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4 题,其中:
选择题 4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38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0 题
  1.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堪称史学双璧。这两部著作都有可能记述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属于清朝加强君权措施的是

    ①焚书坑儒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设立军机处   ④大兴文字狱   ⑤设立锦衣卫

    A.①④      B. ②③       C.②⑤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在1905年的是

    A.香港岛为英国管辖

    B.外国商人在重庆、苏州开设工厂

    C.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D.北京东交民巷有中国人居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

    洋务运动

    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

    《辛丑条约》

    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

    A.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B.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C.人们坐在家中看报纸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下列有关内容选择恰当的是

    ①虎门销烟      ②洋务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 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一天。这个“假日”更多的是一种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对表中数据所含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年份(年)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73

    21.43

    70.56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B.使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C.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D.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文化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三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一反映的是创办于北京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图二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图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三幅图都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发生在同一年

    ①废除科举制 ②京张铁路的开始修建 ③中国同盟会成立 ④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靑年杂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85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促使其改革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公司制、股份制的推行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确立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D.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下列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大宗教的共同之处是

    A.经典都是《古兰经》   B.都成为了当时统治者的工具

    C.都信仰上帝        D.都广建佛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A.但丁——《神曲》

    B.达·芬奇——《蒙娜丽莎》

    C.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D.贝多芬 ——《最后的晚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当今英国议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可见,英国是典型的

    A.共和制    B.总统制     C.君主专制   D.君主立宪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而制定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 ②《独立宣言》 ③《人权宣言》 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关于下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③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

    A.市场问题       B.资金问题     C.劳动力问题    D.原料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某同学以“科学家与成就”为主题设计了四个探究题目,其中正确的是

    A.莱特兄弟与火车           B.达尔文与万有引力定律

    C.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D.牛顿与进化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但丁、伏尔泰、马克思、陈独秀。归纳一个主题

    A.思想解放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

    C.国际工人运动   D.近代文学艺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表的内容与社会主义运动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史实

    结论

    ①《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

    ②巴黎公社革命

    第一次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失败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国家恐怖”。下列恐怖事件不是发生在德国的是

    A.国会纵火案  B.焚毁进步书籍C.掀起反犹狂潮  D.军部发动政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在1950年6月日本的丰田卡车产量总共只有300辆,几乎到了关门歇业的边缘。而朝鲜战争的头一个月,他们就接到了超过5000辆的军事订单,这直接使丰田公司起死回生。这份订单最有可能来自于

    A.美国     B.中国     C.朝鲜     D.英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下图是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统计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B.联邦德国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C.西欧各国经济迅速恢复持续繁荣

    D.日本实行“科技立国”促进经济飞速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苏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两极格局由此形成,形成的标志是

    A.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互联网+”是今年大热的概念。它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和颠覆,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催生新兴产业。“互联网”最能反映的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A.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B.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个领域的革命

    C.新技术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

    D.科学成果不断涌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伴随着科技的发明创造,能源逐渐被人类开发利用。下列能源利用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煤炭——电力——原子能——石油

    B.煤炭——原子能——电力——石油

    C.煤炭——电力——石油——原子能

    D.煤炭——石油——原子能——电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正在收看汉字听写大赛的肖强妈妈问肖强:“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四种字体最先和最后出现的是哪两种?”其正确的回答应是

    A.甲骨文、隶书         B.甲骨文、金文

    C.金文、篆书          D.金文、隶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曾倡导“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60年前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运用这一思想很好地处理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关系。该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孙子     D.韩非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            D.华伦发明麻沸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有

    A.南非        B.河西走廊       C.洛阳       D.辽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不相符的一项组合是

    A.①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B.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C.③重用房玄龄、杜如晦为相

    D.④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及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材料一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西周实行什么制度?

    (2)图二中秦的统一是由谁完成的?哪次改革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图三中反映了元朝的什么行政制度?实施的原因是什么?请列出元朝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两点史实。

    (4)阅读中国科学技术成就表,将表中空余部分补充完整

    项目

    成就

    古代中国桥梁建设成就

    ________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古代的四大发明

    北宋毕升发明的__________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近代中国铁路建设成就

    _________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古代医学

    东汉的华佗制成麻醉药剂__________

    材料二 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人们相互爱护,反对暴政。

    (5)根据材料二回答,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秦始皇和汉武帝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三位世纪伟人”分别是指谁?

    (2)材料中为显示“救国之梦”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帝制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在实现“建国之梦”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这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

    (4)材料中使我国实现了“强国之梦”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为实现“我的中国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会怎么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序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材料四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新经济政策”是何时由谁领导实施的?材料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四中的“危急存亡”?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政怎样的特点?

    (5)综上所述,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平衡的跷跷板”

    材料二 1492 年 10 月 2 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舰队送上了梦寐以求 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这一天起,来自欧洲的航海家们, 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 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 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德国品牌的汽车……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不平衡的跷跷板”形象地体现了当今世界怎样的政治格局及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的“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意义?(答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1995 年,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中国于哪一年加入了这个国际组织?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中国应该怎样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