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语言应用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徘徊/低徊    桎梏/诰命    款识/博闻强识    勾心斗角/群雄角逐

    B.瑕疵/髭须    缄默/箴言    要塞/敷衍塞责    膘肥体壮/为人剽悍,

    C.狙击/诅咒    粗犷/旷达    矿脉/流水脉脉    满身铜臭/无声无臭

    D.色调/调和    木讷/呐喊    修禊/锲而不舍    水流浅浅/东渐于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西班牙文坛巨匠德利韦斯的作品忠实描述了他所生活的卡斯蒂利亚地区并对大自然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给予了特别关注。

    B.在宣布采取措施抑制引发公众不满的食品价格波动后,政府又面临着在不影响复苏的情况下抑制各经济部门不断加大的通胀压力。

    C.由于劳动力配置不当以及内陆地区实行鼓励创造就业机会的措施,引起了沿海地区某些行业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D.据南京警方介绍,2010年,南京地铁百万人年均发案数仅为1.2起,跟全国其它城市的地铁相比,无论是发案总数还是百万人年均发案数,均位居全国前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微笑姐”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近20分钟的时间里一直保持微笑,像雕像般一动不动,几千万电视观众在电视机前看到了这一赏心悦目的情形。

    B.在当今各地生源大战中,一些学校和教师为一己私利,不顾当地教育发展的需要,目无全牛,把一些优秀学生介绍到了外地的学校。

    C.在20国集团峰会上,七个新兴国家凭着经济上的重大进步鼎足而立,成为构建多边经济新秩序的重要角色。

    D.在智利矿难中,33名智利矿工尽管年龄不一,性格各异,但是他们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2个多月的井下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比较下面两个招聘银行职员的广告,请说说其中反映出的中美两国在人才使用上的不同考量。(不超过40个宇)(3分)

    美国:①高中毕业,有现金收付经验优先;②性格细心,注意细节;对人耐心、友好;③能够 意识到销售机会,主动向客户介绍银行产品;④有很强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

    中国:①本科学历,英语四级以上,电脑二级以上;②身高1.60米以上,五官端正;③口头 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良好;④附5寸生活照一张。

    ▲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根据画面中人物在高台周围的举动,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幅漫画的内容,并说说这幅漫画所讽刺的现象。(4分)

    ▲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汉太尉孟郁之族。灵帝末为讲部吏。献帝迁都长安,遂逃入蜀,刘焉父子待以客礼。博物识古,无书不览,尤锐意三史,长于汉家旧典。好《公羊春秋》而讥呵《左氏》,每与来敏争此二义,光常譊譊讙咋。

    先主定益州,拜为议郎,与许慈等并掌制度。后主践阼,为符节令、屯骑校尉、长乐少府,迁大司农。延熙九年秋,大赦,光于众中责大将军费祎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有何旦夕之危,倒悬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恶乎?又鹰隼始击,而更原宥有罪,上犯天时,下违人理。老夫耄朽,不迭治体,窃谓斯法难以经久,岂具瞻之高美所望于明德哉!”祎但顾谢踧踖(dí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而已。光之指摘痛瘁,多如是类。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每直言无所回避,为代所嫌。太常广汉镡承、光禄勋河东裴俊等,年资皆在光后,而登据上列,处光之右,盖以此也。

    后进文士秘书郎郤正数从光谘访,光问正太子所习读并其性情好尚,正答曰:“奉亲虔恭,夙夜匪懈,有古世子之风;接待群僚,举动出于仁恕。”光日:“如君所道,皆家户所有耳;吾今所问,欲知其权略智调何如也。”正日:“世子之道,在于承志竭欢,既不得妄有所施为,且智调藏于胸怀,权略应时而发,此之有无,焉可豫设也?”光解正慎宜,不为放谈,乃日:“吾好直言,无所回避,每弹射利病,为世人所讥嫌;省君意亦不甚好吾言,然语有次。今天下未定,智意为先,智意虽有自然,然亦可力强致也。此储君读书,宁当效吾等竭力博识以待访问,如博士探策讲试以求爵位邪!当务其急者。”正深谓光言为然。后光坐事免官,年九十余卒。

    《三国志·孟光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主践阼                              即位

    B.祎但顾谢踧踖而已                      感谢

    C.又鹰隼始击,而更原宥有罪              宽恕

    D.焉可豫设也?                           通“预”,预先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盂光“直言无所回避”特点的一项是(3分)

    ①每与来敏争此二义,光常譊譊讙咋。  ②光于众中责大将军费祎

    ③老夫耄朽,不达治体,窃谓斯法难以经久,岂具瞻之高美所望于明德哉!

