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填空题 2 题,实验题 2 题
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粉笔灰   B.冰块   C.食盐   D.色拉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B.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胶体和溶液分离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B.利用半透膜可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

    C.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D.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在10−9~10−7 m之间,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而溶液不行,故可以用半透膜来分离胶体和溶液

    C.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是呈红褐色的混合物

    C.分散质粒子具有相同的直径   D.都具有丁达尔效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其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医学、化工、军事等领域。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下列有关形成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④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向100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浴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所得液体属于纯净物

    B.该红褐色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中分散质粒子只有Fe(OH)3

    D.上述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直径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关于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的聚沉是化学变化

    B.含有0.01 mol FeCl3的溶液制成的胶体中,胶体粒子的数目约为6.02×1021个

    C.胶体的介稳性与胶体带有电荷有关

    D.NaCl晶体既可制成溶液又可制成胶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①用盐卤点豆腐

    ②用明矾净水

    ③河海交接处易形成沙洲

    ④一束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

    ⑤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⑥一支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A.①③④⑥     B.①②⑤④⑥

    C.全部都有关    D.①②③④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胶体凝聚。使一定量的胶体在一定时间内开始凝聚所需电解质的浓度(mol·L−1)称作“聚沉值”。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则表示其凝聚能力越大,实验证明,凝聚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多,凝聚力越大。已知Fe(OH)3胶粒带正电,则向Fe(OH)3胶体中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值”最小的为

    A.NaCl   B.FeCl3

    C.K2SO4   D.Na3PO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双选)已知由AgNO3溶液和稍过量的KI溶液制得的AgI胶体,当它跟Fe(OH)3胶体相混合时,能析出AgI和Fe(OH)3的混合沉淀,由此可知

    A.该AgI胶粒带正电荷

    B.该AgI胶粒带负电荷

    C.该AgI胶粒电泳时向阳极移动

    D.Fe(OH)3胶粒电泳时向阳极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现有如下各实验:

    A.将1 g KCl加入10 g沸腾的水中;

    B.将1 g可溶性淀粉加入到100 g水中,搅拌均匀后煮沸;

    C.将1 g CaCO3粉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振荡;

    D.将0.1 g植物油加入到10 g水中,充分振荡混匀;

    E.将96 mL乙酸与5 mL水充分混合.

    上述实验中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的有______,属于胶体的是________,属于浊液的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下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Fe(OH)3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从分散系分类的角度进行解释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请设计一个你认为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已知半透膜有非常细小的孔,只允许较小的离子、分子通过,胶体粒子不能透过 (提示:碘遇淀粉显蓝色)。把10 mL淀粉胶体和5 mL KCl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到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2 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5 mL烧杯中的液体,并做如下实验:

    (1)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3溶液,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能得到Fe(OH)3胶体的同学是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3)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粒带     电荷(填“正”或“负”)。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                

    (4)Fe(OH)3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