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1 题
  1. 《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纣父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四川不少地区过去都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C.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D.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 ”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论述古代某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其所指的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   B.美国已经被中国赶超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建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          B.以契约的保障个人自由 

    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观察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下列选项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专制,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主要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扶植

    C.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实施         D.各国有较好的经济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它不仅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在内在精神上体现出人的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的分离,而且在艺术的接受上也产生了与大众的隔膜。”基于这样的认识,产生了下列哪一作品

    A.《格尔尼卡》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日出·印象》   D.《自由引导人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经济观念影响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清·雍正帝语

    (1)依据材料一回答,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做法也反映了上述社会经济思想主张?(4分)这些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6分)

    材料二:《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一书中记述到:1851年伦敦博览会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1876年费城世界博览会,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首次展出,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

    上海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费城世博会是第一次真正有中国代表参加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的展品是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等。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仍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博会上中国展品与西方国家的展品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12分)

    材料三: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摘自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4分)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的实际含义是指什么?(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以下关于“海权”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6分)

    材料一  “欧罗巴内自明嘉靖年间,舟楫无所不至,初寻出亚默利加大地,次到五印度国,后驶至中国,……红夷东驶之舶,遇岸争岸,遇洲据洲,立城埠,设兵防,凡南洋之要津已尽为西洋之都会。”“夫制驭外夷者,必先洞夷情。……西夷之海艘,坚驶巧习,以其恃贸易为生计,即恃海舶为性命也。中圆之师船,苟无海贼之警,即终年停泊,其船窳(粗劣)漏,断不可以涉大洋。……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圆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

    “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西夷之本土距中因甚为遥远,其窥吾圆必以南洋为基地。倘因诸华人流寓岛上者,举其雄桀,任以干城,沈思密谋,因以漳泉惠潮嘉人为流官,雄长其上,破除陈例,归于简要,自辟僚属,略等藩镇,庶足为南服锁钥与!”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能主管海上叔者,必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者,必能主管世界之富源;处此弱肉强食之秋,立国之要素为军备,军备之要在海权。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注于太平洋,我国与太平洋上适当列强海权竞争之冲。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

    ——引自孙中山相关论述

    材料三  在整个历史上,控制海洋是决定一个国家的领导地位和繁荣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常常是决定一个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美国……要做到这点,两件事不可缺少:第一,凭借筑垒和建立海岸防御舰队来保护主要的港口。第二,壮大海军力量。这会使进攻性力量如虎添翼,单是它自己就使一个国家能够向外扩展影响。

    一一马汉(美国)《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890年)

    (1)依据材料—概括魏源的观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孙中山的海权观相对于魏源来说有哪些发展?原因何在?(12分)

    (3)对比三则材料,指出近代中国人与马汉在海权观念上的不同。(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