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聊斋”“ 红楼”一脉相承?

    王磊

    “‘聊斋’‘红楼’一脉相承。”最近,一些广告人独门创意,让这句话在电视上滚动播出,“雷”倒了不少观众。圈里人都知道,这样拿“玄幻”说事,不是在议论两部名著的内容和风格,而是在打包推销两部新版古装电视剧。虽然有学者也曾考证出曹雪芹和蒲松龄的人生遭遇有几分类似,但要让观众对神鬼间的爱情与“红楼”里被现实撕裂的情爱关联起来,体味其中的“一脉相承”,真不是一件容易弄明白的事。或许事情本身就非常简单:只是冲“古典名著”四字,就当是“同类项”来“合并”,根本就没打算让你去深思深想,“雷”着你就行,谁信谁自己认!

    有人说,电视剧营销本来就不在乎观众摸不摸得着头脑,关键是要“摸着”收视率。靠造话题搏出位的营销和包装手段,是电视剧拓展市场过程中正在形成的另类新传统——“一脉相承”的不是文脉,而是电视剧造势“拗造型”的滚滚“雷声”。

    全国一年生产5000集电视剧,想让自己成为观众手里遥控器锁定的目标,不少电视剧在开拍之前就做足了功夫。回看新版《红楼梦》开机前新闻不断,选角、换导演、泄露定妆照,为的就是保持高调。开机前1年多,“红楼梦中人”选秀就拉开序幕。不仅分“黛玉专场”、“宝玉专场”、“宝钗专场”,还设了七八个大中城市的分赛区,赛程更是“赛区赛”晋级“全国赛”、“全国赛”迈向“巅峰决选”。40万人最终选出不到70人参演电视剧,这样的“淘宝”让电视剧还未开拍就“秀”出了商业味,为电视剧积攒了关注度。

    相比《红楼梦》耗资巨大的选秀,在“全媒体时代”利用网络论坛打电视剧的“软广告”,则是更加有效的手段。一些电视剧从网络论坛红到荧屏,凭借话题取胜,直接催生了一批为电视剧造话题的“推手”。在论坛上发帖,引出“网友”讨论,不愁拉不起收视率。某电视制作机构在营销方案中透露,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的娱乐论坛,甚至财经、社会、游戏板块的“灌水区”,都安排了“自己人”,专门为即将播出的电视剧发帖子。说说看点,扯扯八卦,甚至不惜遭人骂上传几张类似“蜘蛛精和猪八戒洗澡”的照片。话题正面反面侧面不论,“全面包围”只求能和观众多见面。今天混个眼熟,明天收视飘红。

    “选秀”加上“推手”,这样的组合已经造就了太多的“芙蓉姐姐”和“凤姐”。电视剧搭上了“成名高速路上的奔驰”,也急速向炒作标题党靠拢——不求最美,但求最“雷”。上个月,电视剧论坛上风传一帖,标题为“投资2亿,章子怡、巩俐、周迅、汤唯、周润发、金城武主演”。一部电视剧怎样消化如此之多的大牌,又该卖多少钱一集?记者连忙点开标题,才看到帖子正文主演名单前有三个令人大跌眼镜的小字——“拟邀请”。投资方“诚实”地用一个“拟”字,给攒足了期待的观众讲了一个冷笑话。

    不过,电视剧终究还得一集一集播,故事还得一个一个说。究竟品质如何,是不是有人把盒饭吹成“满汉全席”,观众看过之后一清二楚。电视剧是商品,推销包装本无可厚非,但名著毕竟蕴含着厚实的文化,改编玩“噱头”不能太过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怎么着也不能脸先着了泥地啊!

    (2010.7.19《文汇报》)

    1.下列关于电视剧“推手”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电视剧推手为即将播出的电视剧造话题、发帖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造势”作用。

    B.广告人即推手,他们在网上发帖,无意中引来了网友的热议,拉拢了观众。

    C.推手面对观众的谩骂而无怨言,尽其所能地甚至是毫无原则地为投资者“雷”观众。

    D.“‘聊斋’‘红楼’一脉相承”这句“软广告”“雷”倒了不少观众,催生了一批电视剧推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电视剧拓展市场的过程中正在形成的另类新传统看重的是收视率,而忽视的是观众的感受。

    B.电视剧是商品,推销包装电视剧无可厚非,但不要搞装腔作势式的“拟邀请”,不能走极端。

    C.利用网络论坛打电视剧的“软广告”,电视剧才能从网络论坛红到荧屏,实现最大商业利益。

    D.一些人为想“雷”倒观众而不在乎观众摸不摸得着头脑,利用多种炒作手段包装推销电视剧。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对“‘聊斋’‘红楼’一脉相承”的说法持否定态度,作者认为名著毕竟蕴含着厚实的文化,玩“噱头”不能太过分。

    B.电视剧包装得再好,质量不行也是枉然,电视剧收视率高的高低,往往是由质量决定的。

    C.把新版《红楼梦》用于从40万人中选出不到70人参演电视剧的经费用于电视剧制作,该电视剧的收视率定会更高。

    D.不求最美但求最“雷”,结果是“芙蓉姐姐”应运而生、众多“大牌”云集、观众大跌眼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海 龟

