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选择题 16 题,实验题 1 题,填空题 4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6 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色污染是指橡胶造成的污染

    B. 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 汽车尾气的排放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D. 含磷洗涤剂的使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唯一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海藻中含有丰富的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碘元素。下图是实验室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的一部分。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步骤①、③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

    B.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步骤②的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C.步骤③中加入的有机溶剂是裂化汽油或四氯化碳        

    D.步骤④的操作是过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科学家最近在-100 ℃的低温下合成一种烃X,此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图中的连线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分燃烧等质量的X和甲烷,X消耗氧气较多

    B.X中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X和乙烷类似,都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D.X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增大压强 ④移去生成物 ⑤加入催化剂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⑤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符合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当X、Y、Z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存在焓变ΔH=ΔH1+ΔH2。满足上述条件的X、Y可能是(  )

    ①C、CO ②S、SO2 ③Na、Na2O ④AlCl3、Al(OH)3⑤Fe、Fe(NO3)2 ⑥NaOH、Na2CO3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④⑤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组变化中,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前者小于后者的一组是( )

    ①CH4(g)+2O2(g)===CO2(g)+2H2O(g) ΔH1;

    CH4(g)+2O2(g)===CO2(g)+2H2O(l) ΔH2;

    ②2H2(g)+O2(g)===2H2O(l) ΔH1;

    H2(g)+O2(g)===H2O(l) ΔH2;

    ③t ℃时,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 SO2和1 mol O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

    ④CaCO3(s)===CaO(s)+CO2(g) ΔH1;

    CaO(s)+H2O(l)===Ca(OH)2(s) ΔH2;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定温度下,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能说明可逆反应A(s)+3B(g)2C(g)达到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和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③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⑤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A.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柠檬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为,有关柠檬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一氯代物共有7种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C.和丁基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D.一定条件下,分别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烷是直链烃,所以分子中3个碳原子也在一条直线上

    B.丙烯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C.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至少有16个原子共平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主链碳原子数均为7个

    B.某烃的分子式为C10H14,它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烷基,符合条件的烃有4种

    C.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8的单烯烃中,与HBr加成产物只有一种结构,符合条件的单烯烃有6种

    D.经测定C3H7OH和C6H12组成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8%,则此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是78%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一反应:2A+B2C,其中A、B、C均为气体,下图中的曲线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曲线,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B的转化率,图中有a、b、c三点,如图所示,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b点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C.T1温度下a点表示若想达到平衡,可以采取增大压强的方法

    D.c点可表示v(正)<v(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某温度下,向4.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5,反应PCl5(g) 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时间/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32

    0.38

    0.40

    0.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PCl3)=0.0064 mol/(L·s)

    B.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4.0 mol PCl3、4.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5、0.40 mol PCl3和0.40 mol Cl2,达到平衡前v(正)>v(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说法中,能说明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N2O4(g) 2NO2(g),改变某一条件后,气体颜色加深

    B.H2(g)+I2(g) 2HI(g),单位时间内消耗H2和HI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1∶2

    C.N2(g)+3H2(g) 2NH3(g),改变某一条件后,NH3的体积分数增加

    D.2SO2(g)+O2(g) 2SO3(g),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He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下列各图表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Ⅰ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B.图Ⅱ表示t0时刻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图Ⅳ中a、b、c三点中只有b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某温度下,将3 mol A和2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 C(g)+D(g),5min后达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的关系为ca(A)·c(B)=c(C)·c(D)。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B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B的转化率为(  )

    A.60%       B.40%

    C.24%      D.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T ℃时,在2 L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Z的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X(g)+Y(g) =2Z(g)

    B.反应进行的前3 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v(X)=0.2 mol/(L·min)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

    D.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实验室里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乙烯,乙烯再与溴反应制1,2-二溴乙烷。在制备过程中部分乙醇被浓硫酸氧化产生CO2、SO2,进而与Br2反应生成HBr等酸性气体。

    已知:

    (1)用下列仪器,以上述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备1,2-二溴乙烷。如果气体流向为从左到右,正确的连接顺序是(短接口或橡皮管均已略去):B经A①插入A中,D接A②;A③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

    (2)装置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                     。若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碎瓷片忘加,应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F中盛有10% 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反应管E中进行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6)处理上述实验后三颈烧瓶中废液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

    A.废液经冷却后倒入下水道中

    B.废液经冷却后倒入空废液缸中

    C.将水加入烧瓶中稀释后倒入空废液缸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4 题
  1. 环戊二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面是以环戊烷为原料制备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

    (1)其中,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______,反应①的产物名称是____    ____;

    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      ____,反应②的产物名称是___     _____。

    工业上可由环戊二烯制备金刚烷(),途径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2)环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________个原子共平面;

    (3)金刚烷的分子式为________,其分子中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_种;

    (4)A是二聚环戊二烯的同分异构体,属于芳香烃,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二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符合以上信息的A的所有可能结构(不考虑立体异构)有         种,试写出苯环上支链最多的几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海水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海水中主要离子的含量如下表所示。

    成分

    含量(mg·L-1)

    成分

    含量(mg·L-1)

    Cl-

    18980

    Ca2+

    400

    Na+

    10560

    HCO3-

    142

    SO42-

    2560

    Br-

    64

    Mg2+

    1272

    利用海水可以提取溴和镁,提取过程如下。

    (1)提取溴的过程中,经过两次Br-→Br2转化的目的是:①__                ___,

    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②_____________                 _______。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通空气的目的:③___                    ____________。

    (2)吸收塔中也可采用纯碱吸收Br2,主要反应如下,请配平并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Br2+□Na2CO3+□H2O―→□NaBr+□NaBrO3+□NaHCO3

    (3)从MgCl2溶液中得到MgCl2·6H2O晶体的主要操作是①____     ____、过滤、洗涤、干燥。最后一步冶炼得到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②____               ____;冶炼时,若有少量水存在会造成产品镁的消耗,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     __________。

    (4)依据上述流程,若将10 m3海水中的溴元素转化为工业溴,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Cl2

    的体积为________L(忽略Cl2的溶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能源危机当前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开源节流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

    (1)下列做法有助于“开源节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b.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c.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减少资源消耗,注重资源的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再生

    (2)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在氧气充足时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如图所示。

    ①在通常状况下,金刚石和石墨相比较,________(填“金刚石”或“石墨”)更稳定,石墨的燃烧热为________。

    ②12 g石墨在一定量的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36 g,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3)已知:N2、O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946 kJ·mol-1、497 kJ·mol-1。

    N2(g)+O2(g)===2NO(g) ΔH=+180.0 kJ· mol-1NO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____kJ·mol-1。

    (4)综合上述有关信息,请写出用CO除去N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工业合成氨的模拟研究,反应的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0。在1 L 密闭容器中加入0.1 mol N2和0.3 mol H2,实验①、②、③中c(N2)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实验②从初始到平衡的过程中,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NH3)=____________;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②和实验③所改变的实验条件分别为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e.使用催化剂

    (2)800 K时向下列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2、3 mol H2,甲容器在反应过程中保持温度压强不变,乙容器保持温度体积不变,丙容器是绝热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三容器各自建立化学平衡。

    ①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甲________K乙________K丙(填“>”“<”或“=”)。

    ②达到平衡时N2的浓度c(N2)甲________c(N2)乙,c(N2)乙________c(N2)丙(填“>”“<”或“=”)。

    ③对甲、乙、丙三容器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甲容器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说明此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在乙中充入稀有气体He,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丙容器温度不再变化时说明已达平衡状态

    D.向丙容器中充入氨气,正向速率减小,逆向速率增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