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选择题 9 题,诗歌鉴赏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2 题,其他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9 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清(chéng)   杂(cáo)    抖(zhàn)   (jué)强 

    B.视(níng)    应(hè)     大(ruò)    水(zǎo)   

    C.尴(gǎ)     息(qī)     那(chà)    枯(hé)  

    D.斜(qī)     梦(meì)   酝(niàng)   忽(sh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宽宏大量   压雀无声   屋檐   威慑

    B.繁花嫩叶   整妆待发   攀附   抖擞

    C.翻来覆去   不可抗拒   徘徊   争执

    D.持之以恒   混为一谈   弧形   背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结合语境解释的一项是(   )

    A.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B.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C.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天空晴朗无云。)

    D.我们要坚持“学以致用”,反对“不求甚解”,着力解决“不学习”的问题。(指读书只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工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确切的一项是(    )

    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B.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C.他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前方,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D.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组作家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律诗

    B.《次北固山下》——王湾——《全唐诗》——五律

    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七律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全元散曲》——元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最恰当的文句是(    )

    巍峨挺秀的秦岭消没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 天气阴沉了,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 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的彩云飘动。

    C. 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D. 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满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膊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句子只用了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座城楼看起来有三、四年的历史了。

    B.明天的旅游,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C.春天,好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

    D.轰轰烈烈的“彩屏旋风”尚未停歇,围绕摄像手机市场展开的新一轮儿的“中洋大战”又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根据下列情境,说话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兵正在认真地做作业,妈妈叫他吃饭,他说:“没看我正忙着吗?”

    B、陈江借了同学一本新书,不小心给弄脏了,还书时他连声说:“对不起。”他的同学说:“‘对不起’值多少钱?给我另卖本新书吧!”

    C、李河骑自行车不小心撞了一个同学,他马上下车说:“对不起,请问撞伤了吗?”这个同学说:“没关系。”

    D、某中学正要上公开课,课前一位外校来观摩的老师走到教室里问一个学生:“请问同学,上什么课?”这个同学回答说:“你自己不会看课程表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诗歌创作上,我国现代作家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对下面这首小诗,请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它的特点。(2分)

    言论的花儿/开的越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咏雪》和《论语》六章,回答后面问题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子侄辈。           撒盐空中差可拟   相比

    B.俄而雪骤   不久,一会儿。          与朋友交而不乎   相信

    C.人不知而不   生气,发怒。         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

    D.人不其忧   忍受。              不矩   越过,超过。

    2.下列语句翻译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了。

    C.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不断温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氛围。

    B.“撒盐”与雪的颜色和下落的形态相似,但有物象无意蕴;“柳絮”给人以春天到来的感觉,有意蕴。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用表委婉语气的疑问句告诉他的弟子,有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D.在《论语》第③章中,孔子自述七十年的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最后达到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是指个人的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达到了高度统一,不管怎么做都能与社会要求相契合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妻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①。”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②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彘(zhì):猪 ②特:只是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曾子之妻            ②顾为汝杀彘             

    ③特与婴儿            ④今欺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3.这一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济南的冬天》,回答后面问题。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2)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4)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的吧。  

    (5)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象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语句“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中的“它们”指的是什么,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城   B.阳光   C.春风   D.小山

    2.语句“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喻体分别是(   )

    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3.与其他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B.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C.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象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D.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4.第(3)段文字的描写对象是(   )

    A.小雪后的山景   B.山上的花衣   C.小雪后的矮松   D.秀气的济南

    5.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他的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B.“响亮的天气”中的“响”指风声,“亮”指阳光。

    C.本文在描写景物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D.“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是因为济南的冬天天气温晴。

    6.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绘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美景。

    B.文中描绘了如下几幅图画:阳光下济南全景,冬日山景,清亮的水色。

    C.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贴切地比喻、拟人,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流露出自己的赞美之情。

    D.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高山流水》一文,回答后面问题。

    高山流水

    (1)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2)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那天的天气很高爽。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3)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4)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

    (5)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时间,在山上。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6)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真不该来。

    (7)山,并没请谁来!

