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春秋时期,晋国的赵简子宣布:“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县”隶属于“郡”的地方行政体制普遍建立

    C.中央以察举制方式任命郡县长官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初步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B.六部职能的衰退

    C.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宰相权力的反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梭伦改革发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初期

    ②“太祖”作为朱元璋的年号可以用来纪年

    ③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是在民国三十四年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是在农历甲午年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古籍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

    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近代企业中,其兴办宗旨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保兴面粉厂

    C.大生纱厂                     D.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颁布于1912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43年1月的一份《大公报》写道:“中美、中英的新约成立,是中国百年来的大事。这两个公道的条约,把‘租界’、‘领事裁判权’、‘驻兵权’、‘内河航行权’等各种由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名词送进中国的博物馆。”材料中“中美、中英的新约”签订的主要因素是

    A.废约是中国人民反帝运动的主要目标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国民政府的不懈努力                D.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l~1910)在上海租界设武馆、 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A.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

    C.轮船招商局在广播上做广告          D.公司职员坐公共汽车上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某校排演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和建设的剧目,以下情节不可能出现在剧中的是

    A.农民参加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B.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20世纪50年代赴西藏自治区从事援助工作   D.当选政协委员,参政议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