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选择填充题 5 题,填空题 5 题,推断题 1 题,实验题 1 题,科学探究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0 题
  1.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的氮气约占总体积的21%

    B. 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

    C.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用途

    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造成酸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火上浇油   B. 百炼成钢

    C. 石破天惊(火药爆炸)   D. 滴水成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一定条件下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 在一定条件下,能把铁从赤铁矿中还原出来

    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 白糖   B. 茶油   C. 面粉   D. 豆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C. 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D.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Y>X>Z   B. X>Z>Y   C. Z>X>Y   D. X>Y>Z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化学概念存在并列、交叉、包含等关系,顺序如图,下列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交叉关系

    B.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C. 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D.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填充题 共 5 题
  1.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A.MnO2

    B.KClO3

    C.K2MnO4

    D._____(填化学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一定的条件下,下列物质中能还原氧化铁的是_____。

    A、碳

    B、氧气

    C、二氧化碳

    D、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其操作正确的是_____。

    A.氧气和二氧化碳:闻气味

    B.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

    C.水和过氧化氢溶液:观察颜色

    D.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化学式的意义,他们描述的化学式是_____。

    A.CO

    B.Fe

    C.Cl2

    D.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是氧元素、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B.(3)(4)(5)(6)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C.(5)(6)的化学性质相似

    D.氧化铝的化学式是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铁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

    (1)用铁锅烧水主要利用了铁的_____性。

    (2)该同学用开水为爷爷泡茶时发现茶杯内有一不锈钢网,使用该网类似于进行化学实验中的_____操作。钢和铁锅组成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不同。

    (3)该同学奶奶用开水泡制一种含铁粉的麦片,食用后在胃酸(盐酸)作用下将铁粉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为了防止麦片中的铁粉氧化锈蚀,保存时应注意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马家柚,诱万家。马家柚富含番茄红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柠檬酸、氨基酸和钙、铁、磷、锌等元素。适宜在红土壤(略酸性)的环境中生长,种植时不宜放生石灰等碱性物质,可适当施加硝酸钾(KNO3)肥料。

    (1)磷元素的符号_____;

    (2)酸中氢离子的符号_____;

    (3)生石灰的化学式_____;

    (4)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物质转化,CO2在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均衡状态使地球环境基本保持不变。但人类的某些行为会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平衡被破坏而影响环境,请结合图(自然界中部分碳循环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一种人类破坏这种平衡的行为_____。

    (2)上述平衡被破坏的同时,空气中可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导致产生硫酸型酸雨。请写出二氧化硫与水、氧气转变成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煤脱硫可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为提高煤的利用率而将煤转化为气体,微观图示意如图。A、B、C、D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写一种化学式)

    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

    (4)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二: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生的反应为:6CO2+6H2OC6H12O6(葡萄糖)+3O2,生成的葡萄糖供植物生长。②二氧化碳被地球上的海水吸收。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对比上述两种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发现同样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______物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g。

    (2)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的质量将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t2℃时,分别用50gA、B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A_____B(填“<”“>”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

    (1)用玻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酒精_____,蒸馏水不燃烧。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2)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_____比硬纸片的低。

    (3)

    在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①溶液中产生_____; ②短蜡烛火焰_____填“先于”“后于”)长的熄灭。

    现象②的原因是CO2 密度比空气大;_____。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的原因是_____。发生爆炸的原因是: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且F为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和G均为红色固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3)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反应①⑤中置换反应共有_____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选用装置A、E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的原因是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为_____。

    (4)一种洗气装置如图F所示,为了检验一氧化碳中混有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1 题
  1. 2018年12月25日,中国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基地建成。页岩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CO2 H2O

    乙:_____。

    丙:NH3  O2   H2O

    丁:CO2  CO   H2O

    你认为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 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_____。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_____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对尾气处理的方法还有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