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19 题,null 1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9 题
  1.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A. 发动武昌起义

    B. 领导南昌起义

    C. 发动秋收起义

    D.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 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 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 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   )

    A. 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 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 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大致是:在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双十协定”。这部电影的名字应该是 (  )

    A. 《甲午风云》   B. 《西安事变》   C. 《鸦片战争》   D. 《重庆谈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虎子是第二十九军的一名战士,当时他驻守宛平县。1937年7月7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射击,中国守军立刻予以还击。此战役为 (  )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台儿庄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历史专家在评价党的历史上某次重要会议时指出:它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

    A. 上海   B. 遵义   C. 延安   D. 西柏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47年夏,毛泽东在听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后,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  )

    A. 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B.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 解放战争打响了   D. 大决战开始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放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老师在黑板上列出了19世纪前期英国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的原因,其中不包括

    A. 开辟国外市场

    B. 推销工业品

    C. 索取战争赔款

    D. 掠夺原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面为张自强同学在学习《马关条约》的影响时所做的课堂笔记,但笔记内容不够完整,请你帮他对该内容做进一步的完善( )

    A. 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他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他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康广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学生主力军就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下面的一组漫画与此事件有关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以下是小明制作的读书卡片,该“读书摘要”中的要点涉及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八七会议

    D. 遵义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怀揣梦想穿越历史,放飞梦想走向未来。“中国梦”激励着国人前行,近代著名的张謇弃官从商,履行的是

    A. 自强求富梦

    B. 民主共和梦

    C. 民主科学梦

    D. 实业救国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表显示,到1913年中国通商口岸进出船只、进口贸易价值和机器设备进口价值均得到增长。这可以说明

    项目

    1895年

    1913年

    通商口岸进出船只(吨)

    29737

    93335

    进口贸易价值(千两)

    171679

    570163

    机器设备进口价值(海关两)

    200万

    700万

    A. 中国机器工业发展显著

    B.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D. 一战刺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A. 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

    B.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

    D. 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山西举人刘大鹏在1906年3月19日的一篇日记中写道:“去日,在东阳镇偶遇诸旧友藉舌耕为生者,因新政之行,多致失馆无他业可为,竟有仰屋而叹无米为炊者。”其中“新政”是指

    A. 兴办洋务

    B. 兴办实业

    C. 停止科考

    D. 结束帝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文学艺术家的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的深深爱国之情的有

    ①鲁迅

    ②徐悲鸿

    ③聂耳

    ④冼星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据“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等关键信息确定的主题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鸦片战争   C. 义和团运动   D. 台湾民众的抵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材料二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2)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说明它的地位和性质。

    (3)材料二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你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材料三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4)材料三中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分别做了怎样的探索?对比一下,这些探索之间有何相同点?(答出一点即可)

    (5)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承载着苦难,浓缩着经验,沉淀着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资本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1911年的“一道闪电”后“黑暗依旧”的含义。1921年,给中国带来曙光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分别取得哪两个著名战役的胜利?

    (3)材料三中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什么战役?

    (4)南京的解放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5)阅读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孕育了许多新的变革因素,这些新因素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历史起点。请你完成下面相关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分类作品——归纳文艺成就】

    (1)请将下列相关作品,按照要求归类整理。(只写序号即可)

    ①《狂人日记》②《愚公移山》③《阿Q正传》

    ④《义勇军进行曲》⑤《田横五百士》⑥《黄河大合唱》

    反映反对封建势力题材的有:

    反映抗日战争时期题材的有:

    (2)根据上述作品,概括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点。

    任务二【运用图表——解读经济发展】

    (3)分析以上数据,概括近代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初期,民族工业发展所呈现的变化,说出1912-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任务三【列举实例——说明变化影响】

    (4)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根据下列表格要求,填写相应的内容。

    变化领域

    举例说明

    交通工具

    文化生活

    社会习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