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连线题 4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二战后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①世界银行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关贸总协定

    ④世界粮农组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该法令在农村被称为“犁棉苗法令”。根据该法令,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美国政府采取减耕减产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

    A、优化农村环境   B、给农民提供补贴

    C、提供就业机会   D、提高农产品价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罗斯福新政期间,设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从事造林、土壤保持、筑路等工作,开辟了许多国有林区和公园。这主要体现罗斯福新政哪一方面的内容

    A. 实施直接救济   B. 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C. 保护劳工权利   D.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使得公司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一趋势

    A. 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B. 发展人民资本主义

    C.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D. “新中间阶层”不断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是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对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指赫鲁晓夫改革

    A.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 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C. 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D. 开始突破了斯大林的经济模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 政治纷争加剧

    B. 军事对抗升级

    C. 文化差异加大

    D. 贫富差距拉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我国有如下谚语:“及时刈艾(除去杂草)仓必满溢”“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麻黄种麦,麦黄种麻”“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这些谚语最能说明我国古代

    A. 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五谷丰登,生活舒适   D.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 灌溉

    B. 冶铁

    C. 纺织

    D. 制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的“柳”是指

    A. 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D. 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表明我国   (  )

    A. 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

    B. 社会主义改造自始至终稳步推进

    C. 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

    D. 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与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别在下列哪几个省

    A. 广东、海南

    B. 广东、广西

    C. 广东、福建

    D. 广东、浙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会议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 实行改革开放

    B. 深化企业改革

    C. 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49~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趋势是

    A. 地主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C. 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人民公社

    D. 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上述美国民谣反映

    A. 经济危机的爆发

    B. 胡佛下台

    C. 示威者与警察冲突

    D. “工业复兴法”的实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 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 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D. 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苏俄(苏联)实施的农业政策或措施中,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最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A. 余粮收集制   B. 固定的粮食税

    C. 农业集体化   D. 种植玉米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

    ①全面发展国有经济②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③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④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反映的是二战后成立的某一经济体系特点的直观表示。关于这一经济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1944年在美国正式成立的

    B. 其宗旨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C. 加强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特权

    D. 不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过渡的标志是

    A. 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   B. 1965年《布鲁塞尔条约》的签订

    C. 1993年欧盟的成立   D. 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的问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直接源自

    A. 各国的生产和销售连为一体   B.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不断革新

    C. 世界市场的日益扩大   D. 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更为密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决策者态度的变化被流行的学术观点所强化了。凯恩斯主义者们被疏远了,失去了他们对政策的影响力。”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

    C. 经济危机和“滞胀”的出现   D. 第三产业和“新经济”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历史探究小组如此描述某国际组织,“成员在国家实力、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风俗习惯及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均有不同,但适应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要求”。这一国际组织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灾区人民遭遇严重损失,灾后重建任务艰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果中国政府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

    A. 世界银行   B. 关贸总协定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世贸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4 题
  1.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街道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近代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数据资料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材料三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为什么建国后的30年里,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消失了?产生了什么影响?

    (4)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孰优孰劣的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谈新政

    材料二  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布哈林谈新经济政策

    材料三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杂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为什么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3)据材料三,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国家制度和政策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提供的各种)制度对相对价格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动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影响。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化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作用。(见下图)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找工作……部分地可由政府直接招雇,象战时紧急状况那样一,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经济结构的演进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造成这一效应的有哪些主要制度和政策?

    (2)材料二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开始变化的标志性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三的做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分析其国际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整个世界面向未来的客观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芭比娃娃玩具生产情况简表

    原料来源

    半成品加工

    假发制造

    包装材料

    组装地点

    中东国家

    中国台湾地区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材料二2008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4种农产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1月31日,墨西哥农民举行大

    规模示威,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开启这一趋势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新闻反映了什么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的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