引力、相对论—牛顿、爱因斯坦

    C.《战争与和平》、《神曲》—莎士比亚、达.芬奇

    D.《英雄交响曲》、《格尔尼卡》—贝多芬、毕加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种“崭新的生产方式”指

    A.家庭手工业           B.工场手工业

    C.大机器生产           D.生产自动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某部史书说:“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导致日本这种变化的因素有

    ①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②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③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④美国大力扶持,刺激经济繁荣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是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它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①原子能技术           ②航天技术

    ③生物工程技术         ④计算机网络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某校九年级一班举办“领袖风采”手抄报活动,下列摘抄的手抄报内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玻利瓦尔解放了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地

    B.尼赫鲁为印度首任总理,与周恩来一起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纳赛尔领导埃及人民赢得独立,并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D.卡斯特罗领导巴拿马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以下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历程,按次序对应正确的是

    A.理想到现实、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B.理想到现实、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C.空想到科学、理想到现实、一国到多国

    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想到现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东西方经济体制各有利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中谋求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列宁

    材料二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匮乏感到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苏联模式的多方面的影响变成了几乎完全负面的影响。

    (1)材料一中的俄国“由一个半死的人”到“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与列宁开出的哪一“处方”有关?

    (2)材料二中“八年前”的“恐惧”指什么? “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指什么?与传统资本主义政策相比,该行动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中罗斯福就任第三任总统时看到美国又面临的“恐惧”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怎样的体制造成“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

    (5)习近平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根据以上材料,谈一谈中美苏三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世界政治现代化的过程,渐进缓慢、曲折艰难。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材料二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

    (2)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其确立的依据主要是哪部法律文献?

    (3)材料三中宪法的地位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人类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1分)当时政府设置什么机构使它保持畅通?

    (2)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这一政策是在哪一次战争后被迫放弃?

    (3)中国政府制定的“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体现这一趋势的世界经济组织是什么?面对这一趋势青少年应树立怎样的理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世界格局总是在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演进,阅读下列图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加速了哪一场世界性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结束后形成的国际体系是什么?

    (2)图二中的现象出现在怎样的世界格局之下?

    (3)图三中事件发生后,世界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4)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我国处于什么地位?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5)面对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应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