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非选择题 1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自雍、乾后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政府矣。”对“隐然执政”的准确理解是

    A. 草拟政令

    B. 发布政令

    C. 监察百官

    D. 传达圣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代雅典官员在任职前,其资格皆须经审查,每个官员在任职期满后,还要由专人对其在任取期间的活动和账目进行审查。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陶片放逐法这―制度是针对那些滥用权力、危害国家利益、侵犯公民权利的官员而实施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监督制度的完善

    B.民主法制的健全

    C.小国寡民的特征

    D.廉政建设的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恩格斯认为:“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历史前提”是指

    A. 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

    B.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

    C.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D.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孟子以前的政治家,大多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重农抑商政策出的主要背景是

    A. 私营工商业发展

    B. 秦朝统一全国

    C. 铁犁牛耕的普及

    D. 井田制的瓦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古代农民的实际负担,并不等同于政府的赋税征课额,历史上赋役历来就有“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的弊病。这一弊病根源于

    A. 专制王权之下法治精神的匮乏

    B. 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

    C. 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

    D. 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追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A. 结伴而不结盟

    B.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缔结同盟关系

    D.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改革模式上,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这又是本民族从前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这场改革

    A. 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

    B. 基本实现了向工业文明转型

    C. 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

    D. 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A. 欧美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B. 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

    C. 欧美国家的城市和亚非拉国家的农村

    D. 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写道:“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毫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据此可得出

    A. 工农武装割据之路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选择

    B. 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决定着民主革命的方式

    C. 农民斗争是迎来民主革命高潮的主要因素

    D. 中共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是革命胜利的法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

    A.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

    B.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

    C.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D.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约和华约组织先后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B. 美、苏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矛盾

    C. 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

    D. 美苏是战后世界唯一两个超级大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世纪以来,以全人类发展史为研究对象的世界通史不断问世,如韦尔斯的《世界史纲》、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和帕尔默、科尔顿的《世界近代现代史》等,大量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全球化趋势

    B.西欧中心论受到怀疑和批判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分别取材于《天仙配》和《醒世恒言》,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 前者自给自足,生活富足

    B. 后者使用机器,面向市场

    C. 两者的生产关系性质不同

    D. 后者瓦解前者,速度较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面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发展经济,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B. 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C. 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提高

    D. 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这次大会

    A. 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 为三大改造奠定了基础

    C. 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D. 是一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意义在于

    A.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B.使世界走向整体化

    C.西欧列强开始殖民扩张

    D.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新中国在建国模式上的创新选择是

    A. 独立建国

    B. 协商建国

    C. 选举建国

    D. 立宪建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材料表明中华法系

    A. 重视维护君主专制

    B. 基于小农经济和宗族社会

    C. 维护商品经济秩序

    D. 侧重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古代,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以及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 工场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私营手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的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 欧洲正日益走出中世纪的藩篱

    B. 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C. 大西洋沿岸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D. 人类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6世纪英国一个典型农户年产5吨谷物,同时期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农户年产量仅为英国的40%,19世纪中叶也没有达到英国16世纪的水平。中英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

    A. 经营方式

    B. 社会制度

    C. 工业革命

    D. 经济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对下图所示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 西方列强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B.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C. 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D.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解读下面表格,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3.1

    28.O

    34.1

    53.6

    62.O

    63.O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A. 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落后于西方

    B. 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西差距

    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起步早发展慢

    D. 列强的掠夺导致中国制造业落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

    A. 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B.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性质

    C. 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是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摘自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

    材料三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思、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旧的世界格局”是什么?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关于当今世界格局有何共识?材料二中基辛格认为决定世界秩序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加利认为当今世界格局发展趋势将对世界秩序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牛庄(营口)、登州、烟台、台南、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由于中国是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基础上被迫开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传统和现代的关系特别复杂。……一般来说,在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传统因素对民主化有较多的阻碍作用。基本上处于现代化的对立面。……在经济思想和经济素质方面,则存在着对现代化的潜在适应性。

    材料三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开始和展开的,两者几乎并肩而行,因而使得现代化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变得特别复杂。……(表现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和变被动为主动的特点。

    材料四

    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其中,外资首先投资建立现代工业企业,从项目确立、技术设备引进等方面为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起了示范作用。以清朝地方督抚为主体的洋务派是中国工业化发轫期真正主要的推动力,使工业化在短期内即发动起来。私人资本和中资私营企业在这一时期由于其投资规模小、行业分散,故贡献有限。但这些企业生产活动与国内经济密切相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现代化起步之时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外因是如何“通过内因起作用和变被动为主动的”。

    (4)根据材料四,“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分别指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79年颁布的《人身保护法》,使公民的人身自由得到保障。……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丹尼斯?帕平……的实验对蒸汽机的发明起了重大作用。……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仲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

    通过机器进行的资本自行增殖,同生存条件被机器破坏的工人人数成正比。……在这些织布工人中,许多人饿死了,许多人长期地每天2又1/2便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与此相反,英国棉纺织机在东印度的影响却是急性的。1834至1835年东印度总督确认:“这样的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平原漂白了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四

    苏联工业化道路是用忽视农业、压缩轻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这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型。……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表现为走了一条粗放发展的道路。……苏联生产每单位国民收入用钢量比美国多90%,耗电量多20%,耗油量多100%,水泥用量多80%,投资多50%

    ——刘靖北《关于苏共败亡的思考》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三中有关英国工业革命的论点。

    (2)根据材料四与相关知识,指出苏联与英国工业化的异同。

    (3)借鉴英国、苏联的经验教训,谈谈我国应该怎样实现工业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