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填空题 5 题,解答题 15 题
中等难度 3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的是( )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越好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
    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0.2kg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50cm
    C.一同学正常步行时的速度可达到3m/s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跟其体积成反比
    B.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体积大的密度小
    C.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也相等
    D.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密度大的体积也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B.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C.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处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右图是开启汽水瓶盖的起子的一种使用方法,可将此起子看成一个杠杆,则关于此杠杆支点、动力、阻力的画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的四种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图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几种情况中,产生摩擦力的是( )
    A.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与水平面之间
    B.放在斜面上的静止的物体与斜面之间
    C.沿斜面滑下的物体与斜面之间
    D.水平匀速直线运动的车与水平地面之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一个平衡的等臂杠杆,下列措施中,能使杠杆再次平衡的是( )
    A.使动力和阻力都增加相同大小的力
    B.使动力和阻力都增加相同的倍数
    C.移动支点,使动力臂增大,同时减小阻力
    D.移动支点,使阻力臂增大,同时减小动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果用某种简单机械,可实现用10N的力恰好提起20N的重物,不计机械的自重和摩擦,下列机械可以满足这个要求的是( )
    A.一个定滑轮
    B.一个动滑轮
    C.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
    D.一个杠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一个人通过细绳用20N的力拉着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如果细绳突然断了,小车将做________运动,这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一定________(填“受”“不受”)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________组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若把打气筒的出气口封住,在将活塞向下压的过程中,被封住的气筒内的空气的质量、体积、密度这三个物理量中变小的是________;变大的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的两上简易起得装置中,为了省力可以利用________装置,为了省距离可利用________装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苹果落地受到地球4N的吸引力,苹果同时也给地球施加了________(填“小于”“等于”)4N的反作用力,但由于地球的质量太大,其________很大,所以在受到苹果吸引作用下,地球的________很难改变,故苹果落地而地球不会落向苹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15 题
  1. 为了用铁浇铸一个机器零件,先用蜡做了一个该零件的模型,已知该模型质量为1800g,蜡的密度为0.9×1 03kg/m3,那么浇铸这样一个铁件需要多少kg铁?(ρ=7.9×103kg/m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你掌握的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想象一下“地球上没有了摩擦”将出现什么现象?请列举三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这时候以______为参照物,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填“地面”,“受油机”);如果以加油机为参照物,认为受油机是______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如图所示,有许多地方体现了物理知识与高科技产品的结合,其外观图案为红色的祥云图纹从炬身中部向上升腾,炬身下半部喷涂的高触感橡胶漆,能增大______,使其握之不易滑落.火炬外壳采用______较小的高品质铝合金材料制造,体积虽大而质量却小,显得轻盈高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雪天,由于路面有冰雪,汽车行驶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会变______,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请你说出一种改变冰雪道路状况的可行性方法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将一个小钢球放在水平地面上,请用示意图画出地面受到小球的压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个站在地面上的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物G提起来,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使用羊角锤拔钉子,动力作用在锤柄上A点.请作出拔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和它的动力臂l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物体的质量是20kg,g=10N/kg求:
    (1)物体受到的重力?
    (2)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将重为480N的物体匀速提高2m,在绳子自由端施加的拉力大小是250N,不计摩擦.试求:
    (1)动滑轮的重力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3)若再增加150N的重物,要使物体匀速上升,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多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乘客站在快速向前行驶的公交车上,当公交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身体将向前倾倒.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所示,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接触面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s(单位:cm)
    毛巾 18.30
    棉布 较大 26.83
    木板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
    (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就越______,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______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______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图甲中,F1、F2两个力都作用在小车上.通过实验发现,只有在两个力的大小______、方向______时,小车才能静止;
    (2)当小车静止时,用手把小车在水平面内扭转一个角度,松开手后,小车回转并重新静止,这个实验证明了,要使小车静止,F1、F2这两个力必须在______.
    (3)该实验能否用小木块代替小车,为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研究滑动摩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水平地拉动,且使木块在固定的水平木板上做______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木块所受______力的大小.

    ①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______.
    ②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过程中:

    (1)先把杠杆支在支架上,通过调节杠杆两端的______,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当左侧钩码处于图甲所示A位置时,应将右侧的钩码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杠杆每格长度相同,杠杆的a处已挂着2个0.5N的钩码,要使杠杆平衡,则应在杠杆b处,挂上______个0.5N的钩码.
    (3)类似实验再做一次.综合分析可得杠杆平衡条件是:______.(公式表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