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2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905.com,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A. 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 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C. 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 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受到的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 官僚资本   B. 外国资本   C. 封建官府   D. 地主阶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土地改革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 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A. 苏州   B. 重庆   C. 沙市   D. 上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毗临港澳

    B. 政策扶持

    C. 科技领先

    D. 资源丰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 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嘉兴民丰纸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民族企业,其发展过程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缩影。1948年,民丰账面资金一度达到480亿元,但其生产经营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出现这种奇怪的经营状况的最直接原因是

    A. 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B. 日本人的掠夺政策

    C. 官僚资本经济控制   D. 美国商品大量涌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 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B. 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C.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D.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写道:“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段话反映的现象是

    A. 棉织品比丝织品更加美观   B. 黄道婆的功劳前无古人

    C. 清代无论贵贱都穿棉衣   D. 棉织品成为主要生活衣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

    A. 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

    B. 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

    C. 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 太平天国运动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清顺治十八年,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避免海难发生   B. 防止鸦片走私

    C. 杜绝西方思潮   D. 严格控制对外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说:“要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非末。”明太祖这一做法说明中国古代

    A. 农业一向比较发达   B. 明朝统治者重农抑商

    C. 手工业一向比较发达   D. 统治者一贯重农抑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A. 美洲   B. 非洲

    C. 亚洲   D. 大洋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B.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 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D. 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 工业革命的需求

    C. 中西交流的加强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当瓦特研制成功这项动力技术时,中国正值

    A. 开元盛世   B. 明朝万历年间   C. 康乾盛世   D. 清末新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右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工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 行业竞争激烈   B. 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 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 劳动生产率快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0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

    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0倍

    农产品、手工业产品

    占96%,工业品占4%

    A. 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B. 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C.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

    D.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政府一面让出洋幼童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等知识,一面要求幼童学习汉语和四书五经、圣谕广训,向他们灌输三纲五常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这表明政府主张

    A. 西学中源(欧洲的科学知识起源于中国)   B. 君民共主   C. 中体西用   D. 道德救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严复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这说明洋务派

    A. 中西结合,找到了富强的根源

    B. 不符合西学东渐(欧洲的科学知识向东方中国扩展)的历史潮流

    C. 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D. 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

    A. 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 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   D.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渝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 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 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38.%-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 五四运动时期   B. 大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一五计划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

    A.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 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 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特色(  )

    A. 大跃进时期   B. 农业合作化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1982年元旦,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肯定并推广了小岗村农民的这种做法。这表明新时期的改革

    A. 完全是农民自发发动的   B. 从农村开始,农村包围城市

    C. 采取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散经营的方式   D. 党中央领导和群众的创造互相推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l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党和政府

    A.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 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D.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衣冠作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衣服上绣以飞“禽”走“兽”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五品依次为鹤、锦鹤、孔雀、雁、白鹇等,武官从一品至五品依次为麒麟、狮、豹、虎、熊等。上述服饰的作用是

    A. 御寒保暖   B. 装饰美化   C. 标识身份   D. 个性展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18世纪至19世纪中后期,许多科学成果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称为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新技术”主要有哪些?(请举三例)

    (2)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你如何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20世纪60、70年代,下岬村人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人们很少买新衣服,消费被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下岬村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地变化。

    1983年至1990年,共建了102所新房,同时还扩建了121所房子,村民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1)从材料一来看,下岬村人的生活水平经历了怎样的转变?简述造成这一转变的体制性原因。

    材料二从下列两图可见,下岬村的居住格局也出现了变化:住宅空间日益私密,房间的称呼日趋现代,并且增添了新的设施。

    (2)为什么农村的住宅格局与城市日益趋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