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社会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历朝采取的措施有

    ①秦代设郡县   ②唐代“三省”的设置   ③元代推行行省制   ④明代设内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初明令禁止商人参加科举考试:“凡命士应举,谓之锁厅试。所属先以名闻,得旨而后解。既集,什伍相保, 不许有大逆人缌麻以上亲,及诸不孝、不悌、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到了英宗时期,“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亦听取解。”商人同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做官。材料主要反映了

    A.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B.宋代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宋代商业已成为封建经济的主体     D.宋代出现“工商皆本”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说:“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但在总体上不觉困难。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英方发展海外贸易           B.民众尚未形成国家民族意识

    C.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D.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曾国藩及其他自强运动的领袖虽走的路线不错,然而他们不能救国救民族。此其故何在?在于他们的不彻底。他们为什么不彻底呢?一部分因为他们自己不要彻底,大部分因为时代不容许他们彻底。”蒋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

    A.阶级斗争分析法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表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曲线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C.民族资本主义的最高峰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D.它一度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符合材料中两种“爱国主义”定义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        B.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和维新变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材料强调的是

    A.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表为该名录各种抗日力量所占比重表,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有

    抗日

    力量

    东北抗

    日联军

    新四军

    国民革命军陆军

    八路军

    党政工

    作人员

    其它抗日群

    体和个人

    外籍抗

    日英烈

    所占

    比重

    7%

    9%

    29%

    32%

    10%

    13%

    0.02%

    A.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1945年间

    C.共御外侮成为全民共识           D.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陆开始流行港台歌曲,九十年代风靡大陆的是港台影视剧,现今的新世纪就是港台明星直接来大陆拍戏。这些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大陆的文化需求决定港台流行娱乐市场    B.港台文艺引领大陆流行风潮

    C.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交融           D.大陆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某些地方,尤其是俄罗斯、中国和日本,改革者们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期待能够利用国民高涨的热情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通过它来重新构建社会,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材料强调的是

    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B.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

    C.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      D.工业革命在亚洲各国扩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一位记者曾经这样叙述其眼中的全球化:“一位英国王妃和她的埃及男友,乘坐一辆由一位喝多了苏格兰威士忌酒的比利时司机驾驶的装着荷兰发动机的德国汽车,被一群骑着日本摩托的意大利狗仔队追踪,在法国的一个隧道里发生车祸,抢救王妃的是美国医生,用的药主要产自巴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已经得到迅速扩展       B.经济全球化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C.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是贸易全球化   D.经济全球化就是商品倾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道:“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多极化格局致使地方主义发展      B.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

    C.冷战时期已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D.美苏两极格局被多极化格局所取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22分)“汉语盘点2014”年度字词12月19日在京揭晓。“法”字当选中国国内字第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学派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基本主张。(4分)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依据,(4分)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指出“妥协”在调和当时美国国内矛盾方面的具体表现。(6分)

    材料三  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从历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因此可以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辛,60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设的阻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郭庆珠《新中国法治建设历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4分)近代以来不同民族的交往日益密切,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的黄金时代”、希腊的奇迹、希腊的光荣——这是人们在提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文明通常会说起的一些溢美之词……经过对比,可以对希腊人的非凡成就做出两点解释:首先,希腊人住的地方离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等最早的文明中心很近,能够从后者最早的成就中受益,但是它们之间的距离又没有近到使希腊人不能保持自己的特色的地步……城邦的出现和持久存在,是促成希腊人取得非凡成就的第二个因素,因为城邦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必需的制度保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希腊人取得非凡成就的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伯里克利的黄金时代”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6分)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哪些方面做出高度评价(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文化对当时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6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世纪40年代末,英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博览会则标志着英国已成为了世界工厂。至此,英国凭借其工业优势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强国之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政府为打造“世界工厂”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10分)

    材料二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标杆,有三点最为关键:在产品开发上,历届德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制造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常常是企业承担2/3的科研经费,剩下的1/3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买单,坚信创新立业的德国人从不吝惜对研发的投入…..“德国制造”从产品制造环节入手,从生产的最初环节把控产品的质量标准。“德国制造”试图在生产环节中将人的天然影响降低到最小,在成本合理的范围内多使用机器操作….为了鼓励本土人员走职业化道路,德国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远高于英、法、美、日等国,与白领阶层相差无几。德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强大竞争力。      

    ——引自百度

    材料三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规划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已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2)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提几条合理化建议?(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