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连线题 5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

    A. 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

    B. 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

    C. 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 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毛泽东与朱德于1937年7月8日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的国民党军,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日寇决一死战!对这一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B.中共表明抗日形式和立场

    C.抗日救亡运动向民间发展

    D.国共两党的抗战相互呼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村子里开会,有分组讨论,也有全体大会,还有投票表决,和在人民大会堂的会差不多。”材料现象反映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完善

    B.我国民主实现了全民公决

    C.政治协商体制进一步得到巩固

    D.基层民主政治得到了扩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民间及官方均有“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 家族和睦

    B. 等级秩序

    C. 贵族世袭

    D. 宗法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期望依靠美国和北约组织的支持来实现统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尔方政策逐渐成熟。导致这一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苏联对外扩张的加剧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D.欧洲国家逐步走向联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

    A. 强化君主专制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B.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目的

    C. 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D.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  )

    A. 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   B. 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

    C. 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   D. 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他们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 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

    B. 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

    C. 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

    D. 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这表明光荣革命

    A.宣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

    B.开启了英国主权在于议会的政治格局

    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最终确立

    D.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率先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但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却曾经有着和平发展的可能,该阶段大致处于(  )

    A. 一战爆发后二月革命前   B. 二月革命后七月事件前

    C. 《四月提纲》后七月事件前   D. 七月事件后十月革命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美国,新的艾森豪威尔政府正在取代杜鲁门政府。新政府在朝鲜缔结和约,1953年7月朝鲜战争宣告结束,从而消除了国际紧张局势中最大的一个根源。第二个月,苏联政府宣布,它也掌握了氢弹的秘密,结果反而加强了和解运动。”材料说明当时(  )

    A. 美苏和解消除了世界动荡   B. 世界多极化趋势已开始出现

    C. 美苏冷战势头有所减弱   D. 美国放弃了遏制苏联的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5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政党体制是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作为美国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两大党,在与“三权”相应的各政治平台上展开角逐,尤其是为总统和参众两院议员席位进行激烈竞争,而其他党派由于美国选举制度的影响以及两大党各自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灵活性,难以长时间存在并扩大。                

    ——胡鞍钢等《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一党制,而是立足于共同政治经济基础上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也不是多党制,而是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在政治关系上,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两者是合作关系;在政权关系上,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两者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而不是竞争性的轮流执政关系。

    ——周余云《多维视野下的中国政党制度》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中两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中两国政党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变化莫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二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三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材料四 当《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作者米尔斯海默用其传统现实主义理论来审视中国和平崛起时,他得出了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的结论。而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批驳米氏的观点时称,当理论已经与现实不符时,应当修正理论,而不是改变现实。……事实上,在中国崛起开始受美国战略界关注之时,也正是中美关系在“9·11”之后进入了一个新蜜月期之日。崛起大国必定要同霸权国家走向冲突的理论明显与事实相悖。……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支点是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及国家发展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必然导致国家之间会为了争夺资源而战。那么,这个矛盾是否无解呢?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查尔斯·沃尔夫曾提出“宇宙空间论”,认为:正像宇宙空间是不断扩展的一样,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一个国家的“和平崛起”将扩大其他国家可占领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空间。……           

    ——刘建飞《中美关系: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说“战争才刚刚开始”这一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3)归纳材料四作者的主要观点,并用史实予以论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通过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图中可看出它们各采取了什么行政管理制度?

    (3)结合材料三说明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的管辖的。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煤炭资源丰富,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丰饶,主要有稻米、甘蔗、樟木等,同时台湾扼日本进出东南亚的战略要冲。日本统治者长期觊觎台湾,对台湾垂涎已久。明治维新一开始,日本在对外政策上确立了“开疆拓土”的侵略总方针。地处西南太平洋上的琉球和台湾成为其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1874年4月日本组织3000余人,由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舰队侵略台湾,并在琅峤登陆。清政府得知日军侵犯台湾的消息后,一面与日军交涉,一面积极备战。日军由于不服台湾水土,士兵病死较多。日本政府考虑到不能立即军事占领台湾,于是转而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经过一番外交斗争后,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于10月31日签订《北京专条》,同意给日军赔款白银50万两,日军从台湾全部撤走。日本内务卿大久保利通曾欢呼此事的了结:“呜呼!此诚为古今所罕有,终生所无的大业!”

    ——摘自马钰《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始末》

    材料二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向清帝上奏折,明确提出台湾须建行省的主张。他在奏折中称:今日之事势,以海防为要图;台湾每年出产及关税,较之广西、贵州等地为多;台湾孤峙大洋,为七省门户,关系全局非浅。清廷令军机大臣、六部、九卿进行讨论,他们都一致主张台湾设省。9月5日,清廷下令台湾建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

    ——摘编自连横《台湾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台湾的原因,并分析清政府的做法产生的危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提出台湾建省的理由。

    (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清政府在台湾建省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