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23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如下四字,它们依次象形:植物生长的形状;草木繁茂之状; 果实累累,谷物成熟;谷物藏于仓廪之中。由此可以得出(     )

    A.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B.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C.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D.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反映老子(    )

    A.提出事物发展的辩证思想                B.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

    C.强调脚踏实地的拼搏精神                D.强调无为而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它的历史从侧面展示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展示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是(    )

    A.文人山水画       B.杂剧             C.昆曲             D.京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材料反映(     )

    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以降国力转趋衰弱

    B.唐代建筑技术已达颠峰,后代难以超越

    C.宋以后坊市制崩溃,无力维修城郭街道

    D.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朝时期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著作,《农政全书》就是代表,该书记载:“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北。”《天工开物·布衣》也说:“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反映出明朝(     )

    A.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B.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纺织业呈现区域化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的所说的“新观念”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立宪代议         D.三民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诗存南渡后,入梦靖康前”本是对南宋偏安的伤感之词。20世纪30年代后期,文学家吴苾把自己的诗集取名为《南渡集》;历史学家陈寅恪也吟出了“南渡自应思往事”的诗名句。文人的这一表白有可能是“暗喻”(    )

    A.对南宋南渡后的历史反思                B.对国民政府退守西南的失望

    C.对渡江战役胜利在望的赞美              D.对红军长征脱险后的期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11年6月26日,上海图书馆举办“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中国”特别展览,其中提到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曾于1902年9月在上海《新民丛报》第18号上发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文章对马克思作了简要介绍,称其为“社会主义之泰斗”。此后,梁启超又多次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梁启超(      )

    A.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B.由资产阶级维新派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C.是较早在著述中介绍马克思的中国人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的日记:

    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②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③“都到了啥年代了,你老还不会用手机,哪怎么行?”

    ④秋菊偷偷地跟上一些妇女去掐喂牲口的苜蓿……后来掐不到,只好掐一些小麦叶子回来用麸子拼成菜疙瘩

    按相关记录的事件先后排序应该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十二铜表法》)这表明罗马法(      )

    A.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法律已见端倪

    B.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

    C.以《十二铜表法》为其成熟的标志

    D.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顾准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催生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政治传统“理想主义”的典型国家应该是(     )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汉密尔顿说“行政部门不仅具有荣誉、地位的分配权,而且执掌社会的武力。立法机关不仅掌握财权,且制定公民权利义务的准则。与之相反,司法部门既无军权、又无财权,不能支配社会的力量与财富,不能采取任何主动的行动。故可正确断言:司法部门既无强制、又无意志,而只有判断;而且实施其判断亦需借助于行政部门的力量。”为此美国1787年宪法(     )

    A.强调司法部门独立,不受任何部门限制

    B.授予最高法院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C.大法官的产生经总统提名,参议院通过

    D.限制行政和立法部门权力,实现互相平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就欧洲历史而言,符合这一“过渡性社会”历史现象的是(     )

    A.自由主义经济贸易规则确立              B.人们日益追求个性的解放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D.股份公司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      )

    史   实

    推   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

    A.l个                 B.2个                C.3个                D.4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人认为:工厂工人的薪资只要能维持其生计即可,如果工资够过高,工人生活改善,就会多生小孩,人口随之增加;如此一来,劳动力便增加,工资随之下降,甚至低于先前水准。我们应如何理解这种说法?(     )

    A.反映出工业革命期间行会对工资的看法

    B.代表法国大革命前夕保守派的观点

    C.反映出19世纪英国资本家的态度

    D.代表20世纪初俄国共产党的主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一时期,英国失业保险委员会宣称“在已婚妇女作为一个阶层的情况下,对她们的工业雇佣是不正常的情况”。法国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查尔斯·里克特则认为:“让妇女远离车间将解决男人失业的问题,并提高危及国家的低出生率。”这里所说的“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18世纪六七十年代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19世纪八九十年代                     D.20世纪二三十年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反映了各强国当时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排名,表明了世界工业均势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对此表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186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970年

