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18 题,计算题 5 题
简单题 2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8 题
  1. (2011年温州模拟)自行车的尾灯采用了全反射棱镜的原理,它虽然本身不发光,但在夜间骑行时,从后面开来的汽车发出的强光照到尾灯后,会有较强的光被反射回去,使汽车司机注意到前面有自行车.尾灯的构造如图12-1-18 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灯光应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

    生全反射

    B.汽车灯光应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右表面发

    生全反射

    C.汽车灯光应从右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生全反射

    D.汽车灯光应从右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右表面发生全反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1年安徽合肥模拟)如图所示,P、Q是两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两块相同的直角梯形棱镜,叠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长方体,一单色光从P的上表面射入,折射光线正好垂直通过两棱镜的界面,已知材料的折射率nP<nQ,射到P上表面的光线与P上表面的夹角为θ,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光线一定从Q的下表面射出

    B.光线若从Q的下表面射出,出射光线与下表面的夹角一定等于θ

    C.光线若从Q的下表面射出,出射光线与下表面的夹角一定大于θ

    D.光线若从Q的下表面射出,出射光线与下表面的夹角一定小于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蓝光平行射到同一个三棱镜上,经折射后交于光屏上的同一个点M,若用n1和n2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1<n2,a为红光,b为蓝光

    B.n1<n2,a为蓝光,b为红光

    C.n1>n2,a为红光,b为蓝光

    D.n1>n2,a为蓝光,b为红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1年广东中山调研)如图所示,红色细光束a射到折射率为的透明球表面,入射角为45°,在球的内壁经过一次反射后,从球面射出的光线为b,则入射光线a与出射光线b之间的夹角α为(  )

    A.30°                B.45°

    C.60°                             D.75°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11年金华十校联考)现在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都用“回归反光膜”制成.夜间行车时,它能把车灯射出的光逆向返回,标志牌上的字特别醒目.这种“回归反光膜”是用球体反射元件制成的,反光膜内均匀分布着一层直径为10 μm的细玻璃珠,所用玻璃的折射率为,为使入射的车灯光线经玻璃珠折射→反射→再折射后恰好和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那么第一次入射的入射角应是(  )

    A.15°                             B.30°

    C.45°                             D.60°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11年苏北四市期末调研)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高锟荣获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高度评价了高锟的贡献,评委会指出:高锟1966年发现如何通过光学玻璃纤维远距离传输光信号的工作,成为今日电话和高速互联网等现代通信网络运行的基石.下列关于“光纤”及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纤通信具有传输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等优点

    B.光纤通信、全息照相、数码相机及医用纤维式内窥镜都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C.实用光导纤维是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D.当今社会,在信号的传输领域中,光纤电缆(“光缆”)已经几乎完全取代了传统的铜质“电缆”,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工具,是互联网的骨架,并已联接到普通社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的某种玻璃的表面,如图所示.θ1代表入射角,则(  )

    A.当θ1>45°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B.无论入射角θ1是多大,折射角θ2都不会超过45°

    C.当入射角θ1=45°时,折射角θ2=30°

    D.当入射角θ1=60°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09年高考浙江理综卷)如图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面ABC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E点,并偏折到F点,已知入射方向与边AB的夹角为θ=30°,E、F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则(  )

    A.该棱镜的折射率为

    B.光在F点发生全反射

    C.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小

    D.从F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E点的光束平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11年辽宁铁岭调研)如图所示,ABC为等腰棱镜,a、b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垂直AB边射入棱镜,两束光在AB面上的入射点到OC的距离相等,两束光折射后相交于图中的P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在真空中,a光光速大于b光光速

    B.在真空中,a光波长大于b光波长

    C.a光通过棱镜的时间大于b光通过棱镜的时间

    D.a、b两束光从同一介质射入真空过程中,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于b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09年高考福建理综卷)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B.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D.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11年上海宝山区模拟)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可观察到清晰的亮暗相间的图样,下列四幅图片中属于光的单缝衍射图样的是(  )

