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之中,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如今已成为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军旗升起的地方”在哪?与什么事件有关(   )

    A. 武昌 辛亥革命爆发   B. 上海 中共一大召开

    C. 广州 黄埔军校建立   D. 南昌 八一南昌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   )

    A. 中国开始遭到大规模外来侵略   B. 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口号通常是对某种政治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下列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自强、求富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④民主、科学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

    A. 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 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 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 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D.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 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   D.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北方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

    ①中俄《瑷珲条约》       ②中俄《北京条约》 

    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④中俄《改订条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近代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攫取在华利益。其中《马关条约》与19 世纪40~60 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A. 赔款的数额   B. 割地的面积   C. 开放的口岸   D. 开设工厂的特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并建议设立新疆行省的是  (  )

    A. 林则徐   B. 魏源   C. 左宗棠   D. 李鸿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

    A. 宣传马克思主义   B. 提高工人阶级觉悟

    C. 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 同封建复古思想斗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这样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说明中共的诞生

    A.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C.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请说出第二次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领导人是 (   )

    A. 邓小平   B. 毛泽东   C. 彭德怀   D. 王进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朱德在回顾遵义会议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时写下诗句:“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诗中“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以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搭配正确的是

    A. 中共一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B. 长征胜利——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 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西安事变——十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电视剧《西安事变》再现了张学良、杨虎城 “兵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历史。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有利于

    A. 中国国民党   B. 中国共产党   C. 中华民族   D. 日本侵略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示意图,从中可以获得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 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 蒋介石命令张、杨对陕北红军发起进攻

    C. 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 全民族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探索活动大多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 变法维新——戊戌变法   B.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C. 抗日救亡——黄埔军校   D.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40年日本天皇曾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  )

    A. 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

    B. 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

    C.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消耗和牵制了日军

    D. 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全部力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见下图)。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    )

    A. 签订的《马关条约》   B. 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C. 发动的七七事变   D. 进行的南京大屠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八年抗战中,重庆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以下各项属于重庆人民对抗战贡献的是(    )

    ① 踊跃参军参战   ② 努力生产抗战物资   ③ 保证抗战运输 ④ 开展献金献机和慰劳活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38年,田汉为庆祝某一战役的胜利写了一首歌词。词中写道:“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这一战役是(  )

    A. 贺胜桥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2015年2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延安杨家岭瞻仰中共七大会址。下列各项,关于中共七大表述正确的是(  )

    A. 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B.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D. 指出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1936年8月牺牲前留下的家书

    宁儿:……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1)材料一的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三省沦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英雄部队。这支英雄部队从1931年开始就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导致东北沦陷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此谈谈该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写给妻子的家书上月二十六日电,知道你们已平安的到达延安……你们走时正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开展之时,不久结束第一阶段又开始了第二阶段,也获得了预定之战果……本来分别是痛苦的,但为了工作,为了进步,为了于党有益,分别也就没有什么了。

    (2)依据书信内容,判断这封家书距今(2018年)已有多少周年?信中提到的“百团大战”在抗战中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三: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师长戴安澜1942年5月绝笔家书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注:缅甸地名),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3)材料三中戴安澜将军1942年出征缅甸,与美英盟军共同抗击日寇。这体现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有怎样的国际意义?

    (4)2015年9月,中国打破常规,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进行阅兵,有何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是在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根据这些口号,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2)从材料一可以看出,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3)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多少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表述的事件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5)从材料二可以看出, 90年来“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