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非选择题 3 题,null 1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这表明政府意在

    A . 增加财政收入           B. 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C. 增加粮食产量           D. 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把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规律归纳为“君主近臣的外朝化和边缘化”趋势。这种趋势根本上反映(   )

    A.外朝是中央权力中心                      B.内外朝相互制衡

    C.相权的不断削弱                        D.君主专制的强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档名为“家风是什么”的节目。传统中的“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忠孝”“耕读”观念形成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忠”与世袭制紧密相关   B. “孝”与宗法制紧密相关

    C. “耕”与农本思想紧密相关   D. “读”与科举制紧密相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 揭开世界近代史的序幕

    B. 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C. 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D. 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面关于美国联邦政府的“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联邦法院的大法官是由总统任命的,但需参议院同意,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B. 总统及其内阁向国会负责

    C. 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都是任期6年

    D. 国会拥有立法权和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我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

    A. 对华贸易合法化

    B. 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

    C. 打开与中国进行商品贸易的大门

    D. 获得了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认识正确的是

    ①形式上的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

    ②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③“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④“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A. 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B. 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C. 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D. 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运动)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了五四运动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C. 广泛传播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D. 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20年,奥格涅茨省一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痛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在这一背景下,苏俄果断实施的政策是

    A. 统一分配生活必需品

    B. 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C. 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

    D. 大规模开荒种植玉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以下是某支部队战前的誓师词:“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与该誓词有关的战争(或战役)是

    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统计,美国在18世纪的后半期,农业人口占40%以上……到19世纪末,农业人口减到5%左右,工业人口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到20世纪50年代,大概1954年的前后,从事信息行业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工业人口。这组数据直接说明

    A. 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B. 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 美国将更多的第一、二产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国家

    D. 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下列各项与此无关的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C. 世界银行的运行   D. 亚太经合组织的问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体现其内涵的是

    A.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

    B. “…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

    C. “…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D. “…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末清初思想家陆世仪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这种区分表明

    A. 郡县制地方权力小,分封制地方权力大

    B. 郡县制是官僚制,分封制的贵族制

    C. 郡县制地方服从于中央,分封制地方分权于中央

    D. 郡县制人口流动大,分封制疆域守护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乾降帝即位后,历时10年,组织编撰出了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这对于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推动了文化中心的转移   B. 使科举制走向僵化束缚士人思想

    C. 保存国粹弘扬传统文化   D. 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国画大师齐白石说:“古人作画,不似之似,天趣自然,因曰神品”。这表明中国画强调

    A. 得意忘形   B. 神形兼备   C. 以形写神   D. 物我两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许平在《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中指出:“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蛹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由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以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 9 世纪达到顶峰 。”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 中西方文化差异日渐突出   B. 中西方政治制度截然对立

    C. 中西方生产方式的此消彼长   D. 中西方认识世界的角度各具特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传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①区域的机构是

    A. 宣政院

    B. 中书省

    C. 行中书省

    D. 枢密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它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形成三角形的主要商路。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B. 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经济的发展

    C. 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D. 为西欧资本输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题文)约翰·威尔金斯于1840年成为曼彻斯特一家纺织工厂的厂主。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他的工厂机器是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

    B. 他能够坐火车上下班

    C. 他的车间里使用电灯照明

    D. 有时他到伦敦乘汽船在泰晤士河观光游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李斯,生于战国末年的楚国,年轻时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来到秦国,被秦王任命为客卿(在本国担任官员的他国人)。当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现。许多大臣向秦王谏言要把秦国的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驱逐之列。于是李斯上书说:“陛下您排斥客卿而使他们为其他诸侯国建立功业,使天下有才之士不敢进入秦国,这是借武器给敌人。”于是,秦王废除了逐客令,并提拔李斯为延尉。二十多年后,秦国统一天下,李斯被任命为丞相。秦朝初年有大臣建议恢复分封制,李斯坚决反对,他认为郡县更有利于君主控制和国家稳定。李斯还提出民间任意批评朝廷的法令制度,会导致君主权力威望下降,除了医药、占卜、种植等书,应该把《诗》、《书》及诸子百家著作清除干净,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

    ——据《史记·李斯列传》

    (1)根据材料,概括李斯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斯对秦历史发展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张载集》

    材料三: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材料四: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哲学家告诉我们,“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请回答:

    ——苏格拉底

    (1)上述四则材料表明古典时代中外先哲思考和探究的共同主题是什么?他们表达了人类精神发展过程中怎样的共同追求?

    (2)选择上述材料中的任意一则,对其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在20世纪30、40年代,对中国的报道涉及到政治层面的比较多。它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受到国人的瞩目。

    材料1936年2月24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

    请回答:

    (1)“远东危机”指什么?它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时代》周刊认为这四大“元首”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的著名政治家西塞罗曾说:《十二铜表法》是“必要的诗歌,小孩子可得而诵读之”。据此可知,该法

    A. 是口头流传的不成文法

    B. 是古罗马专门的儿童保护法

    C. 在古罗马得到普及

    D. 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