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划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pái)句  (fēi)闻   (féi)肠肌   妄自(fěi)薄

    B. 胡(tòng)   口 (nà)  ________(bié)脚   考据(pǐ)

    C. 记 (zài)   对簿(bù)公堂  湖光(liàn)滟  ________(shěn)笑

    D.  (chèn)职    (mú)样  ________(yūn)车  (qiào)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盅惑    惘然若失  震聋发聩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B.勉励  不胫而走   沽名钓誉  万变不离其宗

    C. 幅射   名副其实   流言飞语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D.寒喧   老态龙钟    转瞬即逝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舟曲泥石流使大量的百姓毁家纾难,陷入悲痛之中。

    B.这里天气的恶劣是出了名的,这不,刚才还是一片晴空,现在竟飘起了沸沸扬扬的大雪。

    C.《山楂树之恋》在浏阳上映时,场面火爆。首先是电影票很难买,其次是中途退场的观众也是凤毛麟角

    D.那个时候的她可真是鸡肠小肚,别人提一点意见,她都记恨在心里,现在长大了,心境开阔多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们普遍担心,忽视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导致北大一研究生跳楼自杀的主要原因。

    B.曾记否,我与你相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C.我们一中的学生应该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生活观点不同的同学也应该坦诚相待。

    D.不管物质生活得到多么大的改善,世风开放到何种程度,严谨自律都是十分必要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的最好的一句是(  )

    在美国,一部佳作未必卖座,而卖座的不一定是上乘之作,________。

    A.但美国影评界却公认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二者兼备。

    B但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被美国影评界公认为卖座的上乘之作。

    C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美国影评界公认二者兼备

    D美国影评界认为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是卖座的佳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22分)

    游天平山记

    高  启

    至正二十二年重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乃治馔载醪,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见,作泠泠琴筑声。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至白云寺,谒魏公祠,憩远公庵,然后由其麓狙杙以上。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孥撑拄,不可名状。复有泉出乱石间,曰白云泉,线脉萦络,下坠于沼,举瓢酌尝,味极甘冷。泉上有亭,名与泉同。草木秀润,可荫可息。过此,则峰回磴盘,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龙门。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广石覆之如屋。既入,则凛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乃复离朋散伍,竞逐幽胜,登者,止者,哦者,嘨者,惫而喘者,恐而眺者,怡然若有乐者,怅然俯仰感慨,若有悲者:虽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予居前,益上,觉石益怪,径益狭,山之景益奇,而人之力亦益以惫矣。顾后者不予继,乃独褰裳奋武,穷山之高而止焉。其上始平旷,坦石为地,拂石以坐,则见山之云浮浮,天之风飕飕,太湖之水渺乎其悠悠。予超乎若举,泊乎若休,然后知山之不负于兹游也。既而欲下,失其故路,树隐石蔽,愈索愈迷,遂困于荒茅丛筱之间。时日欲暮,大风忽来,洞谷唅呀,鸟兽鸣吼。予心恐,俯下疾呼,有樵者闻之,遂相导以出,至白云亭,复与同游者会。众莫不尤予好奇之过,而予亦笑其怯颓败,不能得兹山之绝胜也

    于是采菊泛酒,乐饮将半,予起,言于众曰:“今天下板荡,十年之间,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然恐盛衰之不常,离合之难保也,请书之于石,明年将复来,使得有所考焉。”众曰:“诺!”遂书以为记。

    【注】①狙杙(jū yì):像猕猴攀登小木桩一样②蟠(pán):盘曲。孥(ná):牵引。③板荡:《板》、《荡》,《诗经·大雅》篇名,都是写周厉王无道的诗,后因称政局混乱为“板荡”。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治馔载醪                    治:整理

    B.草木秀润,可荫可息            荫:遮盖

    C.蟠孥撑拄,不可名状            状:陈述或描摹

    D.予超乎若举,泊乎若休          举: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遂书以为记。                     则凛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