    张抗抗

    D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才回家。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要让他讲个故事。一年过去了。什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刮干净。

    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她不好。

    他满心焦虑。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文章,研究所的头儿亲自点名让他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

    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

    讲什么呢?他真没有时间。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

    他突然记起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来对女儿随意应付一番。

    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量耐心委婉对女儿娓娓道来。那儿的人家家户户养着一种大海龟。海龟像一张小桌子那么大,有很硬的壳和很粗的爪子。那个海岛上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小毛驴,一个人要到岛上另一个人家去串门,就骑着海龟去。海龟最爱吃大香蕉,它的主人就坐在海龟背上,用一根细杆子拴上一根绳,香蕉就悬在海龟脑袋上,离它只有几步远,海龟想吃香蕉,就开始往前爬,可它一爬,那背上的人手里的香蕉也往前走了。它怎么也够不着,于是它就拼命往前爬,它爬香蕉也爬,就这样它背上的人就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女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睡着了,腮上挂着浅浅的酒窝。

    他连续昼夜伏笔奋战,发言很成功,获得大家的好评,文章将被收入当年的年会专集。有人私下议论,说他虽是助研,实际上相当于副研究员的水平。

    转眼又到星期六了,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才想起这一星期忙得昏头昏脑,竟然忘了给女儿准备故事。 出乎他意料,女儿临睡前忽然对他说:“爸爸,今天你还讲那个大海龟好不好! ”他松了一口气,却纳闷女儿何以对这大海龟如此感兴趣。

    ……就这样,骑着海龟的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他敷衍了事地讲完了故事。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他心里实际上还在惦着自己的职称。如果这次能评上副研,他一家三口就有希望分到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工资也可增长几十块钱,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昨天上头又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译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200页的著作,三个月内编出一部新的辞典,六个月内与人合写一部有关w理论的评述……他不知道他如何才能做完这些事。

    “那骑海龟的人到了地方以后,到底怎么样了呢?”女儿竟然破例没有睡着,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着问。

    他说,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就把海龟整个儿翻过来;翻过来它就不能逃跑了,只能乖乖地等它的主人去办完事,再把它翻过来骑它回家。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不耐烦地拍拍她的后脑勺,把她交给了妻。

    为了不受干扰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上全部任务,真正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索性把铺盖搬到了研究所,黑夜白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不这样做就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领导对他的信任。一个几百人的研究所,老的老,小的小,真正能顶用的还是他这样的中青年骨干。但无论怎么辛苦,他觉得前面总还有个盼头……

    半年后他第一次疲惫不堪地回家,心里如释重负。女儿见到他,目光转向妈妈,那句话没问出来:这个人是谁呀?临睡前,破天荒第一回并不缠他讲故事,大眼睛骨碌碌转了几回,终于问:“我想起来了,上次你讲的大海龟,后来到底有没有给它吃香蕉呢? ”

    他一愣,含糊回答可能是给了。女儿却不满意,又问他到底给了几个,他说一大堆,女儿又问是不是每次都给。他茫然……

    星期一上班得知职称名额已定,他因年限不够,没有希望晋升;工资不动,住房当然暂时也不能动……他感到浑身骨骼疏松……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告诉女儿:人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选材看似一般,其实独特。小说中,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女儿”的纯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B.语言是冷静的超然的,叙述平实,不带作者的感情,这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C.作者反映现实生活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

    D.小说中“海龟”的命运与主人公D的命运有相同的地方,读来令人叹息,引发读者的思考。

    E.小说中的D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他总在周末才回家,给女儿讲故事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却不耐烦,他心里实际上只在惦着自己的职称。

    2.小说中D未能晋升,“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D和海龟有哪些共同的地方?(6分)

    3.小说通过塑造D形象反映出什么主题?D为什么不把海龟真实的结果告诉女儿?(6分)

    4.这篇小说以“海龟”为题,既写了D给女儿讲故事,又写了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有人认为这样写叙述的内容很乱,但有人认为这样安排很好。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并简要论述。(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19分)

    李绅传

    李绅者,本赵人,徙家吴中。元和元年,节度使宗臣锜(宗臣,与君主同宗之臣。锜,指李锜)在吴,绅以进士及第,还,过谒锜。锜舍之,与宴游昼夜。锜能其才,留执书记(书记,掌管文书记录之官)。明年,锜以骄闻,有诏召,称疾不欲行,宾客莫敢言。绅坚为言,不入,又不得去。会留后使(留后使,朝廷设置牵制节度使之官) 王澹,专职为锜具行,锜蓄怒,始发于澹,阴教士食之。初,士卒当劳赐者皆会府中,受赐与中贵人(命王宠信的宦官)临视。以至日中军士,得赐者俱不散,齐呼曰:“澹逆,可食。”即尽。即执中贵人胁曰:“尔宁遂众欲?宁饱众腹?”曰:“请所欲。”曰:“为我众书报天子,幸得复锜位。”贵人惧,伪诺之。召书记以疏。绅闻之,亡之锜内匿,众索,不得。及中贵人至,促锜行,锜益怒,急召绅,授纸笔,令操书上牍。绅坐锜前,佯惴怖,战管摇纸,下札皆不能字,辄涂去。累数十行,又如是,几尽纸。锜怒骂曰:“是何敢如是!汝欲下从于先人耶?”对曰:“绅不敢恶生,直以少养长儒家,未尝闻金革鸣,今暴及此,且不知精神在所。诚得死,若在前,幸耳!” 锜复制以兵刃,令易纸,复然。旁一人为锜言曰:“闻有许侍御纵者,尤能军中书,绅不足与等。”请召纵,纵至,锜锐自举授词,操书无不可锜意。遂幽绅于润之分狱,兵散,乃出。纵竟逆死。