    大不列颠

    大不列颠

    美国

    美国

    美国

    法国

    美国

    大不列颠

    德国

    苏联

    美国

    法国

    德国

    大不列颠

    日本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德国

    A.美国始终处于世界工业领先的地位     B.法国保持相对稳定的工业生产状态

    C.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超过英国     D.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跃居世界第二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诺曼·戴维斯在《欧洲史》中认为:“美国在为世界恢复健康的经济方面提供任何帮助都是合乎逻辑的,不这样做的话,就不会有政治稳定和令人满意的和平。”美国。为世界恢复健康的经济方面提供帮助”出台了(     )

    A.马歇尔计划       B.北大西洋公约      C.杜鲁门主义        D.经济互助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为此。人们“采取的”维护”措施不包括(     )

    A.联合国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北美自由贸易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学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其中“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是指(     )

    A.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B.生产和贸易全球化

    C.世界市场的一体化                      D.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

    A.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每当世界经济遭遇寒冬,总会有个狂热的角落热闹得刺眼——这就是电影。”与电影的诞生处于不同时期的是(     )

    A.浪漫主义成为世界文艺的主流            B.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D.欧洲艺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1903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禄、张之洞拟订学堂章程,于l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摘编自徐惟诚著《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称新学制,因为该年是壬戌年,又称“壬戌学制”。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癸卯学制”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壬戌学制”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壬戌学制”的进步性。(不得摘抄原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1)据材料和所说知识,分析茶叶种植在唐代发达的原因。(2分)你觉得材料一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可信吗?请说明理由。(2分)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4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2分)

    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选做--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三菱公司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是尊王攘夷的功臣——曾在尊王倒幕时期借给尊王派1千块钱。他在1871年买下几艘小轮船,创办了三菱。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时,明治政府让其负责军事运输,并拨赠给其13艘轮船。

    1875年,当局将所有官船卖给三菱,并在15年内给予其巨额“航线补助金”。当年,日本在朝鲜制造江华岛事件的两个月时间里,三菱公司就赚了40万日元。当局还扶持三菱兼并日本中小航运公司、排挤外国航运公司,垄断日本近海和亚洲海上运输。1875年,当局以3.31万元收购了一家破产企业的18艘轮船,转给三菱。后来又贷款11万元让三菱收购了一家美国轮船公司的航线、船只及其在日本的财产。

    1877年西南战争期间,三菱从政府取得运输军需的垄断权和70万元贷款。三菱用这笔钱进口了十艘轮船。整个西南战争的政府军费开支约4、5千万,其中1500万付给了三菱。三菱还依靠雄厚的财力和政府扶持,开办银行、造船厂、炼铁厂等等,成为一大财阀。

    不应忽视的是,不论是发展军工产业还是民用产业、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明治政府都非常重视一个原则:“日本领导者们恐怕日本在经济上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而没有引进外资。但是他们认为,通过聘请外籍人员的办法来输入外国技术是没有危险的,于是用高薪聘用了外籍人员。

    ——据许华《盛世之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菱公司发展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三菱公司发展历程,说明明治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选做——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沃尔福威茨回忆说:“那时候,北约办公室特别大。东亚问题的办公室也不小。我就问:‘海湾办公室在哪里?’结果收到的回答是:‘噢,我们并没有海湾计划。’这是1977年的事情了。我想,这其中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是越南问题。另一个对外公开的原因则是伊朗国王在帮我们看守着海湾。我说,‘得了,这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做法。”’

    ——摘自吴麒敏《美副防长沃尔福威茨比布什 更想“倒萨”》

    材料二 虽然布什一再否认有经济企图,但经济学家却认为,布什倒萨,意在石油,他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在他的黑名单上的国家(如伊拉克、伊朗、利比亚、苏丹等)都是重要的产油国……换句话说,布什打的并不单纯是一场反恐战争,而更像是一场能源战争。

    ——摘自阮次山《第三次海湾战争:全方位解读美国“倒萨”历程》(2003年3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一70年代,美国设置“东亚问题办公室”的战略目的及特点。(6分)

    (2)材料二把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称之为“第三次海湾战争”,请写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在海湾地区的另外两次大规模战争的名称。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美国地区战略的阶段性侧重点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12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冲突的历史。对此,马克思和斯塔夫里阿诺斯有着不同的观点。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认为,在文明的交汇中只有一种结果,就是“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征服和消灭”。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文明交汇中一定会出现文明间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结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马克思或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析;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