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1 题,选择题 11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 题
  1. 命名习惯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出土材料中可以发现,西汉中后期“忠”“孝”“仁”“贤”“圣”“信”“德”等字广泛地成为民间的命名资源。这种情况表明

    A. 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B. 民间以儒家思想作为命名的唯一参考

    C. 儒家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D. 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1 题
  1.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   )

    A.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C.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D.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清朝钦差大臣伊里布等人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这一认识反映了他们

    A. 践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 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C. 曲解“最惠国待遇”的规则

    D.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的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 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B. 否定了君主制度

    C. 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D. 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 国家政策的影响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元朝的高压统治

    D. 科考功名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 “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秦灭六国疆域辽阔

    B. 官僚政治逐步确立

    C. 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D.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材料所述现象(  )

    A. 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   B. 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

    C. 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   D. 是皇权专制加强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到清代乾隆皇帝时,1741年突破l亿,1776年达到2亿,1790年超过3亿。发展到道光皇帝时的1834年突破了4亿人口,这种人口的大量增长对中国来说(   )

    A. 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B. 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C. 是长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 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甲午战后,许多中国人出于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担忧,开始认真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语言甚至儒家文明的价值,在许多方面,1895年后的中国失去了同一性和历史性。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A. 打乱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 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

    C. 整合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合

    D. 刺激了国人变革制度的愿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注:图中器具:坛、提勺、漏斗、壶)

    A. 清廷成为洋人朝廷

    B. 政府统治岌岌可危

    C. 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D. 官府搜刮民脂民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其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

    ——《周易大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大学问。

    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清代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

    ——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铰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洪武元年,明政府颁行“洪武通宝”。但由于铜钱的铸造受到铜料不足的限制,而且商贾也习惯于元代的纸钞,因此铜钱的流通并不通畅。洪武八年,印造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使用银子。但由于宝钞发行没有数量的限制,也没有兑换的机制,导致官府大力推行用钞作货币的同时,两浙、江西、闽广等地的百姓重钱轻钞,宝钞严重贬值,钞法难以推行。正统元年,政府“弛用银之禁”,下令南方部分不通舟楫的地方,可将赋税折算白银缴纳,至万历时期,要求各种租税都折银征收。民间白银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原来的“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的习惯也逐渐改变,人们在小额交易中也宁愿使用极为细碎的银子。

    ——摘墒自何平《世界货币视野中明代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时期白银货币地位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宋、明时期货币流通的相同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贵国王……历次进贡表文云:“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者,赖有此也。……

    我天朝君临天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

    接到此文之后,即将杜绝鸦片缘由,速行移覆,切勿诿延……

    ——林则徐、邓廷桢、怡良会奏:《拟谕英吉利国王檄》见箫致治、杨卫东编撰:《西风佛夕阳: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东西方文明冲突”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