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填空题 4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C.放热反应比吸热反应容易发生       

    D.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

    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 ΔH=-483.6 kJ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则关于方程式2H2O(l)===2H2(g)+O2(g)的Δ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B.该反应ΔH大于零

    C.该反应ΔH=-571.6 kJ/mol           

    D.该反应可表示36 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已知:H2(g)+F2(g)===2HF(g) Δ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

    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 (  )

    A.C2H5OH(l)+3O2(g)===2CO2(g)+3H2O(g)ΔH=+1 367.0 kJ·mol-1(反应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 kJ·mol-1(中和热)

    C.S(s)+O2(g)===SO2(g)ΔH=-296.8 kJ·mol-1(反应热)

    D.2NO2===O2+2NO ΔH=+116.2 kJ·mol-1(反应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Zn(s)+O2(g)===ZnO(s) ΔH1=-351.1 kJ/mol   Hg(l)+O2(g)===HgO(s) ΔH2=-90.7 kJ/mol

    由此可知Zn(s)+HgO(s)===ZnO(s)+Hg(l) ΔH3,其中ΔH3的值是(  )

    A.-441.8 kJ/mol     B.-254.6 kJ/mol     C.-438.9 kJ/mol    D.-260.4 kJ/mo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由下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

    B.A―→B+C是放热反应

    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

    D.A―→B+C是吸热反应,则B+C―→A必然是放热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2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

    A.2A+3B===2C      B.A+3B===2C   C.3A+B===2C     D.A+B===C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A.v(NH3)=v(O2)     B. v(O2)=v(H2O)  C. v(NH3)=v(H2O)      D. v(O2)=v(N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 3C(g)的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C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SO2(g)+O2(g)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2SO2(g)+O2(g) 2SO3(g) 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工业制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2在400~500 ℃下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述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在上述条件下,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

    C.为了提高SO2的转化率,应适当提高O2的浓度  

    D.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相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 2X(g)+Y(g) 2Z(g),减小压强时 (  )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25 ℃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 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 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0 mol·L-1。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x+y<z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B的转化率增大    D.C的体积分数下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已知4NH3(g)+5O2(g) 4NO(g)+6H2O(g) ΔH=-1 025 kJ·mol-1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则下图中关于该反应不正确的是 (  )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 mol PCl3和1.0 mol Cl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3(g)+Cl2(g) PCl5(g)。达平衡时,PCl5为0.40 mol,如果此时移走1.0 mol PCl3和0.50 mol Cl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 (  )

    A.0.40 mol             B.0.20 mol  

    C.小于0.20 mol          D.大于0.20 mol,小于0.40 mo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4 题
  1. (8分)Ⅰ.已知某反应A(g)+B(g) C (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该反应的ΔH=____________kJ·mol-1(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1 mol气体A和1 mol气体B具有的总能量比1 mol气体C和1 mol气体D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____(填“一定高”、“一定低”或“高低不一定”)。

    (2)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逆反应速率增大,则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E2_________,ΔH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Ⅱ.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Fe2O3(s)+3CO(g) ===2Fe(s)+3CO2(g)      ΔH1=-25 kJ·mol-1 ①

    3Fe2O3(s)+CO(g)===2Fe3O4(s)+CO2(g)     ΔH2=-47 kJ·mol-1      ②

    Fe3O4(s)+CO(g)===3FeO(s)+CO2(g)      ΔH3=+19 kJ·mol-1       ③

    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7分)煤作为燃料,可以有下列两种途径(把煤看成由碳组成):

    途径Ⅰ:C(s)+O2(g)===CO2(g) ΔH=-a kJ·mol-1

    途径Ⅱ:C(s)+H2O(g)===CO(g)+H2(g) ΔH=+b kJ·mol-1

    2CO(g)+O2(g)===2CO2(g) ΔH=-c kJ·mol-1  2H2(g)+O2(g)===2H2O(g) ΔH=-d kJ·mol-1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等质量的煤,途径Ⅰ放出的热量____途径Ⅱ放出的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b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用a、c、d表示)。

    (3)由于制取水煤气反应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反应时,反应物需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

    (4)简述煤通过途径Ⅱ作为燃料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9分)现有反应: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_热反应,且m+n________p(填“>”“=”或“<”)。

    (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容积不变加入B,则A的转化率__________,B的转化率__________。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c(B)/c(C)将__________。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颜色__________;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颜色___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6分)氨是重要的氮肥,合成原理为: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如果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N2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20 MPa时,将N2、H2置于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各种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10 min内以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10~20 min内:NH3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NH3物质的量

    ③第1次平衡的时间为:____________,第2次平衡的时间为:____________,第1次平衡:平衡常数K1=___________________ (带数据的表达式),第2次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

    ④在反应进行至25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第二次平衡时,新平衡的平衡常数K2       K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