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邵阳市某学校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 齐、楚、秦、燕、赵、魏、韩

    B.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晋、楚、齐、韩、赵、燕、魏

    D. 吴、魏、燕、赵、楚、秦、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交战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丢尽。为此,秦孝公(   )

    A. 实行分封制   B. 任用商鞅变法

    C. 推进大一统   D. 推行汉化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文物是商鞅变法推行哪一措施的历史见证(   )

    A. 鼓励生产   B. 加强刑罚

    C. 统一度量衡   D. 推行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雕像,他是(   )

    A. 大禹   B. 管仲   C. 商鞅   D. 李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牛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下列是关于他们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这些描述   (  )

    ①他父亲牵着牛耕地去了 ②他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农具 ③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食打得更多了 ④都江堰修好后他家灌溉田地更方便了

    A. 可能全部是事实

    B. 只有①②符合当时情况

    C. ②③在当时不可能出现

    D. 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   B. 实现富国强兵

    C. 缓和社会矛盾   D. 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些人有奖励(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 奖励耕战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D. 确立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  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

    ——《史记·秦本纪》

    请回答:

    (1)秦孝公“卒用鞅法”的目的是什么?

    (2)“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反映了什么问题?

    (3)“鞅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的大小重新规定官爵的等级和待遇。下级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杀敌的,也可以得到官爵。

    材料二 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和允许自由买卖。凡是劳动好,生产粮食和织布多的人免除徭役和赋税。

    材料三 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其家属罚作奴婢。

    材料四 全国设31个县,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同时进行户口编制。

    请回答:

    (1)这些变法措施开始实施于哪一年?是由谁主持实施的?

    (2)变法前后,国家的统治阶级和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3)这次变法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放水节是都江堰一年春耕的开始,也是都江堰一年黄金旅游季的开始。2006年,放水节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悉,放水节距今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古时,每到冬季,人们便用杩槎筑成临时围堰,使岷江水或入内江,或入外江,然后分别淘修河床,加固河堤,这就是岁修。到了清明时节,岁修结束,便举行既隆重又热烈的仪式,然后拆除杩槎,滚滚岷江水直入内江。后来,放水仪式演化为灌区人民广泛参与的祭祀李冰父子,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

    材料二

    材料三 二王庙是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郡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位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代重建。初名崇德祠,宋以后历代封李冰父子为王,清以后改用今名。庙内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深淘滩、低作堰等,被称为治水三字经。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大殿东侧茶楼是一座临崖悬空的吊脚楼,游人可在此休息饮茶。

    (1)如果我们要一睹材料一中说到的“都江堰放水节”的风采,应该去什么地方?为什么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成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的宝地呢?

    (2)你知道材料二中所示水利工程建于什么时期吗?从“都江堰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作为水利工程的它发挥着两个方面的主要功能,你知道是什么吗?

    (3)古时人们修建二王庙的原因是什么?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怎样为人类社会做贡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角色扮演】

    (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理解学习】

    (2)根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确立的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3)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