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9 题,其中:
选择题 55 题,综合题 4 题
中等难度 5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5 题
  1. 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

    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

    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为人体中部分体液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丁可表示红细胞的细胞内液

    B.甲渗入乙中的量多于乙渗入甲中的量

    C.肝细胞周围的液体是甲

    D.丁液中CO2浓度比甲液中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肝细胞后,必须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辅助下才能复制。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抑制HBV一定能抑制HDV

    B.HDV的感染会促进HBV的感染

    C.血清中检测出过量的HDV抗原但不一定能测出HBV抗原

    D.血清中检测出HBV抗原则一定能测出HDV抗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为下丘脑某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②、④等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

    B.若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水重吸收的激素,那么该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肾脏

    C.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调控节律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Ⅰ-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Ⅰ-Ⅳ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B.成体干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C.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含量减少

    D.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B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直接参与消灭含有抗原的细胞。这两大类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的机理是

    A.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或病原体的吞噬行为

    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

    C.淋巴细胞膜与糖脂类抗原分子之间的融合作用

    D.B细胞抗体或T细胞淋巴因子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1和B细胞都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B.细胞2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暴露病原体

    C.合成a所需原料及合成场所都是由人体细胞提供的

    D.注射的疫苗可直接刺激细胞3产生大量物质b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③三种物质既体现了激素间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

    B.图中A器官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参与体液调节,是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C.C细胞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C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

    D.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D细胞活性下降使淋巴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 正确的是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 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 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与生物节律调节有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B.只有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C.过敏反应是人体体液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D.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如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①~⑥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①②③

    B.图甲②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降低

    C.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对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通过实验发现了生长素

    B.拜尔的实验是在有光的环境中进行的

    C.温特的实验证明是化学物质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

    D.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云母片传递给下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科研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对根的处理方式

    生长状况

    1

    黑暗

    竖直生长

    2

    单侧光照射

    背光弯曲生长

    3

    黑暗(一侧贴琼脂块)

    竖直生长

    4

    黑暗(一侧贴含10-8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5

    黑暗(一侧贴含10-6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A.第2组与第4组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第4组实验的说明生长素对根尖生长只有抑制作用而没有促进作用

    C.第5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D.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见光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一致的是

    A.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促进种子萌发

    B.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可以获得无子果实

    C.生长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

    D.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科学家R.L.Smith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能量数值(千卡·m-2·a-1)

    动物种类    摄取量(I)    同化量(A)    呼吸量(R)    生产量(P)

    收割蚁(植食)    34.50    31.00    30.9    0.10

    小蜘蛛(肉食)    12.60    11.90    10.00    1.90

    盐沼蝗(植食)    3.71    1.37    0.86    0.51

    黄鼠(植食)    5.60    3.80    3.69    0.11

    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

    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

    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

    B.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

    C.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D.H包括多种动物,它们之间的需求相似构成竞争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B.血糖调节中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支配

    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和某些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高效性是酶和激素的重要特性之一

    C.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列各项中会引起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的是

    A.大量饮水

    B.炎热比寒冷环境下

    C.食用过咸的菜肴

    D.细胞中K+浓度增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

    C.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其分泌量

    D.激素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血液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对 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 Cl-同时内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利用了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

    B.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

    C.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恶性肿瘤细胞膜表面有被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的受体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光刺激15分钟会导致肾脏功能障碍的小鼠体内水分向细胞内液转移,引起细胞水肿。这种情况发生在神经细胞时,将会引起嗜睡、烦躁、昏迷等,其原因是

    A.神经细胞神经递质合成减少

    B.神经细胞内离子浓度浓度降低

    C.神经细胞质膜上递质受体减少

    D.神经细胞质膜上离子通道数量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协助扩散运输到侧芽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由植物向光弯曲一系列实验发现了吲哚乙酸,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细胞伸长

    B.并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对各器官灵敏度不同,芽比茎更敏感

    D.可发生横向和纵向转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近年来研究表明,赤霉素能促进某些植物体内DEL蛋白的降解,DEL阻止SPL蛋白发挥作用,SPL直接激活SOC编码基因的转录,而SOC蛋白的存在是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据此,可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有利于开花

    B.赤霉素有利于SPL蛋白发挥作用

    C.DEL是开花的激活因子

    D.DEL间接抑制SOC编码基因的转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弯曲碎米荠体内FLC的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实验表明,只有当FLC的含量达到最低值时方能解除对开花的抑制效应;并且幼年的弯曲碎米荠即便经历低温诱导也不会开花,只有当植株内miR156含量低于图中所示的开花临界值时,弯曲碎米荠才具备开花的潜能。若一株弯曲碎米荠长到第7个夏季,此时该植物总共开花了次数为

    A.3       B.4       C.5     D.6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最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某地的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水底爬着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某种蔬菜,而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就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同时大棚里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能起到驱虫作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只需输入太阳光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和黄瓜也可作为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中螃蟹、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7.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8. 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正确的叙述是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9.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小鱼吃的小虾  B.泥巴中的藻类

    C.吃小鱼的大鱼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汁产生酒精

    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1. 肾上腺髓质细胞可分泌肾上腺素,其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同时,肾上腺髓质细胞还受甲状腺激素的调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受体及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B.两种调节方式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

    C.与调节方式1相比,调节方式2的反应速度快、作用时间短

    D.两种调节方式引起肾上腺髓质细胞的生理效应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2.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蝎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3. 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 个计数室

    B.计数室的容积为1mm×1mm×0.1mm

    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

    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4. 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5. 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

    B.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

    C.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

    D.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下图为下丘脑与垂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头部遭受创伤导致图甲中细胞③处的细胞体大量破坏,E处的分泌颗粒消失,将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这说明E处分泌的物质中含有                

    (2)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相关部位的影响下,细胞①处产生兴奋传递给细胞②,从而使B血管中的                激素的含量增加,并直接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图甲中所示的A、B和C三条血管中,能检测到甲状腺激素的血管有        

    (3)下丘脑中每个活的神经细胞都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有                  

    ①兴奋的产生与反射的完成 ②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③代谢中产生水与消耗水 ④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4)图乙是图甲部分区域的放大,其中属于突触的结构是        (用图中序号表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

    接种物

    总人数

    癌前病变人数

    A

    (接种前未检出HPV DNA)

    A1

    对照剂

    7863

    83

    A2

    疫苗

    7848

    4

    B

    (接种前检出HPV DNA)

    B1

    对照剂

    1125

    126

    B2

    疫苗

    1121

    125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________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表达出L1蛋白。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_____作为抗原直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______会迅速繁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

    (3)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____(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清除体内HPV。

    (4)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_____________(治疗、预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图2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迁走,则草的多样性会____________。鹰和野兔虽为捕食关系,但二者却在草原上长期共存,不断发展,这种现象叫做        

    (2)图2中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字母作答),表示蚕丝中所含的能量来自蚕中的      (字母作答),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字母作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某年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0.6 kg,再分别倒入相同量的煮沸并冷却的10%的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后来定时测定,结果如下图。请问:

    (1)实验中盐水需煮沸原因是     ,并且冷却后才可使用。溶液量增加,这是由于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   ,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          ,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实验中三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