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其他题 2 题,名句名篇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其他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泉州山川yù秀,人文鼎盛,哺育出无数英才俊杰,素有“海滨邹鲁”。从唐至清一千多年间,见载史书的人 物就有3500多人,他们中有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欧阳詹、王慎中,_________的思想家李贽蔡襄,_________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俞大猷,_________的政治家曾公亮、梁克家,智勇双全的军事家施琅等等。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横线字注音。

    yù秀 _________            育_______

    2.文段中三处横线依次填写的词语 是(   )

    A.政绩卓著    学识渊博   可歌可泣

    B.可歌可泣    政绩卓著   学识渊博

    C.学识渊博    可歌可泣   政绩卓著

    3.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乡愁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人们常常借助某些事物来抒发思乡之情。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著名诗人席慕容主要借助          这一意象抒发了她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诗人纪弦则借助               抒发思乡之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1)遥望是君家,                    ,雉从梁上飞。

    (2)           ,匹马戍梁州。           ?尘暗旧貂裘。

    (3)年少万兜鍪,                    ?曹、刘。

    (4)四面歌残终破楚,            

    (5)俗子胸襟谁识我?         

    (6)喇叭,唢呐,           ,官船来往乱如麻,        

    (7)以古为镜,         ;以人为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认识对联。

    春节期间,黄玮琦同学在张贴对联出了一些差错,又聆听刘老师的对联知识一席谈,觉得收获很大。开学后,发起组织了“对联应用探究”小组。假设你是这个小组的成员,要求你完成以下任务: 

    1.除夕,尤奶奶不识字,儿子、儿媳在外地工作赶不回来,她急着找人贴春联,一急把三副对联弄乱了,请你帮她整理好(写出配对的序号)。

    A五谷丰登勤为先B一派生机迎晓日C万户同吟祝福歌D万家灯火庆新春E一元复始春为首F千门共贴迎春画

    (   ——   )   (   ——   )    (   ——   )                                              

    2.对联讲究字数相等、结构一致、对仗工整。请你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莺歌燕舞山川皆秀色

    下联:龙腾虎跃神州大地呈秀色

    删改后的下联:          

    3.杜大伯家的对联贴错了。“东风引紫气一元复始”被贴在左边,“春雨催红花万象更新”被贴在右边。请你根据对联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他说明这个错误。

    你要说的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成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敷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横线字词

    (1)臣之妻臣          私:______  

    (2) 臣知不如徐公美     诚:    

    (3)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_______

    (4) 王之甚矣          蔽      

    2.选择下列各组中意思相同的一组(    )

    A.孰:   卿言多务,孰若孤?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D.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鲁肃过寻阳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小题。

    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我在她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了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1.找出第二段中说明作者思想历程的语句:(    )→(     )→“逐渐理解了”→(     )→立下誓言→(      )

    2.结尾说:“这就是我‘永久的悔’”。请说说这样结尾的好处。

    3.很多年过去了,季羡林仍为不能尽孝而“悔”,由此你看出了他身上有哪些优良的品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妈妈的额头》一文,回答小题。

    妈妈的额头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 

    2.有读者读完本文,说“妈妈的额头是听诊器,又是晴雨表”,请谈谈你的看法。

    3.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画线句子加横线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4.请结合描写或修辞的相关知识,品赏第①④段画线的句子。

    (1)她的额头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2)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5.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对名著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荒岛初期,出于生活的需要,鲁滨逊尝试制造陶器。找到陶土后,首先是调和、整形、晒干陶土,然后是控制火力烧制陶器,每一步骤都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烧制成功。(《鲁滨逊飘流记》)

    B.为了再买辆洋车,祥子为杨宅拉起了包月,但他不堪忍受侮辱,愤怒地将杨先生拿出的十毛钱的毛票,摔在他的脸上。向杨先生结清了一星期的工钱,拉着铺盖离开杨家。(《骆驼祥子》)

    C.在荒岛上,鲁滨孙为了打发时间,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为了计算时间,在大柱子上刻画,自制一个日历;为了做面包,种植大麦和稻谷等。

    D.唐僧师徒在西行的路上遇到一位老母搀着一个小孩,告诉他们说西行的路上只有死路一条,因为前面有一个灭法国,这个国王要杀一万个和尚,才能功德圆满,这位老母其实是观音菩萨变的。(《西游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依据选段内容,按要求作答。

    宋江打了东平府,收军回到安山镇,正待要回山寨,只见白胜前来报说:“卢俊义去打东昌府,……”宋江见说,叹道:“卢俊义直如此无缘!特地教吴学究、公孙胜都去帮他,只想要他见阵成功,……既然如此,我等众兄弟引兵都去救应。”……宋江收军回来,……再与卢俊义、吴用道:”……今日张清无一时,……也当是个猛将。”

    (摘自《水浒》六十九回)

    白胜来报什么消息?宋江为何想让卢俊义“见阵成功”?宋江凭哪一点夸赞张清是“猛将”?

    消息:                 目的:                  

    夸赞的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以“那声音,常在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x”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