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多选题 4 题,实验题 2 题,简答题 4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8 题
  1.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 (     )

    A. “光子说”本质就是牛顿的“微粒说”   B. 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小

    C. 一束单色光的能量可以连续变化   D. 只有光子数很多时,光才具有粒子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都表明光子既有能量又有动量

    B. 一定量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少

    C. 折断的粉笔不能粘合在一起是因为受分子斥力的作用

    D. 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总质量大于该原子核的质量,这个现象是质量亏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将液体分子视作球体,且分子间的距离可忽略不计,则已知某种液体的摩尔质量μ,该液体的密度ρ以及阿伏加德罗常数NA后,可得该液体分子的半径为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静止释放,则

    A. 乙分子从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

    B. 乙分子由a到c做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

    C. 乙分子到达b点时,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最小

    D. 乙分子由b到d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要使氘核聚变,必须使氘核之间的距离接近到,也就是接近到核力能够发生作用的范围.物质温度很高时,氘原子将变为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为,叫玻耳兹曼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两个氘核之间的电势能,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r为电荷之间的距离,则氘核聚变的温度至少为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判断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如图所示的平面示意图中,①、②两条实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轨迹,则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α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虚线中的 ( )

    A. 轨迹a   B. 轨迹b   C. 轨迹c   D. 轨迹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A、B两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分别以动量p1="4" kg·m/s和p2="6" kg·m/s(向右为参考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A球追上B球并与之碰撞的过程中,两小球的动量变化量Δp1和Δp2可能分别为( )

    A. -2 kg·m/s, 3 kg·m/s

    B. -8 kg·m/s, 8 kg·m/s

    C. 1 kg·m/s, -1 kg·m/s

    D. -2 kg·m/s, 2 kg·m/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不变

    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C. 改变频率小于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

    D. 改变频率大于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4 题
  1.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大小的实验中,若已知油酸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一滴油酸溶液中含纯油酸的质量为m,一滴油酸溶液滴在水面上扩散后形成的纯油酸油膜最大面积为S,阿伏加德罗常量为NA.纯油酸的密度为ρ,以上各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油酸分子直径

    B. 一滴油酸溶液中所含油酸分子数

    C. 油酸分子直径

    D. 一滴油酸溶液中所含油酸分子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66年曾在地球的上空完成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测定质量的实验,实验时,用宇宙飞船(质量m)去接触正在轨道上运行的火箭(质量,发动机已熄火), 开动时间,测出飞船和火箭组的速度变化是。如图所示,接触以后,开动飞船尾部的推进器,使飞船和火箭组共同加速,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F,开动时间,测出飞船和火箭组的速度变化是,(忽略火箭因喷出气体的质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推力F越大, 就越大,且与F成正比

    B. 推力F通过飞船m传递给了火箭,所以m对的弹力大小应为F

    C. 火箭质量应为

    D. 火箭质量应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右图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 关于这些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B. 能量最小的光子是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

    C. 这些氢原子能吸收能量为0.86eV的光子后发生电离

    D. 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eV的金属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在水平放置的刚性气缸内用活塞封闭两部分气体A和B,质量一定的两活塞用杆连接.气缸内两活塞之间保持真空,活塞与气缸璧之间无摩擦,左侧活塞面积较大, A,B的初始温度相同.略抬高气缸左端使之倾斜,再使A,B升高相同温度,气体最终达到稳定状态.若始末状态A.B的压强变化量△pA,△pB均大于零,对活塞压力的变化量为△FA,△FB,则 

    A. A体积增大   B. A体积减小

    C. △FA>△FB   D. △pA<△pB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中有纯油酸6mL.用注射器量得1mL上述溶液中有液滴5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坐标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20mm.则:

    ① 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____m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 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_m3(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 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__m(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为了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检验两个小球的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某同学选取了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按下述步骤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

    ②按照如图所示的那样,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AB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的切线水平.将一斜面BC连接在斜槽末端.

    ③先不放小球m2,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记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④将小球m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记下小球m1和小球m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⑤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个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点B的距离.图中D、E、F点是该同学记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几个落点位置,到B点的距离分别为LD、LE、LF.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球m1与m2发生碰撞后,m1的落点是图中的_______点,m2的落点是图中的_____点.

    (2)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只要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说明碰撞中动量是守恒的.

    (3)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只要再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说明此碰撞过程是弹性碰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4 题
  1. 如图,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用水银将一段气体封闭在管中。当温度为280K时,被封闭的气柱长L=22cm,两边水银柱高度差h=16cm,大气压强p0=76cmHg。

    (1)为使左端水银面下降3cm,封闭气体温度应变为多少?

    (2)封闭气体的温度重新回到280K后,为使封闭气柱长度变为20cm,需向开口端注入的水银柱长度为多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竖直放置、缸壁光滑且导热的柱形气缸内盛有一定量的氮气,被活塞分隔成Ⅰ、Ⅱ两部分;达到平衡时,这两部分气体的体积相等,上部气体的压强为Po,如图(a)所示,若将气缸缓慢倒置,再次达到平衡时,上下两部分气体的体积之比为3:1,如图(b)所示.设外界温度不变,已知活塞面积为S,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活塞的质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面上,质量为2m的小球A静止在光滑斜面的底部,斜面高度为H=2L.小球受到弹簧的弹性力作用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离开斜面后,运动到最高点时与静止悬挂在此处的小球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过程无动能损失),碰撞后球B刚好能摆到与悬点O同一高度,球A沿水平方向抛射落在水平面C上的P点,O点的投影O/与P的距离为L/2.已知球B质量为m,悬绳长L,视两球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

    (1)球B在两球碰撞后一瞬间的速度大小;

    (2)球A在两球碰撞前一瞬间的速度大小;

    (3)弹簧的弹性力对球A所做的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物块B和C,相l=1.0 m,物块A以速度=10 m/s沿水平方向与B正碰.碰撞后A和B牢固地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C发生正碰,碰后瞬间C的速度v="2.0" m/s.已知A和B的质量均为m,C的质量为A质量的k倍,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45.(设碰撞时间很短,g取10 m/s2)

    (1)计算与C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

    (2)根据AB与C的碰撞过程分析k的取值范围,并讨论与C碰撞后AB的可能运动方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