    ④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  ⑤省君意亦不甚好吾言,然语有次。

    ⑥光解正慎宜,不为放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光博识多知,对历史非常了解,尤其专心于三史。在对待“春秋三传”上,喜好《公羊春秋》而对《左氏春秋》却颇多讥讽。

    B.延熙九年的秋天,颁布大赦令,孟光却认为:大赦天下,好比半边枯萎的物体,不是盛明之世所应该运用的。

    C.孟光“好直言,无所回避”,所以一些执政大臣,像费祎、郤正等人,心里都不高兴,以致他的官位还不如一些年轻人高。

    D.盂光认为太子应该学习智谋,智谋才是太子最需要的东西。而侍候双亲虔诚恭敬,接待百官显示出仁慈宽厚等,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品质。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先主定益州,拜为议郎,与许慈等并掌制度。(3分)

    译句:▲                 ▲                ▲

    (2)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3分)

    译句:▲                  ▲                 ▲

    (3)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每直言无所回避,为代所嫌。(3分)

    译句:▲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国答问题

    江神子①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筵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②。拟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①苏轼在游览西湖时,一位少妇慕名拜见并为其弹奏了-’首古筝曲,苏轼由此为她写下了此词。②湘灵,古代神话:尧帝的两个女儿,一个名叫娥皇,一个名叫女英,她们死后成为湘水之神,故称为湘灵。唐代诗人钱起写有《省试湘灵鼓瑟》诗,内有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1)上片以写景为主,但又不纯是写景。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3分)

    ▲                  ▲                 ▲

    (2)下片写音乐,写出了怎样的乐曲特点?是怎样写出这种特点的?(4分)

    ▲                  ▲                 ▲

    (3)请赏析下片“人不见,数峰青”所具有的意境特点。(3分)

    ▲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诗经‘卫风。氓》)

    (3)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4)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5)地崩山摧壮士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6)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7)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各题

    恐龙谷断想

    卢新华

    ①6500万年前,陆地上曾经生存过的最大动物——有霸王或霸主之称的恐龙忽然灭绝了。2009年4月的一天,这些恐龙的部分残骸和我相约在彝州楚雄一聚。

    ②累累白骨有些还若隐若现,半推半就地躺在禄丰县川街恐龙谷的红泥土里,有些已急不可耐地借着一双双人类擅长扒坟掘墓的手,从红土里跃出来,惹眼地展示在陈列室的玻璃“棺罩”里,裸立于人类好奇的目光中。

    ③这些动辄几层楼高,十几米,几十米长,一天食量就要几吨、几十吨的霸王们是怎样神秘地从我们这个星球上消失的呢?

    ④考古学家们根据考古发现作出了种种猜想和推测,后来主要发展成“渐变论”和“灾变论”二说。支持渐变论的科学家们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来自于地球和它们自身,造山运动频繁,火山喷发不断,大陆漂移,海平面下降,气候转冷,中生代晚期被子植物代替了裸子植物,加之恐龙的后期体形过于庞大,适应能力差,又有哺乳动物的兴起与之竞争,渐渐地,地球上的植被和生物已远远不能满足“巨无霸”们果腹的需求,风卷残云般地吞噬过后,身后到处留下满目疮痍的山林,它们于是有一天也“英雄末路”,走到了“弹尽粮绝”的尽头,只能听凭饥饿的驱使,见见聚到一处,头向着东方——那里大概还有星星点点“可望不可即”的绿洲,仰天长嚎几声,“扑通扑通”地渐次倒下……

    ⑤一个主宰了地球近一亿六千万年的生物就这样消亡了。

    ⑥我不太相信“灾变论”。天灾的确是一种震人心魄的恐怖力量,但因为单纯的天灾而造成物种。尤其一种曾经主宰过地球亿万年的生物的彻底灭绝琊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我们从唯物辩证法了解到: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衰亡,其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内因;而且,我们也知道:一切占统治和支配地位的力量都无法挣脱自然因果规律的束缚,最终会走向自己的反面。

    ⑦另外,引起“灾变”的原因究竟何在呢?难道就没有被灭绝的动物的“积极参与”吗?我们不可能清晰地了解发生在亿万年前的事,但我们至少还熟悉身边的情况。比如,科学帮助我们开采和利用了石油,又帮我们发明了汽车和飞机,当然也帮我们增加了大气层二氧化硫的含量,以至于地球气温逐年升高,冰层渐次融化,有一天海水终将漫过家门……

    ⑧我今天站在恐龙谷,眼前也浮现起另一条曾经时断时续地称霸东方几千年的“巨龙”。这条“巨龙”近代曾被西方列强打得趴在地上,长时间蜷缩在黄土堆里任人宰割,然而今天终于翻转身,预备腾飞了。可是,这条“巨龙”对于历史上的“走麦城”,究竟是持“灾变论”还是“渐变论”呢?是真心从自身寻找原因,还是依旧一味怪罪外部力量的侵扰呢?不要小看了这两种态度的区剐,其实它将决定“巨龙”最终能否腾飞,以及腾飞后究竟能飞多远和多久……

