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模样(mó)   处理(chǔ)   脊梁(jǐ)     脍炙人口(zhì)

    B.颁发(bān)   干涸(hé)    鸟瞰(kàn)    断壁残垣(yuán)

    C.胆怯(què)   提防(dī)    自诩(xǔ)     惩恶扬善(chénɡ)

    D.捕捉(bǔ)    跌倒(diē)   贮藏(chǔ)    满载而归(zài)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宽敞——宽广

    解说:两个“宽”字意思相同,都是“阔大,跟‘窄’相反”的意思。

    B.悠久——悠闲

    解说:两个“悠”字意思不同,“悠久”的“悠”是“长久”的意思;“悠闲”的“悠”是“闲适,闲散”的意思。

    C. 异曲同工——异想天开

    解说:两个“异”字意思相同,都是“不同”的意思。

    D.一鼓作气——焕然一新

    解说:两个“一”字意思不同,“一鼓作气”的“一”是“第一次”的意思;“焕然一新”的“一”是“全,都”的意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结合语境,填写在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水稻专家袁隆平为了研究超级稻,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反复实践,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获得成功,这真是________。

    ②同学们都非常优秀,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________,相信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的各项能力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A. ①句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②句填“再接再厉”

    B. ①句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②句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 ①句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②句填“再接再厉”

    D. ①句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②句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B. “快回来!”他一边追一边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

    C.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D.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类的命运与大自然母亲息息相关。从自然母体汲取营养而创造文明时,________;

    ________,因为自然环境中的水、空气、土壤等,对人类来说生死攸关。因此,我们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实现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A. 我们要永远牢记母亲的呵护  我们还要敬仰自己的母亲

    B. 我们要永远牢记母亲的呵护  我们还要保护自己的母亲

    C. 我们不要忘记母亲的恩惠   我们也不要忘记保护自己的母亲

    D. 我们不要忘记母亲的恩惠   我们也不要忘记敬仰自己的母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理【解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老城比喻成烧透了的砖窑,逼真、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

    B. 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理【解析】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子等待收割的情形。

    C.在青海的约古宗列,它(黄河)是美丽的一缕;在宁夏河套,它是平静的一湾;在中游郑州,它是浩荡的波涛;在东营入海口,它是平稳的漫流……

    理【解析】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写了黄河在不同河段的自然形态,有很强的感染力。

    D.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到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又向谁诉呢?

    理【解析】
    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父母应该是孩子发泄苦闷时的倾听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5分)

    ⑴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⑵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⑶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明经受磨练对人才的益处的句子: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文学名著(3分)

    《战国策》是一部 体史书,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由汉代 根据战国史书编校整理成书,《战国策》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这一特点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表现为  的描写。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某校初三⑴班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旱情牵动你和我”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为让学生了解去年以来我国的旱情,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并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3分)

    材料一:去年以来,云南秋、冬、春连旱,出现百年一遇的旱情;贵州秋冬连旱,出现八十年一遇的旱情。北京旱情创下38年来的纪录,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地的部分地区已达重度干旱程度。

    材料二:       2010年西南部分地区因旱受灾情况统计表

    地区

    耕地受旱面积(万亩)

    饮水困难人数(万人)

    云南

    3148

    742

    贵州

    735

    485

    广西

    1467

    300

    四川

    5496

    131

    答: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仅以山东为例,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说说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的原因。(4分)

    材料一:山东水资源量地域分布极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量由东南沿海的 850毫米向鲁西北递减到550毫米。年际变化剧烈,存在明显的丰、枯水年和连续丰、枯水年,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12.8倍。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80%。

    材料二:1993年山东省工业取水量为11.7亿立方米,1994年达到29.4亿立方米,1995年达到38.48亿立方米,2010年达到43.63亿立方米,2000~2010年平均年取水量为39.93亿立方米。农田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4.77万公顷增加到446.37万公顷,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由4亿立方米增加到近180亿立方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每年1600万立方米增加到每年9.3亿立方米。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造成我国众多地区出现严重旱灾的原因有很多,请你根据下面一则材料,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4分)

    【材料】

    工业生产方面,我国1万美元产值的用水量是2030立方米,美国是514立方米,日本是208立方米,耗水量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10倍。工业生产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为65%,比国际水平低10%~20%。农业灌溉方式落后,耗水量大。城市供水管网、用水器具陈旧落后,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答: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觥筹交错       交错:________

    ⑵非丝非竹       竹:  ________

    ⑶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⑴佳木秀而繁阴        (1分)

    翻译:________

    ⑵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分)

    翻译:

    3.结合第②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第③段加点的“乐”包含的具体内容。(3分)

    答: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剽悍的十八岁》,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

    剽悍的十八岁

    曹春雷

    ①那年夏天的七月,是他一生都抹不去的黑色。

    ②高考前一天,父亲突患重病,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他毅然放弃了高考,还有什么能比父亲的命更重要呢?他穿梭在医院各科室之间,交钱、拿药、取化验单……

