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29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它将使中国获得一个核国家的形象和在亚洲增加威信。”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有力打击了美苏的核讹诈

    B.中国从此迈入了核国家的行列

    C.中国提高了在亚洲的影响力

    D.世界政治格局平衡因此而打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当时社会“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因齐自称为齐威王

    B.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

    C.秦穆公加征鱼盐税收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安德森认为“很多吊诡的是,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竟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在中国古代史上,最能解释安德森这一疑问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对此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

    C.皇权受到政府制约             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可见明朝内阁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参与国是,地位逐步提高

    C.凌驾于六部之上,正式统率六部

    D.掌有决策权,日益威胁皇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 “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     )

    A.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B.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

    C.以孝选官保证了政府的人才需求

    D.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

    B.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

    C.“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D.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下而上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促进移民具有这一趋向的主要原因是

    A.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推广

    B.人口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

    C.政府对开发西南的有效推进

    D.初步出现区域经济分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

    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

    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图一、图二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史料。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   

    B.图二是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

    C.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

    D.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法国民谣《两只老虎》的旋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出现的时期分别是

    A.国民大革命时期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C.红军长征时期和国民大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南宋临安,街头吆喝,小贩叫卖,勾栏表演,汴京话声声入耳。杭州杂剧,以中原音韵为主,杂以杭州土语。徽州婺源灵祠在杭州有7个行祠。受市民喜爱的济公和尚是一名来自天台山的外来和尚。上述现象反映了南宋临安(     )

    A.娱乐文化日益商品化与市场化

    B.本地区的文化日趋式微

    C.娱乐文化由特权化趋向大众化

    D.移民特性影响城市文化特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学者指出,清顺治朝初修《太宗实录》中夸大摄政王多尔衮的功绩,回避其杀害其他开国功臣的事实;康熙帝夺回权力后所修《世祖实录》记录了多尔衮擅权欺君的罪行;乾隆朝重修清初四朝实录时,为称述先祖功业,又肯定了多尔衮的功绩。该学者旨在说明(    )

    A.历史解释因史实考证变化而变化

    B.不同时代对同一人物须有不同理解

    C.朝廷权力之争导致影射史学出现

    D.官修史书中有致用高于求真的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这表明(    )

    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

    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

    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

    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学者在论及某一历史事件对中西关系的影响时说,在此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请问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重农抑商        B.鸦片战争       C.西学东渐   D.甲午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无拘无束)之倾谈;男子可观也……螓首蛾眉(指女子),自必添妆罢针余之雅谑。”下列关于该该刊物表述错误的是(  )

    A.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             B.反映了西学东渐浪潮

    C.呈现形式通俗、平易             D.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当指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恩格斯说:“没有那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比较近代以来,两次中日战争中国一胜一败的结局,抗日战争对中国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刺激中华民族的觉醒           B.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人民的力量             D.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年代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700

    1850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87年5月10日母亲节,一些台湾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 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国共内战中部分“老兵”被迫离乡

    B.台胞期盼当局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曾经长期对峙,处于隔绝状态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独立自主方针                B.不结盟政策 

    C.另起炉灶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今年是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对当年的会议有这样一段描述:“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也没有去破坏或削弱西方的反共防务联盟。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成功地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

    A.强调国际社会意识形态斗争的严重性

    B.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此次会议

    C.以实际行动实践“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不干涉别国内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这一时期中美关系变化的影响不包括

    A.有利于美国打开中国市场

    B.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C.有利于早日解决台湾问题

    D.中美结盟应对苏联的威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以下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2758号决议内容节选:“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历史性决议的通过

    A.直接促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B.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C.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进展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是最佳模式

    B.“中国模式”应该在世界各国推广

    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

    D.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A.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

    B.实行不结盟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这里的“异端邪说”是指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枪杆子出政权理论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城市武装起义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习近平指出:“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下列属于毛泽东晚年犯错误的“社会历史原因”的是

    A.他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经验不足

    B.在建设时期照搬战争年代的成功做法

    C.一系列胜利使他晚年产生了骄傲情绪

    D.马克思的设想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可事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隆二而乱。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 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即指荀子)。

    ——(西汉)刘向《荀子叙录》

    “荀卿全是申、韩”“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

    ——(南宋)《朱子语类》

    材料三 荀子认为,礼在社会理想层面上的价值是建立社会等差秩序。礼的本意和功能是对人之放任的约束,是对等差秩序的遵守。这种价值取向将会在社会分化的态势下,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荀子的礼法价值观虽然有以道德裹胁法律的倾向,但他明确指出了道德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充分认识到了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另外,荀子还强调为政者的品德对于社会政治的决定性影响,要求处于政治实践中的从政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

    ——高春花《荀子礼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荀子思想在西汉和南宋学术界的不同境遇。根据材料一、二和所知识,简析出现不同境遇的主要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二、四,简述荀子思想的现代价值。(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3分)中苏(俄)两国关系发展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具有决心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亟愿依据联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并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亲善邦交与友谊的巩固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部分条款

    第十一条 缔约双方主张严格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反对任何以武力施压或以种种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行为,愿为加强国际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进行积极努力。缔约双方反对可能对国际稳定、安全与和平造成威胁的行为,将在预防国际冲突及其政治解决方面相互协作。

    第十六条 缔约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军技、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其它双方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边境和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发展,并根据本国法律为此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说明中国与苏联结盟的原因。(3分)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一边倒”政策的基本看法。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4分)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指出保持中俄良好关系的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汉代监察地方的《刺史六条》主要内容有: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条,二千石不奉招遵承典制,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苛暴,为百姓所疾。……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六条,二千石阿附豪强,割损政令也。

    唐代以六条巡察州郡,主要内容有: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序减耗;其四察妖滑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蠧害;其五察德行孝锑,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黔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

    ——摘编自《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新唐书》等

    材料二  唐代“以法理天下,尤重宪官,故御史复为雄要”,御史台总监察之职,分工细致,职责分明。唐高祖认为隋朝“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唐太宗曾说“永惟治人之本,莫重刺史”,“县令甚是亲民要职。”

    ——摘编自《通典》、《唐律疏议》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前期中央监察地方的不同之处。(5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前期加强地方监察的主要原因。(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8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和平运动从广岛、长崎起步,站在原子弹被害立场上的反战是战后和平运动的出发点。1964年,美军空袭越南。世界各国开展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日本没有出现大规模民众运动。1965年3月,一些经历过二战的知识分子组建“越平联”(即“越南和平联合会”),并在各地建立分支组织。他们把6月9日作为统一行动日,发动全日本200多个地区的市民一起走上街头,抗议美国对越南轰炸,仅东京一地就有10万人参加。8月,“越平联”邀请国家政要、社会贤达就越南问题进行彻夜讨论,东京多数电视台同时进行转播,引发日体全社会上下集体思考战争问题。“越平联”领导人小田实经常向反战民众提出问题:“难道不是日本给空袭越南的美军飞机提供基地么?难道这不是我们的加害政责任吗?”领导人鹤见俊辅还提出“国家的原罪”概念。他们由此进一步引导人们对曾经发生的亚洲太平洋战争中的情况进行思考。90年代后,日本和平团体积极支援战争被害国民的战后补偿索赔运动。

    ——摘编自步平《跨越战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日本和平运动的主要变化。(5分)

    (2)根据材料,简析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