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2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    )

    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北京中山公园有一座社稷坛,它是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其中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坛的修建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    )

    A.封建迷信    B.抑制商业     C. 以农立国     D. 以民为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所图示犁耕法主要流行于 (    )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隋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元代并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C.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奇观。正因为有了它的引水灌溉,蜀地才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这里的“它”是指 (    )

    A.郑国渠     B.井渠     C.都江堰      D.灵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工具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    )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 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 (    )

    A.扩大了耕作面积                 B.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C.丰富了农作物品种                D.积累了生产经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    )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    )

    魏晋   B.  隋唐   C..宋代   D. 清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位学者写了一部关于宋代商业发展的专著,不适合作为这本专著名称的是 (    )

    A.《商帮的兴衰》                  B.《坊墙倒塌以后》

    C.《晨曦中的汴河》                D.《草市饮食大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与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下图由图1到图2的变化,充分说明了 (    )

    A.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

    B.商帮出现后的垄断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纸币方便携带,完全取代了金属货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有可能出现在 (    )

    A.唐朝         B.宋朝      C.汉朝   D.南北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这主要是说明 (    )

    A.唐代手工业经济发达       B.唐代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C.唐代商业经济发达         D.唐代对商业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    )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以下各项,体现了井田制度实质的是 (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大道即隐,天下为家”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对这一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明朝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明清地主兼并小机户的现象严重

    C.明清工商业者热衷于土地兼并      D.官府的政策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有关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已经没落

    ②在经济领域已经出现新旧冲突的征兆

    ③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顺利发展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历史的变化,其实质是 (    )

    A. 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 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 生产关系的变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其目的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

    B.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也有历史学家称之为“落日的辉煌”。能说明这一时期为“悲歌”、“落日”的历史现象是 (    )

    ①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②重农抑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一切对外通商贸易  ④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新航路的开辟,实现了美洲文明与世界其它地区文明的首次接触与碰撞。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欧洲航海家是 (    )

    A.迪亚士    B. 达·伽马   C.哥伦布    D. 麦哲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讲“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    )

    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D.西班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第一个在地圆学说指导下进行远洋航行的航海家是: (    )

    A.哥伦布     B. 迪亚士     C. 麦哲伦     D. 郑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列关于早期殖民侵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之一,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②手段是赤裸裸的抢劫;③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应全面肯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经过长期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法国,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这场斗争实质上反映了 (    )

    A.大国对小国的胜利        B.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的胜利

    C.工业国家对农业国家的胜利   D.海岛国家对大陆国家的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凸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    )

    A.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B.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情景   D.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欧洲社会的大变革,出现了“商业革命”。下列各项属于“商业革命”的是 (    )

    A.西班牙、英、法等国纷纷进行海外探险

    B.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C.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物价上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从……能事本而禁末者,富…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作为首善之区的汴京, 到周显德年间,“华夷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宋真宗咸平五年,曾因“京师衢巷狭隘”,加以开广,使“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按照原来的坊市制度,“京师街衢,置鼓于小楼上,以警昏晓”,可到宋神宗年间,已是“二纪以来,不闻金鼓之声”。

    南宋前期的鄂州(武昌),在城外建起了南市,“沿江数万家,闾閈甚盛,列肆如栉,酒坊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

    ——摘自邓广铭《宋代经济史》(有删减)

    材料三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四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跨……这真是任何诗人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马克思

    请回答:

    材料一的“末”、“本”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反映的经济主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的发展有哪些具体表现,并说明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4)根据所学指出,清帝国“隔绝于世”在经济政策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有何后果。(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灾难”。

    材料三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小国,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纪录片《大国崛起·小国大业》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二与图一相比,欧亚商路交通有何变化?(2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4分)

    (3)文中所说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哪个国家?(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成为“海上第一强国”的原因。(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