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8 题,其中:
选择题 35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3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5 题
  1. 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受灾严重,但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C.大运河      D.井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纪年的方法有很多,如公元纪年法、世纪纪年法、天干地支纪年法、民国纪年法等。若按世纪纪年,公元前297年的正确表述是:

    A.公元前三世纪初             B.公元前三世纪末

    C.公元三世纪初             D.公元三世纪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该史书有可能是

    A.《汉书》B.《旧唐书》C.《宋史》D.《元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史学家认为:如果把这一事件看作是一次制度变迁,即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那就可以看出,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这一事件”是

    A.十月革命B.“光荣革命”C.工业革命 D.二月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毛泽东的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部史诗,其在《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词中写到:“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该诗词描述的是

    A.长征胜利      B.抗战胜利C.新中国成立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些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缺乏考证,有时存在违背史实的错误。下列片段或场景不符合史实的是

    A.岳飞说:“身为南宋子民,定当以抗金报国为己任。”

    B.汉武帝对卫青说:“此番出兵匈奴,责任重大,愿大胜而归。”

    C.顾闳中在画《韩熙载夜宴阁》

    D.隋场帝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和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史约三百年。下列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转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水利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40年到1900年列强的侵华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中国主权遭到破坏或丧失的先后顺序是

    ①开放福州为通商口岸

    ②帝国主义国家开始疯狂地在中国开设工厂

    ③美国开始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

    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③①④②     B. 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杜甫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

    A.浙江的青瓷

    B.四川的白瓷

    C.河南的“唐三彩”

    D.江西的粉彩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是在参加哪次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的?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全球通史》写道:“他们(罗马人)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这部法律”是指古代罗马的

    A.习惯法B.公民法.万民法D.自然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某出版社发行了一套反映新中国外交历程的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都有标题,其中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状况的一组标题是

    A.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抵制逆流、分道扬镳D.越过惊涛、世纪风采、播种友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某次国际会议结束后,一位美国记者评价道:“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A.1950年中苏会谈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联合国大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声明“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表明美国政府

    A.坚持“一中一台”立场

    B.确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D.认可“一个中国”的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十二铜表法》,是原先各项习惯法的汇编,因传说其刻在12块铜表上而得名,是罗马最早的成文法。它主要是为了解决

    A.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

    B.奴隶与自由民的矛盾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D.外邦人与罗马人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丙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B.甲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C.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英国于18世纪中叶形成责任内阁制,其与中国明朝时期的内阁制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A.国王权利进一步加强               B.内阁拥有立法权

    C.国王权利进一步被架空             D.内阁阁臣听命于国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是

    A.北约建立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欧盟成立           D.中国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

    ①原因与巴黎公社革命相似——与大规模的战争有关

    ②直接目标与太平天国运动相似——反侵略反封建

    ③领导力量与五四运动相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④性质与中国的辛亥革命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①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A.铁锄 B.曲辕犁C.翻车 D.棉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据《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

    ①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

    ②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③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

    ④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梦梁录》记载:“……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与晓市不断出现,时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一百二十万,城内极其繁华,被称为东南第一州”。与这段描述的情景可能同时代出现的有

    A.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始编成

    B.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输出国外

    C.“草市”开始出现

    D.在西藏地区设宣政院进行管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唐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信息的是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澳大利亚人)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

    A.清政府保证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B.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人……发给管事官(即英国领事)照办”

    C.清政府保证“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D.清政府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天津大沽铁路沿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首先爆发于

    A.彼得格勒B.莫斯科C.巴黎 D.伦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中共在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即最低纲领,要求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以下各项中属于中共在此后所进行的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斗争是

    ①五四运动    ②国共合作出师北伐    ③南昌起义    ④国共合作协同抗战

    A.①② B.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结合以上材料,下列关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其思想核心是不承认国民党的旧外交

    ②它反映了新中国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③它体现了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④它体现了在“一边倒”方针指引下,反对与帝国主义国家建交的立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解决港澳台问题及发展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1972年,美国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1972年,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C.1978年.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1992年,中国海峡两岸就一国两制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赔款

    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该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局部)。对图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北伐战争时期,革命将士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B.国共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燃成燎原之势

    C.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斗争

    D.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不断发展壮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毛泽东的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历程,如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基点,下列四组诗词所描述的史实按由远及近排列依次是

    ①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④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12分)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改写为“囻”。

    ——宋军《申报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材料二  (民国初年)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一重要成果?(2分)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在破除传统陋习方面的三项措施。 (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9分)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回答战国时期在东经104度附近兴修的著名工程名称及主持修建人,该工程修建的重要作用是什么?(4分)

    (2)历史上,秦在图中ab剖面以东区域开凿了著名水利工程是什么?在下列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做出了什么决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9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难以支撑起平展的表面一样。因此“有衡”对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由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3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建立的近代政体是如何体现这种“均衡”的?(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