    ⑨我们人类的心灵其实也时时活跃着一条物质欲望的巨大恐龙,尤其当这种物质欲望越来越变成“贪欲”时,这条恐龙便开始肆无忌惮地侵蚀、吞噬和绞杀我们原本健康的灵魂。于是,满世界都可以欣赏到这样的众生相:人们在醉心于对财富的巧取豪夺,对权力的疯狂追逐的同时,越来越对正义置若罔闻,对公理嗤之以鼻,对众生漠不关心,对死亡毫无戒惧,于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丧失了,家庭的和睦破坏了,世界的和平也变得遥遥无期……

    ⑩几种不同形态的,虚幻的现实的龙一时交织着在我面前奔腾和飞翔。我忽然很有些不安,因为我不知道那一亿多年前的恐龙的基因是否与我们人类,与“东方巨龙”有着某种牵连?我也不知道,我们究竟能否延缓大自然的惩戒,推迟一切统治力量都会走向反面并演变盛毁灭性力量的历史宿命?

    (选自2009年11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④段域线的句子描写了恐龙灭绝的过程,其语言表达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6分)

    ▲                  ▲                 ▲

    2.作者不相信“灾变论”而赞成“渐变论”的理由是什么?(4分)

    ▲                  ▲                 ▲

    3.本文写到了哪几种“恐龙”?各自有怎样的特点?请加以概述。(6分)

    ▲                  ▲                 ▲

    4.请联系全文,探究文章最后画线的句子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取向。(4分)

    ▲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遗产经济学”的文化后患

    卢新宁

    一向受到冷落的传统文化,仿佛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了。

    从一个“牛郎织女”故事,六个省明争暗斗,到一个“梁祝故里”传说,十几个城市虎视眈眈,直至如今山西两地对“帝尧故里”的文化攻势。近年来,文化遗产争夺战可谓烽烟四起、高潮迭出。

    遗憾的是,这并不能代表可喜的民族文化自觉与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在志在必得的“文化激

    情”背后,是利益驱动下“遗产经济学”的精细打算——“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将文化遗产,视为地方经济的“摇钱树”,这样的观念,在目前的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现实注脚。我们在册的世界文化遗产,十分之一由于“过度开发”受到警告就是明证。不少已经夺得文化遗产“归属权”的地方,以创收为核心,将文化演变为商业,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杀鸡取卵似的经营。

    这当然不是传统文化的“利好”,而是历史文化的灾难。

    当三江并流、都江堰、武当古刹等文化古迹传出“过度开发”的消息,当几乎每一种有魅力的文化都必有浩浩荡荡却毫无魅力的新建“伪文化”,甚至每一部古典文化名著,都演化为一座荒唐可笑的娱乐场时,不仅观众失去了文化的共鸣,历史文化也在被切割、破坏和颠覆。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年来,“遗产经济学”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在许多愈演愈烈的文化名人争夺战中,人们频繁看到当地政府的身影。

    今年上半年短短六个月里,一些政府参与的公祭活动席卷南北——陕西黄陵、河南周口与甘肃天水瓜分了伏羲;湖北竹山、河北邯郸、甘肃天水和山西万荣等地共享了女娲;陕西黄陵和河南新郑分食黄帝;河南焦作、湖南炎陵和山西高平枝解炎帝;湖南宁远跟山西运城一起争夺舜帝……

    由于地方政府的高调介入与认同,一些耗资巨大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也应运而起。“帝尧故里”争夺战中,临汾修建了“中华民族文明之门”的华门,这座出手不凡的大制作从规模到设计处处“天下第一”。在此之前,长达21公里的“华夏第一祖龙”,高达40米的刘邦铜像,在河南两地轰轰烈烈地打造。

    政府参与社会事业的文化构建,本没有错。但问题是,这样的建设应当以公共文化服务为重

    点。面对此起彼伏的“争夺战”与“伪文化”浪潮,政府本应做正确的引导,为何却成了推波助澜的主导?

    实际上,逐步升格的“崇古活动”与不断新建的“文化标记”,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政府新一轮面子工程的集体亮相,甚至有些国家级贫困县也卷入其中。在光大传统、发展文化的口号之下,一些官员的心中,不仅有对经济效益的图谋,更有对“政绩收益”的盘算。他们用行政拨款下注,看能否博取更大的利益,创造经济一文化上一政治的多赢。

    让经济利用,被政治挟持,结果是,以文化为名义的文化行动,非但没有为社会繁荣带来推力,没有增强我们的历史文化意识,反而推助了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加剧了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官场恶习,留下了沉重的文化欠债和社会成本。

    这恐怕是“遗产经济学”更大的后患!

    1.本文所说的“遗产经济学”具有怎样的表现特征?(6分)

    ▲                  ▲                 ▲

    2.为什么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文化遗产争夺战”与“伪文化”建设浪潮?地方政府在社会文化事业构建中应持有怎样的态度?(6分)

    ▲                  ▲                 ▲

    13.本文所说的“遗产经济学”具有哪些文化后患?(6分)

    ▲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请以“生活没有假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