    赞曰李锜之贼江东也,其抗节者有李云、李绅。云则山中刘腾为书以大之。迹未及称,且绅职锜肘腋下,举动顾盼有一不诚,则支体立尽众手,而绅亦不顾。而晓然自效如此。可谓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文苑英华·李绅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锜之,与宴游昼夜舍:留……居住

    B.王澹专职为锜行具:准备,备办

    C.得复锜位幸:幸运

    D.迹未及称:被称道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李绅“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一组是(3分)(    )

    ①绅坚为言,不入,又不得去

    ②佯惴怖战,管摇纸下,札皆不能字,辄涂去

    ③诚得死,若在前,幸耳

    ④操书无不可锜意

    ⑤锜复制以兵刃,令易纸,复然

    ⑥绅亦不顾,而晓然自效如此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绅考中进士,回到吴地后拜见李锜。李锜让李绅住下,和他整天游玩宴饮,称赏他的才能,留他担任书记。

    B.李锜骄横暴敛,他暗中唆使兵士把王澹分着吃了,并以吃掉中贵人向威胁,逼迫中贵人替他上书天子,恢复自己的职位。

    C.李绅不愿为李锜起草奏章,就向李锜推荐了许纵。许纵操笔就书,没有不合李锜心意的到李锜的军队解散以后,许纵最终因从逆被处死。

    D.李绅供职于李李锜亲近之处,能坚守高尚的节操,明白地表现自己的态度,虽然事迹在当时未被称道,但作者却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临大节而不可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明年,锜以骄闻,有诏召,称疾不欲行,宾客莫敢言。

    ⑵锜复制以兵刃,令易纸,复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昭君怨·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结合全词内容概括词中梅花的特点。(5分)

    2.本词题为梅花,但全词未提一“梅”字,请分析起首两句是如何体现梅花的。(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_____________,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4.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但以刘________,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成都的夜生活现在越来越丰富多彩,每天晚上还不到八点,锦江边的茶座里就已经坐满了附庸风雅的休闲喝茶的人。

    B.被祖国飞机接回家的中国民工小田,一想到自己两天前身处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游行者与安全部队冲突中,还心有余悸

    C.如果日本政府不悬崖勒马,这一海域的紧张形势将会进一步加剧,而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都应由日本负责,因为日本是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

    D.时节虽然已经到了九九,然而天依然那么寒冷,若不是有路旁那些迫不及待的小草儿探出一个个嫩绿的小脑袋,人们还以为依然在寒冬季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

    A.矿工全部遇难,矿领导未下井,这是韩城矿难无意中给公众提供的一个附属信息,所以,这个信息释放了耐人寻味的信号。

    B.最早来的是小康和一位姓石的姑娘,很年轻,二十二三岁的模样,长的白净、娇小、好看,撑着伞,带我们看翠湖。

    C.虽然史铁生已离我们而去,如今的地坛也早经修整,再不是他笔下的那个地坛了,但这些都不要紧,地坛早已成了读者心灵家园的代名词。

    D.在对利比亚采取的军事行动中,不但美国没有像以往打击伊拉克一样充当“大哥”的角色,连“紧随其后”的行动都没有,让人琢磨不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农民工版《春天里》传递的情感与价值,完全是来自于一种自觉地意识,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从而引起人们普遍的艺术共鸣

    ②恰恰就是这种完全自发与自然的态度

    ③反而产生超越原唱者的力量感

    ④它是完全尊重社会现实自发的本真表达

    ⑤不但让人不会嫌弃他们的粗陋

    ⑥彻底摆脱了一切约定俗成的文化框架与艺术习惯

    A.②⑥③①④⑤

    B.②③①⑤④⑥

    C.④⑥②⑤③①

    D.④⑤⑥②③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不识字的年迈的奶奶患了高血压病,下面是给奶奶买的新药“拉西地平片”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从中选出必要内容嘱咐奶奶。(不超过15字)(5分)

    ﹝药品名称﹞拉西地平片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无嗅无味

    ﹝规格﹞4mg/片

    ﹝用法用量﹞成人起始剂量4mg,每日1次,在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老年人初始剂量为2mg,每日1次。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答: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平凡是一弯池塘,如果你甘于沉寂,终将成为一潭死水;

    平凡是一株野花,只要你愿意绽放,也会成就一抹绚丽。

    答: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