    (8)真的,山没有请谁来。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

    (9)寂寞趱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10)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国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

    (11)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可是,壁立的山崖挡不住它,嶙峋的怪石阻不了它,终于穿过一切的障碍,奔腾而去!谁能回答,泉水,究竟是柔弱还是刚强?

    (12)我们是来寻山的,没登上峰顶却已经颓唐;我们没想寻觅泉水,泉水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13)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

    (14)不管人们怎么想,泉水只是自顾自地唱歌。如果你喜欢音乐,应该到山中来,听一听山泉之歌, 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像情人的私语。懂么?山泉之歌是自然的音乐啊!世间的音乐家,有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除了山泉,谁能?

    (15)在这崇山峻岭间,山泉的歌唱给谁听呢?其实,我们不必顾虑山泉歌唱给谁听,我们如果不来听,也有别的来听。山爱听,谷爱听,一切大自然的家族都爱听,也许他们更能听得懂。我想,也许山泉根本就不要唱给谁听,不然它不会唱得那么悠然,唱给自己听,就不需什么理由。要说理由,也许活力无限的山泉就爱唱歌;或者说,爱唱歌的山泉才有活力吧!

    (16)山泉是活力无限的生命之泉啊!在水深处,上层虽然平滑如镜,下层仍然流动不息。在浅滩上,飞溅起雪白的珠花,冲击岩石,漱荡幽壑,向山峦要道路。山泉,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呈现着生生不已的流动。看遍种种的水,哪一种水能有山泉的生动?哪一种水又能有山泉的清澈?山泉,真像一片澄明而秀美的心灵啊!

    (17)我们徘徊在泉水旁,不忍离开。

    (18)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的山泉吗?

    (19)那天,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峰。

    (20)我们欣慰,不仅是因为到达封顶,更因为认识了高山和流泉——高山教我们以亘古的宁静,流泉教我们以永生的不息。

    (21)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有歌,应该有高山流水之音的。

    1.结合全文看,本文标题“高山流水”有什么妙处?(3分)

    2.根据(2)到(6)段内容,概括“我们”爬山的心情变化,并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2分)

                    →无精打采→              

    3.第(9)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5分)

    4.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具体分析(14)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像情人的私语。

    ②世间的音乐家,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里?除了山泉,谁能?

    5.本文以“寻山”贯穿始终,你从文中“寻”到了什么?(至少三点)(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0.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8分)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待到重阳日,                。(孟浩然《过故人庄》)

    (3)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6)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坐着,躺着,打两个滚,                       ,捉几回迷藏。

    2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在下列语句的横线上写出与该场合相适应的敬辞谦语。(2分)

    (1)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       。”

    (2)与人初次见面说“       ”,好久未见说“久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在阅读方法交流活动中,小朵向同学们介绍了三位名人的阅读方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评价。(3分)

    【莫言“耳朵”阅读法】作家莫言从小就喜欢听村里的老人讲故事,他还经常去听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民间戏曲,还仔细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诸如植物生长、动物鸣叫……

    【华罗庚“默想”阅读法】数学家华罗庚拿到一篇数学论文时,往往先看题目,然后默想自己来写这篇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怎样收尾,想清楚后再读文章。当看到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一致时,每每发出会心的微笑,然后浏览而过;当看到新颖的见解时,便细细阅读。

    【毛泽东“四多”阅读法】伟人毛泽东读书主张“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多读指读书的面要广,重要的书要多读几遍;多写就是摘抄妙语佳句,圈点眉批,写读书笔记;多想即反复思考书本知识在生活中如何应用;多问就是有了问题就要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作文(40分)

    题目:那一片山水

    提示:可能你曾流连过桂林山水的奇异,可能你还沉醉于九寨山水的灵秀,也可能你更神往西藏雪山的神秘。总之,生活在喧嚣的尘世中,我们仍钟情那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因为它,人们终于发现了自己心灵深处的山水情结,听到了山水的自述和呐喊,陶醉于那山水一方的某个感人故事;因为它,我们的眼亮了,心活了,情也真了……也许我们会纵情山水;也许我们会感悟山水、寄情山水;也许,我们还会去赏山水之画,品山水之诗……联系自身生活积累和思想感情,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它们是:                  

    (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