    B.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           然后知山之不负于兹游也

    C.至则舍舟就舆                     拂石以坐,则见山之云浮浮

    D.遂困于荒茅丛筱之间               乐饮将半,予起,言于众日

    3.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天平山的怪石、甘泉、险崖作了细致的描绘,还生动传神地描写了自己及同游者游览天平山时的不同动作、神态和感受。

    B.作者特别写了自己登上山的高处后远眺的辽阔境界,而且写出了自己当时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的感觉。

    C.作者褰裳奋武,独登极顶后下山,虽经历了日暮风作,鸟兽鸣吼,愈转愈迷时的恐惧疾呼,但因能“得兹山之绝胜”,所以“乐”。

    D.文章最后,作者感慨时局之动乱、保一己平安之不易、同游盛会之难再。要求记此次游历于石上,以弥补无法再游之遗憾。

    4.选择断句最佳的一项。(3分)

    A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

    B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

    C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

    D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乃治馔载醪,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3分)

    译文:

    (2)顾后者不予继,乃独褰裳奋武,穷山之高而止焉。(3分)

    译文:________

    (3)众莫不尤予好奇之过,而予亦笑其恇怯颓败,不能得兹山之绝胜也。(4分)

    译文: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水口行舟

    朱  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请结合诗中词语简析诗人情感的变化。(4分)

    (2)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1)舞幽壑之潜蛟 ________ 。

    (2)旌旗蔽空,________ 横槊赋诗。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________。

    (4),以手抚膺坐长叹

    (5)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 。

    (6)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

    (7)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 。

    (8) 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2分)

    当“历史“成为消费品

    雷  颐

    人们在荧屏前津津有味地消费“历史”的时候,又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荧屏历史”所“消费”,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过去的看法,甚至还影响着人们对今天和明天的看法。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有人伦品目焉”。由此可见,在中国的主流观念中,历史一直有着崇高甚至神圣的位置。“春秋笔法”也是中国文人在政治高压下指陈时弊的惯常手法,因此历代统治者对历史的写法也就极其敏感。

    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充满惊心动魄的故事,因此连村夫野老都喜欢谈古论今,种种稗官野史又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传统戏剧很少与现实生活有关,几乎都是“历史剧”。所以老老少少对历史又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历史”成为重要的休闲物。因此,时下“历史剧”在荧屏的热播、吸引大量观众,确非偶然。

    在民间,“历史剧”随着社会巨变,经历了从消失、复活到现在火爆异常的几个阶段。“历史”从来是中国大众日常生活中娱乐消闲的重要部分,从曲艺说书,到戏剧小说,无不如此。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个人生活方式被认为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方面”,所以时时刻刻要警惕“封建腐朽”或“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消闲”也被认为是有阶级性的,这个领域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主要战场”。因此,要用新编“革命故事”和“革命样板戏”取代民间传统的“历史话语”,在“文革”中只有“八个样板戏”,民间传统休闲的“历史话语”几乎完全消失。

    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私人生活”的存在得到承认,对个人生活的干预越来越少,不再把“生活方式”与“政治”完全等同,允许一种精神“消闲品”的存在。在销声匿迹数十年后,市民文化、消闲文化迅速兴起。而且,这种社会变化与电视这种最强有力的大众传媒在中国的普及几乎同步,“看电视”成为最普遍的消闲方式。

    但数十年的“休闲文化”的断层,已使人们对那种充满市民气息和商业化的消费文化的再生产,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大陆也拍了一些力图“消闲”的历史剧,都不成功,收视率平平,对大众明显缺乏吸引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引进的香港电视剧《戏说乾隆》,一炮而红,风靡大江南北,全国数十个电视台同时播映此片,一时蔚为大观。内地观众和影视从业者第一次知道,“历史”竟能如此书写或曰如此编造!

