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简答题 1 题,综合题 7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 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涨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

    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           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

    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           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这表明

    A.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         B.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

    C.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         D.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总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得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

    A.拿破仑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抖  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早、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 午)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玻3 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雍正元年(1723 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年) 下令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产禁豪强首告争夺。”

    ——摘编自《 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垦荒政策的特点。(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9 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7 题
  1. (13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自抗战展开以来……因中心都市的沦陷,出版条件的困难,文艺人的流亡四散,虽一方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报告、通信等文艺作品,且因抗战的内容,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但在一切文化部们的对比上,文艺的基本阵营,不可讳言是显得寂寞了一点。反视敌国,则正动员大批无耻文氓,巨量滥制其所谓战争文学,尽其粉饰丑态,麻醉民众的任务。我们感到文艺抗战工作的重大,散处四方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

    ——摘自《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 (l938 年)

    材料二  关于杭日文化统一战线:

    (一)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均应在抗日的目标下团结起来,不论他们在文化上所做的工作是否同抗日有无直接的关系。

    (二)欢迎任何文化人使用他的文化武器(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为抗战直接服务。在文化人中发展文化应该服从于抗战,服从于政治的思想。

    (三)文化人间,除以抗日不抗日作为团结的分界线外,还可以在关于文化的各种方面与各种问题上进行统一战线……

    (四)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同其他抗日统一战线一样,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斗争性,斗争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更充实的与坚强的统一。

    ——摘自张闻天《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194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特点。(6 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9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墨菲率领代表团访华,与中方洽谈合作事宜。在谈判中,美方提出来一个中方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英语词汇“joint venture”并将其解释为“合资经营”。墨菲解释说:“简单地说,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式。若要再说得通俗一点,合资经营就是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中方对此感到新鲜有趣和增长了知识,同时又认为,尽管对方说的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美方提到合资经营就好比是“结婚”、“建立共同家庭”,就更不可思议。中方代表团将谈判内容上报中央后,邓小平作了“合资经营企业可以办”的批示,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获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1980年4月,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如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北京长城饭店公司。

    ——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方代表最初认为美方“合资经营”的提议不可能实现。(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创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7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2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局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院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

    ——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的权利----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年1月,反法西斯盟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并力图维持现状,推迟媾和。1950年下半年,美国及其西欧盟友决定早日对日媾和。在美国操纵下,1951年9月,对日媾和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中国、朝鲜等国没有被邀请参加。会议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宣布结束对日本的战争状态。苏联等国没有在和约上签字。对此,中国外长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中央人民政府认为(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摘编自吴廷缪《日本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转而急于对日媾和的原因及和约签订的影响。(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元代著名书法家,为宋太祖后裔。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仕元朝,官至一品。现代有书评家评价他的书法“平整、圆润、妍,是元朝一大家,宋以后一人而已。人说他格调不高,是因为他降元。但他的字好,学好不容易”。

    傅山(1607~1684)为明末清初人,注重个性宣泄的书法,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声誉。他在《训子帖》中说,在二十岁左右时,“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临摹),而不能略肖”,偶然得到赵孟頫的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开始临摹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被后世视为忠臣)的书法,自叹“腕(指书写习惯)杂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

    ——摘编自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等

    (1)根据材料,指出傅山对赵孟頫书法艺术评价的前后变化及所持标准。(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傅山对赵孟頫评价的因素。(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2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灵渠位于今广西兴安附近,是一条连接湘江与漓江的人工运河。在湘江中用巨大的石头垒成前锐后钝的分水坝,将湘江水一分为二,一支由南渠引入漓江,一支沿北渠回流入湘江。南北二渠总长34千米,构成灵渠的主体。

    这条于公元前214年建成的运河,分湘入漓,北水南调,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溉田万顷”,为秦国随后深入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代修筑的长城,故迹已难探寻,而这条在近代被称作“兴安运河”的水道,历代修缮利用,“皆循其故道,因时而损益之,终不能独出新意,易其开辟之成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灵渠被确定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灵渠的历史作用。(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