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字形 1 题,选择题 3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的过程中,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的退化中,已经进步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而制定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17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一个面积20多公顷的林区,这里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都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地生存着。长白山的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结构最佳参照模式。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中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1.对第三自然段中画线的“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人类以何种方式开发利用自然会招致大自然的报复。

    B.人类怎样开发利用自然才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C.什么样的环境是适合众多的物种生存的最佳环境

    D.哪些地区的生态系统状况能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借鉴。

    2.对“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具体任务,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有关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实地科研项目,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C.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D.参照生态系统典范,弄清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与生物圈计划是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和资源日益匮乏的产物。

    B.人与生物圈计划标志着人类的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C.人与生物圈计划将提高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人们自觉地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D.人与生物圈计划将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9分)

    最苍凉的海岸

    迟子建

    ①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地吃着青草的一群羊。那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远远一望,像极了雪白的羊群。我悄悄在入口处的草地上摘了一簇碎碎的小黄花,拈着它走向墓地。墓地太大了,它被划分了十几个区,白色的墓碑数不胜数,墓碑前几乎是没有鲜花的,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乡村小教堂旁的墓地,总有鲜花点缀着。我真不知该把花放在哪一座墓碑前。天气晴朗极了,阳光飞舞着,环绕着墓地的翠绿的松柏将它的影子投到草地上,就像为墓葬镶了一道花边。那里的游人零星可数,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得一片呢喃的鸟语和草地下的大海的平静的呼吸声,我缓缓地独自穿行在墓地中,看着白色十字架上的碑文,后来将那簇黄花献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岁的战士,十五岁——花季的年龄啊!

        ④诺曼底登陆距今已有六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六月六日的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将莅临诺曼底,祭奠他们长眠在这里的士兵。所以,诺曼底一带的公路正在为迎接这两国的领导人而加紧重修着。诺曼底一带旅馆的房价,也因此而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了暴涨。当布什与布莱尔沿着平坦的道路畅通无阻地抵达这片墓地时,我相信这些越来越被世人所遗忘的战士的墓碑前会有鲜花覆盖着,庄严的祭奠的礼炮也会隆隆地响起。只是谁知他们带着怎样的情怀来到这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举动,将会使他们的政治天平中,又增加一个砝码!

    ⑤诺曼底的那片海域很美,可在我的眼里,它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苍凉的海岸!那飞起  飞落的鸟,那飘来荡去的云,那在微风中摇曳着的松柏,那一望无际的墓碑,都在轻声诉说着一段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着的历史,如果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阴影,请不要惊诧,因为阴影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

    ⑥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就任美国第34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在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是否正在接近光明,接近所有人类都应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近?”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1957年连任时又强调:“愿自由之光,普照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

    ⑦黑暗消失了吗?

    ⑧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曼底的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

    (有删改)

    1.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②段结尾处一连串的问话,层层推进,增强语势,意在凸显作者对阵亡战士的深切怀念。

    B.在作者看来布什、布莱尔祭奠长眠在这里的死者,给这里带来礼炮、鲜花的同时更给他们从政带来帮助。

    C.本文以游踪为线,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历史回顾与现实感怀于一体,引发读者思考。

    D.第⑤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引出艾森豪威尔相关的演说,其中“阴影”一词,既用本意,又用比喻义。

    E.结尾段用“火炬”比喻墓葬,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用呼唤的口吻,有助于抒发强烈的情感。

    2.分析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3.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凉的海岸”为题?(5分)

    4.“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0字左右)(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后汉书》卷三十一)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时天下扰乱     扰:乱

    B.除武都郡丞     除:除去

    C.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致:取得

    D.为政明断,甄善疾非  甄:鉴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C.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

     而乃以手共搏之

    D.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奋年轻时给刘歆讲授《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B.姑臧是一个富裕县,集市贸易兴旺。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

     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4分)

    (2)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⑴曾记否,________ ,________。

    ⑵消散了甚至她的________,________。

    ⑶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⑷真的猛士,,。

    ⑸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至易水上, ,取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形 共 1 题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惆怅    拊心    好高骛远     人情世故

    B、笙萧    浮藻    山清水秀     怒发冲冠

    C、冰屑    杀戳    林阴小道     事必躬亲

    D、忤视    翔实    堰苗助长     恬不知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B. 前段时间,大盘不断以盘中假摔的动作来迷惑投资者的视线,今日大盘终于图穷匕现,出现了真正的调整。

    C. 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D. 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天津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B.来这里聚会的无论老少,都被他清晰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C.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不容令人乐观。

    D.节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节约钱财,更在于节约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有限资源,以保护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①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②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它是中国画技法之一,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③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④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⑤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

    ⑥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

    A.③①④⑥②⑤          B.③①⑤⑥④②

    C.⑤③①④②⑥          D.①④⑥②⑤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60分)

    狂风呼喊着,咆哮着,狞笑着奔袭过来,企图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席卷而去。

    一颗大树挺起胸膛,顽强地与狂风搏斗着。狂风暴虐地纠缠着它,想按下它高贵的头,压弯它不屈的腰。但是,它奋力抗争,不屈不挠。

    大树下面有一片小草。狂风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像擀面条一样把他们揉来揉去。几乎要把它们撕成碎片,碾成粉末。小草在狂风中抖动颤栗,屈腰伏身,把脸紧紧地贴在大地上。

    狂风终于累了,走了。人们发现,大树折断了腰,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

    学生问苏格拉底:“老师,你以为大树和小草谁值得赞美?”

    苏格拉底说:“我赞美大树,也赞美小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