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22 题,填空题 6 题,实验题 4 题
简单题 25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2 题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C.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

    D.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从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

    A.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带有耳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

    A.人耳有故障

    B.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波响度不够大

    C.翅膀振动不产生声波

    D.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A.还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该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C.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振动的快慢.该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  )

    甲图

                         乙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用同一支温度计测0℃的水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的温度较高 B.冰水混合物温度较高

    C.两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见的温度计都是用水银作测温物质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C.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

    D.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下面实验过程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B.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C.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拿到灯光下读数

    D.当温度计内液面稳定时才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关于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径特别细,且略有弯曲,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没有这一结构

    B.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动,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不能甩动

    C.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人体后再读数,常用的液体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D.体温计与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仅是长短不同而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用自来水清洗 B.在沸水中煮 C.用酒精棉擦 D.在酒精灯上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春天是禽流感高发季节,发烧是感染禽流感的症状之一,小明同学重视对禽流感的预防,一次他用体温计测量出弟弟的体温为38℃,有点偏高,接着他忘记用力向下甩体温计就测自己的体温,结果也是38℃,那么他自己的真正体温是(  )

    A. 一定是38℃

    B. 一定高于38℃

    C. 一定低于38℃

    D. 可能是38℃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6 题
  1.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m/s.一个人在峡谷中大声呼喊,他在声音发出后4秒钟听到的回声,则反射声音的峭壁离发声的距离为__     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来测量温度的.某地蛇年的大年初一分别放在室内和室外的二支温度计,它们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     图是室外的温度计,其示数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1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填“甲”、“乙”、“丙”)如图2所示两种声音     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     ,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     (填“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     (填“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4 题
  1. 如图(a)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b)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c)所示,再把瓶口封上,这时你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手机的铃声;如果逐渐把瓶内的空气抽去,你听到的手机声的大小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再慢慢放进空气,你会听到手机的声音的大小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这实验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甲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     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3)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     (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图1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2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 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声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刻度尺.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你认为另一种器材不适合做声源的原因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好的是    

    方案A:让人站在距离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到声音的响度;

    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材料

    棉布

    锡箔纸

    泡沫

    响度

    较响

    较响

    材料

    棉布

    锡箔纸

    泡沫

    距离/m

    1.5

    2.0

    1.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