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3 题,判断题 1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3 题
  1. (美)约翰•R•麦克尼尔在《能源帝国》中写道:从1780年到1880年的100年间,英国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这主要得益于(  )

    A.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B. 内燃机创制与使用

    C.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   D. 飞机和轮船的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英国在“教训”了这个“国家”后获得的特权是(  )

    A. 准许设厂   B. 协定关税   C. 驻兵使馆   D. 割占香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北宋   B. 元朝   C. 唐末   D. 隋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为东晋到北宋时期进入各级政府为官的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家统一的实现

    B. 科举制度的推行

    C. 教育事业的发展

    D. 社会经济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位(近代)旧派人士在抨击某运动时说:“近阅坊间之出版物,间有主张破除旧有伦理,毁裂吾国固有文学,以期改造一新社会者。……青年学子,根植薄弱,骤睹新奇之说,易启混淆之心,于操行学业前途极有关系。”该人士描述的“某运动”指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为1944年9月中美两国士兵展示所缴获的日军旗帜。作为历史的见证,这张照片最有助于说明(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

    B. 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成功阻止日军攻势

    C.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组成部分

    D. 抗战取得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5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连环画《老孙归社》,讲述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书名中的“社”指的是(   )

    A. 农业合作化的生产组织   B. 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 包产到户的生产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

    A. 调整工业布局   B. 实行政企分开   C. 增强企业活力   D. 鼓励租赁经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放手干”的第一步是(  )

    A. 设立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公民塔克里和妻女居住在一个小山村,作为一家之主的塔克里(  )

    A. 因家庭贫困没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

    B. 派奴隶哈比代表他出席公民大会

    C. 因担任政府公职获得补贴

    D. 与妻子一起参加公民大会时,把女儿托付他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世界文明史》:1540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入……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人的程度”。导致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文艺复兴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三角贸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罗斯福新政   D. 斯大林模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

    A. 马丁·路德推动宗教改革,主张与“上帝直接对话”

    B.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了生物“神创说”

    C.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D.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否定绝对的时空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1 题
  1.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

    史   料

    推   论

    正确与否

    (1)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范成大:《吴郡志》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

    1907年《上海女子世界》刊登了一则新式婚礼的消息称:“屏除一切旧俗,参用文明规则,新郎新娘,皆服西装。”

    辛亥革命推动这一现象的出现。

    (3)

    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90万美元,出口更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元,对华出口为6020万美元。

    中美两国外交关系改善。

    (4)

    “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欧洲率先冲破“传统束缚”、开启“转变进程”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5)

    “首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各

    部部长是首相的助手。只要得到皇帝

    的赏识,首相便是帝国全部权力的化

    身,就是这个 ‘帝国的监护人’。”

    材料描述的法律文献是《人权宣言》。

    (6)

    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掌握政权后,美国不顾该国已是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的事实,单方面中止了捷克斯洛伐克在关贸总协定中的权利,对它实施歧视性贸易政策,并极力鼓动其追随国撤回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减税义务。

    国际贸易受美苏冷战局势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在美国国会发展演说,要求国会就“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宣布“美国同日本帝国已处于战争状态”。同日,美国对日作战。后经罗斯福提议,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1)指出上述材料中被罗斯福称为“卑鄙的进攻”的事件及其对二战进程产生的影响。据材料概括,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请再举一列与罗斯福有关的事例?罗斯福在国家的危难时刻,为美国和人类正义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几年来,日本政坛的右倾化与中日关系恶化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回顾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选自北师大版《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上册

    材料二 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节选自《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

    材料三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

    (1) 材料一中相关条款出自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与哪场战争有关?该条约中哪一条对中国民族企业影响最大?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侵华罪行两例。中华民族能够“报仇雪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的最直接原因和最深远意义分别是什么? (4) 上述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