    《戏说乾隆》无疑是大陆这类“消闲历史剧”的“教科书”,也是大陆大众文化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可以说,后来荧屏热播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大陆自己拍摄的“戏说”,实际都以《戏说乾隆》为师。如果说琼瑶的“言情剧”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陆“言情剧”的启蒙老师,那《戏说乾隆》则可说是大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直到现在仍乐此不疲的“历史戏说”的发蒙老师。中国民间消费“历史”的传统,在新时代终于找到了“电视”这个最佳载体。

    荧屏戏说历史的勃兴除了传统文化因素,还有现实的原因。相对现实题材,拍摄历史题材时影视人员发挥自己才华的空间要大得多,因此“历史剧”自然更吸引观众。反过来,历史剧的观众越多,制作人的利润也更多,对历史剧的投入则更多,越要千方百计适应观众的口味,拍出的片子当然更好看,无形中又进一步影响、强化了观众对历史剧的兴趣,塑造了观众的品位。这样,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彼此促进的互动,二者的“共谋”形成了荧屏消费“历史”的繁荣局面。

    对中国以往一代又一代绝大多数受众来说,“历史”过去是由《三国演义》《水浒》这类“小说家言”书写;现在,在这个所谓信息社会的新时代,“历史”则开始由近在咫尺的荧屏书写!然而,人们在荧屏前消费“历史”的时候,又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荧屏历史”所“消费”,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过去的看法,甚至还影响着人们对今天和明天的看法。君不见,一些“戏说”在美化皇帝时还某种程度上有对皇帝的“调侃”,而一些所谓“历史正剧”却只有对皇上的歌颂、崇拜!

    因此,对“历史剧”的生产者来说,剧中的“史观”问题其实格外重要,其责任之重大,恐怕连生产者自己也想象不到。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第26期)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下“历史剧”在电视荧屏热播,吸引大量观众,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B.在中国民间,“历史剧”曾经历过“消失”阶段和“复活”阶段。

    C.《戏说乾隆》开创了中国大陆“消闲历史剧”制作的新纪元。

    D、“荧屏历史”将对人们看待历史、现实和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2.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证据证明“历史成为消费品”的是 (3分)(   )

    A.民间曲艺说书              B.电视剧《宰相刘罗锅》

    C.革命样板戏                D.小说《三国演义》

    3.文中说“人们又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荧屏历史’所‘消费’”,作者说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历史成为消费品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进行探究并分条阐述。(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0分)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

    ①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②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地带了85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潜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必喜欢。

    ③遥远的10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15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④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⑤父亲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斗争对峙中仓皇度日,70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⑥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⑦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⑧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的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花。

    ⑨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⑩在那以后,我陪父亲去听过好几次《四郎探母》,每一次都会遇见父辈们和他们的中年子女;每一次都像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

    从《四郎探母》,我有醍醐灌顶似的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400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

    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探母》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历过《四郎探母》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1.这篇文章的标题很有特色,请试加以分析。(4分)

    2.为什么《四郎探母》会令“父亲”及看过的老人“泣不成声”?(6分)

    3.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4分)

    (1)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

    (2)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

    4.探究思考:请结合全文,谈谈“文化为什么重要”?(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6分)

    材料一: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南方都市报》

    材料二:近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要求“小学设置繁体字教育”、“逐步恢复繁体字”的提案,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代表教育部作出回应,称“推广简化字”是法律的规定,教育部要依法行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则对依法推广简化字表示支持。

    ------ 《潇湘晨报》

    对于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你就此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短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论语》语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已矣乎①!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②者也。”(《公冶长》)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③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注】①已矣乎:算了吧!指孔子恐其再也见不到“能见其过而内自讼”的人而叹息。已,止也。②讼:咎责、忏悔,检讨之意。③食:通“蚀”,指日月亏蚀。

    结合上面语段,谈谈你对“自省”在自己人生成长中的理解与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个太太多年来嘲笑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会把衣服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干净了,说“这不是很干净吗?”原来是她家的窗户脏了。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因而,生活当中,我们不妨经常提醒他人:“擦亮你的窗子。”而我们每个人也应该经常问自己:“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吗?”

    请以“擦亮你的窗子”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为记叙文或议论文,字数800字以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