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其他题 2 题,名句名篇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2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选择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翠(fěi)  信(dǔ)     圈(yùn)  朵(ɡū)

    B.热(chén)  解(puō)    胸(jīn)  聒不舍(qiánɡ)

    C.立(zhù)  逗(tiǎo)   尺(zhǐ) 宽(yòu) 

    D.秀(qí)    宁(wù )    狭(ài)   异(jiǒn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B.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C.小组讨论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夸夸其谈,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

    D.指挥员如果在战场上优柔寡断,那就会贻误战机,造成严重的损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直到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

    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动惊愕。

    ④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情感,它们也就没有泪水。

    A.④①③②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2 题
  1. 下面这段文字在表达上有错误,请用规定的符号修改(不超过五处)。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我俩是交往好手,不多时,就成了哥们。于是,他对我渐渐有了新的了解。他很喜欢玩电脑,简直达到了“醉生梦死”的形态。记得一次去他家玩的时候,他正在打电脑,“一条缝”盯着那屏幕上的光标移动。他最得意的是电子游戏,可以不睡觉,也可以抛下作业不管。他的老妈想把他从家里赶出来活动活动的想法,可他就是懒在电脑转椅上不起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按照所给文段的思路,仿照相应的句式,将文段补写完整。

    人生中难免有些事情不尽如人意: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却只是一颗不起眼的星星;也许你想成为大海,                                       ,却只是一根细弱的小草。这个时候,请不要失去人生的方向。只要珍惜自己,坦然接受自己,你会惊喜地发现平凡的你也有自己美丽的风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           

                ,乐以忘忧。

    ④《池鹤》中可以用成语“鹤立鸡群”来概括的两句诗是:             

                     

    ⑤《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现作者满怀豪情逸兴、神驰太空的两句诗是                                

    ⑥《马说》中提示千里马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

    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同学拥有了手机。这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思考。为此,某校学生会成员就中小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展开调查。

    请你根据他们这次调查活动中获得的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资料一:某媒体报道:一家人聚餐,饭桌上父母多次想和孩子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却抱着手机玩。对此,有网友调侃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资料二:某眼科主任***说,孩子们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眼睛得不到休息,睫状体长期处于痉挛状态,对眼球发育会产生影响,容易造成近视;经常盯着电子屏幕,长时间不眨眼,孩子容易患上干眼症;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对孩子身体也很不利。

    资料三:大部分中学生把手机当成能收发信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曲、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由此带来一些弊端是: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来作弊。部分控制力不强的中小学生沉迷于手机黄色信息。

    1.阅读上述三则资料,你认为中小学生过多使用手机有哪些弊端?请概括出三点。

    2.中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请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

    (1)有龙则                     

    (2)惟吾德                  

    (3)无案牍之劳形                

    (4)四时                 

    2.下列句中加横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有仙则/卷卷有爷       B.斯陋室/吾剑之所从坠

    C.答谢中书/家抵万金      D.山川美/食不能尽其才

    3.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乙文写景动静相衬,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                     

    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茱萸之谜

    余光中

    ①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屈原在《离骚》里曾说:“椒专佞以慢幍兮,榝(shā)又欲充夫佩帷。”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恶草。榝就是茱萸。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

    ②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茱萸,菊花,登高等等,都是惯于入诗的形象。登高带茱萸囊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源于梁朝人吴均《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红)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③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登高带茱萸囊,饮菊花酒等习俗到梁时已颇盛行。吴均虽是梁朝人,相传桓景和费长房却是东汉人。《西京杂记》中也有记载,汉高祖宫人“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据此推测,重九的习俗起源则在东汉乃至汉初了。有意思的是,重九吟诗的传统中,从东晋至南北朝,却唯独少见咏茱萸之作。

    ④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茱萸已为诗人所乐道。王维所谓“遍插茱萸”,说明佩花之盛。杜甫所谓“醉把茱萸”,可能是指茱萸酒。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茱萸,在屈原一斥之后,却没有诗人特别来捧场。虽然如此,茱萸在唐诗里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杜甫全集里,咏重九的十四首诗中便三次提到茱萸。李白的诗句“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说明此树的红实熟于重九,可以插在鬓边。佩戴茱萸的方式,可谓不一而足,或如赵彦伯所谓“簪挂丹萸蕊”,或如陆景初所谓“萸房插缙(jìn)绅”。至于李峤“萸房陈宝席”和杜甫的“缀席茱萸好”,则是陈花于席,而李乂(yì)的“捧箧萸香遍”该是分传花房或赤果。

    ⑤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当时每逢重阳佳节,皇帝常常率领一班文臣登高赋诗,同时把一枝枝的茱萸分赠群臣作佩饰,算是辟邪消灾,应付桓景的传说吧。

    ⑥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我们统称为“茱萸”的植物,其实更分为三类:山茱萸属山茱萸科,吴茱萸和食茱萸则属芸香科,功能杀虫消毒,逐寒去风。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植此树,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得免瘟疫。至于说什么“悬其子于屋,辟鬼魅”,自然是迷信,大概是取其味辛辣性烈之意。其花、茎、叶、实均可入药,还可制酒。白居易所谓“浅酌茱萸杯”,恐怕正是这种补酒。

    ⑦然茱萸何以独见鄙于屈原呢?可能茱萸味特辛辣,不合屈原口味,甚至引起过敏之症,也未可知。曹植诗句:“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也许正说中了此意。

    1.为了揭开茱萸由“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的谜底,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请简要概括。

    2.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结合实例分析其作用

    3.第⑦段中加横线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茱萸之谜 ”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乔叶

    ①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②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③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④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⑤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知晓学习的人一种额外奖赏。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1.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

    2.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

    3.第②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第④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联系第⑤段内容看,画线句中“额外奖赏”指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2 题
  1. 小作文

    请以“我喜欢         ”为题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一种食物。字数不少于100字,并运用至少两种说明方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大作文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奇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抒写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