    ③父亲终究还是离开了人世。从此以后,再没人为他和母亲遮风挡雨了。

    ④办完丧事,他想,自己必须成为一棵大树,来为母亲遮风挡雨。

    ⑤父亲留给娘俩的,不是财产,而是债务。父亲生前举债办了一家石粉厂,谁知厂子办起来后,产品严重滞销。

    ⑥他和母亲商量后,关闭了厂子,变卖了设备,连同家里积攒的钱,都用来偿还了债务。但依然有八家没能还清。都是村里的乡亲,当初父亲借钱时,他们连老底儿都拿出来了,指望着父亲年底能给一些分红,可现在……

    ⑦几个不眠之夜后,他告诉母亲,决定休学一年,出门打工挣钱还债。母亲长久不语,泪流满面。

    ⑧临行前,他将自己高中的课本都装在包里。他要去的是一个叫紫川的地方。那里小煤窑比较多,村里好几个人在那里打工。那一年,他十八岁。

    ⑨辗转奔波之后,他站在了小煤窑前。第一次下井,他惊恐不已。巷道黢黑,周围时不时有矸石坠落的声音。采煤面上很嘈杂,有用木柱支护顸板的,有打眼放炮的,还有拉拖运煤的。队长安排他拉拖运煤,不是技术活,有力气就能干。

    ⑩拉拖,就是将绳子拴在用汽车外胎做成的筐上,套在肩上,用近乎爬的原始方式往外运煤。运煤巷道只有半人高,根本不能直立。

    ⑾近一年里,他一直在巷道里拉拖。刚开始时,困扰他的是孤独、寂寞,还有累、疼。绳子紧紧地勒在后背上,磨得脊背火辣辣的疼。但他从没想过放弃。他总在盘算着,再干几天活,谁家的债就能还上了。这个念头,让他在黑暗中看到了光亮。

    他慢慢适应了,后背渐渐消肿,大概已磨出茧了。他在拉拖的时候思考着高中课本上的问题,消磨漫长的时光。

    ⒀闲暇时间,工友们打牌喝酒。而他,捧着高中课本写写画画。晚上,别人睡了,他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读书。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站在大学校园里。

    ⒁这不是梦想。

    ⒂终于有一天,他真的坐在了宽敞明亮的大学教室里。打工的第二年,他还清了债务,还留有一部分结余的钱。他参加了当年的高考,被顺利录取。

    ⒃大学毕业后,他在这个城市安了家,把母亲接到身边,一家人其乐融融。

    ⒄多年后,单位组织旅游,他又到了当初打工的地方。小煤窑已不复存在,被当地政府关停,建成了旅游区。

    ⒅站在曾经流过汗的地方,他透过时空,看到了当年在井下匍匐拉拖的自己。

    ⒆他感谢那段岁月,正是当初的匍匐,才让他褪去了青涩和稚嫩,学会了真正的站立,这样的十八岁,属于真正剽悍的男人。

    (摘自2010年9月10日《解放日报》有删改)

    1.阅读②-15段,请将“他”这段经历的几个过程补充完整。((4分)

    辛苦打工

    坚持学习

     
     
     
     
     

    2.阅读12段中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慢慢适应”的内容和原因各有哪些?(4分)

    “慢慢适应”的内容:________

    “慢慢适应”的原因:________

    3.请结合文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除用行动描写外,还通过什么描写来逐步表现人物的“剽悍”性格的?(150字左右)    (7分)

    答: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辣椒》,完成下列各题。(8分)

    ①辣椒,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辣椒属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通常成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黄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

    ②辣椒的功能多样。辣椒能刺激口腔粘膜,引起胃的蠕动,促进唾液分泌,增强食欲,促进消化。辣椒也具有杀菌作用。当人摄入辛辣食物后体内温度急剧上升,这样就可以抑制食物中的有害病菌的繁殖或者杀死有害细菌。辣椒还能暖胃驱寒。《食物本草》中说,辣椒能温暖脾胃。如果遇寒出现呕吐、腹泻、肚子疼等症状,可以适当吃些辣椒。同时,辣椒也具有燃烧脂肪的功能。辣椒含有一种成分——辣椒碱,它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刺激体内生热系统,有效地燃烧体内的脂肪,加快新陈代谢,使体内的热量消耗速度加快。据测算:进食一餐辣味之后,可以消耗大于25%的卡路里热量。

