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判断题 1 题,填空题 1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假如你要考查我国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你应该去下列哪些遗址:

    ①山顶洞人遗址     ②北京人遗址     ③河姆渡遗址     ④半坡遗址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 一万年前            B、 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C、 商周时期            D、 秦汉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沧海桑田的宏伟历史变迁中。盐阜先民们在古老的盐阜平原上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在今天东台溱东、阜宁板湖等地都曾发现过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遗迹。并出土了一批磨制石器和玉器等。盐阜先民的新石器时代约相当于

    A、 元谋人时期            B、 北京人时期

    C、 河姆渡时期            D、 尧舜禹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A、 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 有教无类             D、 仁者爱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层“纱幕”是指

    A.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B.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C.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思想            D.中世纪的“君权神授”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沦》中指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一系列事件的世界意义是

    A.人类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B.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D.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这一文件发表的背景是

    A.来克星顿枪声已经打响           B.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

    C.法国大革命爆发               D.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凡尔赛和约》

    A. 不可能带来任何和平局面              B. 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 激化了法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           D. 解决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马克思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说:“资产阶级,由于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材料中提到的能够给人类带来便利的交通工具应包括

    ①汽车     ②火车     ③ 轮船     ④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17至18世纪,有一批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进行批判,并提出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大力倡导科学理性。他们燃起的思想火花是

    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           D.启蒙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调整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C.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西方的一位科学家听到消息后说:“人类打开了潘多拉这个魔匣”(“潘多拉魔匣”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充满贪婪、杀戮、恐惧、痛苦、疾病、欲望、还有希望的匣子)。那么,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的钥匙是:

    A.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网络信息技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创斯大林模式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绥靖主义者是在喂鳄鱼——可预计最后鳄鱼也把他给吃了。”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二战前绥靖势力的评价。下列事件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的是

    A.纳粹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B.二战中法国战败投降

    C.苏德战争爆发                   D.日军偷袭珍珠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能够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象的是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慕尼黑协定     ④《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它是一座工业城市,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42年夏天至1943年初,它抑制住德军一次次的猛攻,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这座城市是

    A.莫斯科              B.斯大林格勒

    C.诺曼底              D.伦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我们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依据是

    A.主要动力不同             B.交通工具不同

    C.生产方式不同             D.纺织机械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该是

    ①全球化拉大了世界贫富差距             ②全球化导致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

    ③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         ④全球化实现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1 题
  1.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纷繁,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生产力因此急剧下降。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3、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4、《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

    5、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对交战的双方而言,其性质都是非正义的。

    6、“诺曼底登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告诉我们:在人类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挑战时,各国之间的团结合作能有效化解危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我国远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如河姆渡人居住在       房屋里,半坡人居住在     房屋里。

    2、为美国的独立立下赫赫战功,后来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的是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并颁布《法典》的法国皇帝是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发明是     的广泛使用,这次科技革命推动了     的多极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东周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具体内容指什么?(1分)

    材料二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2)根据材料二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个学派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个学派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2分)    

    材料三   相传孟子受业于子思,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鲁国、滕国、薛国等。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

    ——译自《孟子》

    (3)根据材料三回答孟子的学说为什么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1分)

    材料四   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至于西方,十八世纪儒家思想远涉重洋,对欧洲民主启蒙以至辩证法思想的形成,曾经有过正面启发或触媒作用,一度备受颂扬。但随即被贬为无用之物,弃之唯恐不及。

    (4)根据材料四分析,儒家思想对其它国家或地区起到怎样的影响?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英国史》

    材料二: (美国)国会(包含参议员和众议院)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1865年北军总司令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总司令罗伯特签署了有关投降的协议。在谈判中,李将军希望他的骑兵和炮兵能够保留那些属于他们自己的马匹。而格兰特则回答:“如果这些士兵没有现在所乘马匹的帮助,就很难收获下一季的庄稼,养活家中老小过冬,我会这样安排的。”

    材料四: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革命开辟了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的英国式发展道路,最终促使英国由“君主独治”过渡到了“君民共治”的政治形态。在这种政治形态中 “国王及国会间合作”关系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妥协关系,其建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的这场谈判终结了美利坚民族历史上的一场著名战争,这场战争的名字是什么?其对于这个国家民主制度的发展有何推动作用?(2分)

    (4)1880年法国政府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赦免与当时法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何具体联系?(1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1世纪以来,美国调整外交战略,重返亚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冷战思维引入亚太……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核心内容,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你能判断出这是什么计划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协助西欧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2分)

    (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