    A.a、c                   B.b、c

    C.a、d                             D.b、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甲是点燃的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图乙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将金属丝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当金属丝圈旋转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

    B.当金属丝圈旋转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90°

    C.当金属丝圈旋转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

    D.干涉条纹保持原来状态不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11年宁波质检)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甲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

    (1)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

    (2)任意相邻明条纹和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

    现若在图甲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  )

    A.变疏                B.变密

    C.不变                             D.消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一个半径较大的透明玻璃球体,若截去其上面的一大部分,然后将这一部分放到标准的水平面上,现让单色光竖直射向截面,如图所示,在反射光中看到的是(  )

    A.平行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B.环形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C.只能看到同颜色的平行反射光

    D.一片黑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2011年镇海中学检测)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太阳光照射下,水面上的油膜出现彩色花纹是光的色散现象

    B.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黄光,则条纹间距变宽

    C.光导纤维的内芯材料的折射率比外套材料的折射率大

    D.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观察光衍射的实验中,分别观察到如图甲、乙所示的清晰的明暗相间的图样,图中黑线为暗纹.那么障碍物应是(  )

    A.乙图对应的是很小的不透明圆板

    B.甲图对应的是很大的不透明圆板

    C.乙图对应的是很大的中间有大圆孔的不透明挡板

    D.甲图对应的是很大的中间有小圆孔的不透明挡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11年杭州一模)如图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示意图,其中S1、S2为双缝,D为光屏,实验中观察到屏上O点为中央亮纹的中心,P1为第一级亮纹的中心,若将双缝间的距离变小,其他条件不变,则(  )

    A.屏上的干涉条纹的间距将变大

    B.屏上的O点可能出现暗条纹

    C.屏上P1位置仍然可能为亮条纹的中心

    D.屏上P1位置可能为暗条纹的中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如图所示,两光屏间放有两个偏振片,它们四者平行共轴,现让太阳光沿轴线通过光屏M上的小孔照射到固定不动的偏振片P上,再使偏振片Q绕轴匀速转动一周,则关于光屏N上光的亮度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屏N上光的亮度保持不变

    B.光屏N上光的亮度会时亮时暗

    C.光屏N上有两条与偏振片P、Q透振方向对应的亮线

    D.光屏N上只有一条亮线随偏振片转动而转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5 题
  1. (2009年高考海南卷)如图,一透明半圆柱体折射率为n=2,半径为R、长为L.一平行光束从半圆柱体的矩形表面垂直射入,从部分柱面有光线射出.求该部分柱面的面积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透明光学材料制成的直角三棱镜,∠B=30°,其折射率为,一束波长为566 nm的单色光垂直于AC面射向棱镜(如图所示),入射点为O,求:

    (1)此单色光在棱镜中的波长;

    (2)该光射出棱镜的折射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1年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如图所示,半圆玻璃砖的半径R=10 cm,折射率为n=,直径AB与屏幕垂直并接触于A点.激光a以入射角i=30°射向半圆玻璃砖的圆心O,结果在水平屏幕MN上出现两个光斑.求两个光斑之间的距离L.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可以用干涉法检查平面和制造增透膜,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检查平面时,是利用了哪两个表面反射光形成的薄膜干涉图样?

    (2)为了减少光在透镜表面由于反射带来的损失,可在透镜表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般用折射率为1.38的氟化镁,为了使波长为5.52×10-7 m的绿光在垂直表面入射时使反射光干涉相消,求所涂的这种增透膜的厚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1和S2为双缝,P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P点与S1、S2距离之差为2.1 ×10-6 m,分别用A、B两种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问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

    (1)已知A光在折射率为n=1.5的介质中波长为4×10-7 m.

    (2)已知B光在某种介质中波长为3.15×10-7 m,当B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为37°.

    (3)若用A光照射时,把其中一条缝遮住,试分析光屏上能观察到的现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