    ③辣椒为什么会辣呢?最近,科学家解开了这个秘密。这种让吃不惯辣椒的人眼泪直流的灼痛感觉,可能是辣椒保护自己的种子不被哺乳动物吃掉的一种策略。辣椒中含有一种被称为辣椒素的物质,能够刺激皮肤和舌头上感觉痛和热的区域,使大脑产生灼热疼痛的辛辣感觉。科学家研究发现,辣椒果实被小型哺乳动物吃掉,种子经消化排出之后,几乎不能再发芽。而鸟类的消化系统基本不对辣椒种子造成伤害。科学家认为,辣椒之所以辣是出自保护自己的作用。辣椒不想让动物(哺乳动物)把它们的果子吃掉,所以才在辣椒果子里产生了辣椒素,这样吃不了辣的动物就会放弃。而鸟类却丝毫吃不出半点辣味,辣椒素能给它们清爽的感觉,还有止痛的功效。所以鸟类吃起辣椒来像在嚼口香糖,而果实中的辣椒籽则会完整地经过鸟类的肠道排泄出来,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播种。

    ④辣椒作为一种美食,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印度人称辣椒为“红色牛排”;墨西哥人将辣椒视为国食。在我国,辣椒在许多地区都是非常重要的调味品,甚至没有它就无法下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当辣椒的辣味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机体的神经系统会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加、肠胃蠕动增快而加倍“工作”;同时兴奋性的刺激会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再吃下去,大脑又会以为有痛苦袭来,于是释放出更多的内啡肽。内腓肽会促进大脑内另一种物质——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它相当于每个人体内的“奖励系统”的物质基础,是一种类似肾上腺素的物质,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于是享乐主义的大脑让我们吃辣吃上瘾了,以致于闻到浓郁的辣味就有进食的冲动。

    1.本文②-④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 ,再说明 ,最后说明 。(3分)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借助文章相关内容,分析下面材料中所写的现象各印证了辣椒所具有的什么功能,并作简要解释。(5分)

    材料一:

    吃完辣椒后,让人汗水直流,身体里象包裹着一团燃烧的烈火,欲罢不能,越吃越爱吃。近些年来,有人尝试食用辣椒或辣椒制品来减肥。在日本,就已经出现了多种适合女性食用的辣椒制品。

    材料二:

    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很容易滋生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食物不易保存。科学家发现,生活在炎热气候条件下的居民懂得用吃辣椒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一般来说,生活在炎热地区的居民(如泰国、印度)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人更喜欢吃辛辣食物。

    答: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创造发明,你也行》,完成下列各题(共7分)

    创新发明,你也行!

    蒋建科

    ①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需要破解的技术难题都存在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很多人身上都隐藏着创造的潜质。只要处处留心,多动脑筋,刻苦钻研,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照样能在创新发明中大显身手。

     ②【甲】被誉为“光明之父”和“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一生完成了我们至今仍在使用的白炽灯、电影放映机等两千多项创造发明,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位大发明家只上了3个月的小学。被恩格斯称作“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的“珍妮纺织机”,其发明者哈格里沃斯原本是英国一个普通工人。一天,他不小心把家里的纺车碰翻了,无意中发现原来水平放置的纺锤变成了垂直竖立,仍在不停地转动。他从中得到启示:既然纺锤竖立时仍能转动,要是并排使用几个竖立的纺锤,不就可以同时纺出好几根纱吗?经过无数次尝试,他终于制造出装有8个纺锤的新式纺织机,比旧的纺织机效率提高了几十倍。

     ③【乙】内蒙古工人王俊斗醉心发明创造几十年,发明了80多项专利技术,其中22项获得国家专利,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农民王衡曾目睹一次惊心动魄的矿井水害抢险,看到一火车皮的大豆被倒入矿井时,深知种粮艰辛的他非常痛心,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发明了地下工程水害防治新技术,在国内1000多项工程中得到应用,成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丙】

     ④“小人物”成就大事业,小项目孕育大创新。20世纪中后期,美国基础研究的重大科学成就中,有75%来自不为人们所关注的小项目。人们司空见惯的拉链,怎么看都不起眼,却在美国《世界科学》杂志1986年评选出的“20世纪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10项发明”中,位居榜首。

     ⑤当然,与那些拥有专业技术职称、专门实验设备和国家支持经费的科技人员相比,普通人的发明创新之路无疑更为坎坷,需要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挫折和艰辛。

    ⑥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需要一大批专门的科技人员,更离不开亿万普通人的热情参与。创新发明,你也行!

    1.小人物如何才能创新发明?(2分)

    答:________

    2..简要分析③④段中分别列举王俊斗的例子和美国基础研究的重大科学成就数据各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

    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据了解,目前全国像王俊斗这样的民间发明人有100多万,我国的专利有65%来自民间发明人。

    ②在人类的科技发展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③在我国,类似的成功范例也不在少数。

    答:【甲】处应填________   【乙】处应填________   【丙】处应填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雨露滋润禾苗壮”,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分滋养,你的生命之树也离不开“雨露”的滋养,你的“雨露”也会让其他花朵绽放。请你以“雨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⑵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⑶字数在600—1000之间。

    ⑷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