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其他题 3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其他题 共 3 题
  1. 为划线字注音

    ( )( ) 恐( ) 笨( ) 败( ) 荒( ) 骷髅 (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阅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的人认为要取消,有的人认为要保留,同学你怎么看?(说明看法并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综合性学习。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双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当我们思乡想家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父母会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港湾。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融入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中,同唱一首献给父亲、母亲的歌。

    (1)请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格言、诗句。

    ________

    (2)写出以“母亲”和“父亲”为主人公的故事的名称各一个。

    ________

    (3)对父母说话也要讲究方式,遇到下列情境时,你会怎么说呢?

    当父亲责怪你因上网过多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时,你想说:________

    当母亲因为父亲买东西而被找回一张50元的假币,正喋喋不休地埋怨父亲时你会劝说: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现代文阅读

    读书养气

    ①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②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③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④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⑤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1.选文论述的观点是________。

    2.第③段中划线句子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3.第⑤段“厚积而薄发”中“厚积”指的是________,“薄发”指的是________。

    4.下面是几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如果要在本文中引用,可以引用哪两句?并说说理由。

    ①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③任何一个有学问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阅读过大量的书。(列宁)

    ④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位益友。(臧克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

    短期气候预测:帮你“听风便知雨”

    ①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温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大大便利了日常起居。但是,想不想在酷夏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到明年夏天发不发洪水?——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A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象预测工作尤显重要。因此,刚刚过去的5年里,一个关于气候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来全国105个单位、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

    ③“短期气候预测”,是相较“长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年、100年的气候分析,难度极高。而“短期”,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短”,它的时间概念不是“日”,而论“月”、“季”、“半年”、“一年”。它所要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B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更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油井需要何时封井,稍有迟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运输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可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扇子、饮料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农业、水利、交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无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

    ⑤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与之相比,中国这方面的“资历”同样不算短。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长期气候预报”,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的前身,40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但一直到90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的状态,而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统尚未建立。

    ⑥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气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大气、海洋与大气耦合模式、中国及邻近区域地区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5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大功告成。

    ⑦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技项目,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曾在“1988抗洪年”准确预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2000年的汛期。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季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

    ⑧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凭啥判断下一个季是热是冷、是旱是涝?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

    ⑨198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1997年冬天,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顾我国。科学家通过系统中众多模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这套系统主攻的是汛期预报,每年4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对于今夏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⑩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不断进步。

    1.本文围绕着“短期气候预测”,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

    2.根据第③段的内容,给“短期气候预测”下一个定义。

    3.文中有A、B两处划线句,请任选一处指出它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选________处________

    ________

    4.文中说:“对于今年夏天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不断进步。”透过这些话,你对气象学研究的本身或说明文写作产生了怎样的认识?(不少于5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

    动物导航之谜

    ①世界上许多动物有着奇异的远航能力。如生活在南美洲的绿海龟,每年6月中旬便成群结队地从巴西沿海出发,历时2个多月,行程2000多千米,到达大西洋上的阿森松岛,在那里生儿育女以后又返回老家。2个月后小龟破壳而出,同样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游回遥远的巴西沿海。

    ②这种奇异的远航本领,鸟类可能更胜一chóu(    )。身长仅4厘米的北极燕鸥,每年在美国的新英格兰筑巢产卵育雏,到8月份便携儿带女飞往南方,12月份到达南极洲,到第2年春天,又飞回新英格兰,每年飞行距离达3.5万千米。

    ③令人感兴趣的是许多与人类有密切关系的家养动物,也有远途外出而不迷路的能力。这些动物是凭借什么来辨别方向、认识路线的呢?

    ④科学家们利用蜜蜂和鸽子所做的动物导航实验,已经初步揭开了这两种动物导航的秘密。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希,曾在20世纪40年代,用一系列实验测出了蜜蜂的基本导航能力,证明了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行导航的,指出蜜蜂就是以太阳作为参考点,通过“舞蹈”告诉其他蜜蜂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⑤通过信鸽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动物的远航是以太阳为罗盘进行导航的。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群鸽子关在离家以西160千米的屋里,中午时打开电灯模拟黎明,然后放出鸽子,它们以为这是黎明,太阳在东方,但此时却正好在南方,鸽子看到太阳后就根据太阳来导航而飞向南方,它们还以为这是向东方朝家飞呢。

    ⑥蜜蜂和鸽子不仅在有太阳的时候能顺利导航,就是在没有阳光的阴天也能准确地返回自己的家园。因此可以推测,它们可能有另外一套导航系统。科学家们首先通过实验发现蜜蜂对磁场很敏感。美国科学家沃尔科特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给鸽子带上一个小头盔,可以精确地控制每只鸽子飞行时的磁场。当控制头盔产生一个北极朝上的磁场时,鸽子就飞不回来;如果产生一个南极朝上的磁场时,鸽子又可直接飞回。这就证明鸽子是利用磁北极导航的。

    ⑦科学家们的实验,虽然已初步揭示了蜜蜂和鸽子导航的秘密,但是太阳、星星的位置会随时间而变化,即使是地磁场的强度也会有变化。那么鸽子和蜜蜂是怎样根据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导航行为,至今尚无人知晓。加上动物种类繁多,海龟、昆虫以及大蝴蝶等能远航的动物,是凭借什么回到自己的老家的,这些秘密尚未揭开,还有待于科学家的继续研究。

    1.根据②段的拼音写出汉字

    更胜一chóu(    )

    2.第②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的_说明方法,意在说明_

    3.阅读第③④⑤⑥段,完成下面两题:

    (1)蜜蜂、鸽子是依靠__导航的。

    (2)这四段内容的说明顺序是由__ 的逻辑顺序。

    4.第④段加点词“初步”不能删去的理由是_

    5.下面对文意理解正确一项是(    )(4分)

    A.第①段用南美洲的绿海龟的例子,说明海龟生儿育女非常辛苦。

    B第②段介绍北极燕鸥每年飞行距离达3.5万千米,强调飞行距离长。

    C第④段介绍了蜜蜂通过“舞蹈”告诉同伴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D.第⑥段用科学家的实验证明鸽子在阴天利用磁场来判断家的方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乃记之而(到……去)

    B.犬牙差互(互相交错)

    C.蒙络摇缀(覆盖、缠绕)

    D.悄怆幽邃(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

    1.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其二)

    2.________,千里暮云平。  (王维《观猎》)

    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4.________,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5.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________,积于今年六十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样俱全。请你以“__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后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内容健康积极。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班级或师生姓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