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其他题 1 题,选择题 2 题,语言应用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木兰诗》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3)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4)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岑參的《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请完整默写出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nǎo suǐ(       )。

    (2)奥本海默已经是fù rú jiēzhī (        )的人物了。

    (3)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ào huǐ  (      )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

    (4)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shàn xiào(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某电视台播出的《家庭幽默秀》节目,总是让观众忍俊不禁

    B.老王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警察,在熙熙攘攘的进站人群中望眼欲穿,使坏人无法遁形。

    C.他最喜欢在华灯初上之时,与一帮朋友坐在董子巷的街边茶室举杯小酌,同享天伦之乐

    D.小刘待人接物和颜悦色、古道热肠,每每让老者夸他细致周到、八面玲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音乐会上,张张笑脸沉浸在欢乐之中。

    B.经过努力,使我市评为“2006年浙江文明示范城市”。

    C.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D.听了李学生英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2分)

    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我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补写一个与画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13分)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⑴恐已矣______      ⑵盲臣敢戏君乎_______

    ⑶但当涉猎______   ⑷鲁肃过寻阳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课内现代文阅读(13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1.1.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3分)

    写视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听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味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2分)

    ①肥胖的黄蜂(停)在菜花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飞)向云霄里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答题(9分)

    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罗嗦。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秉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的记忆。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感悟答出两点即可)(3分)

                                                   

                                                   

    2.如何理解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2分)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请以“______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你可以从“兴奋”“快乐”“幸福”“激动”“痛苦”“难忘”“郁闷”“悲伤”“心动”“紧张刺激”“自得其乐”中选填,也可以填写其他词语或短语;(2)体裁以记叙类为主;字数500字左右。(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班名及姓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