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9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4 题,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9 题
  1.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造(chì)  瘦(xiāo)  两(yè)     轻拢慢(nián)

    B.生(jiān) 懒(bèi)   崔(wéi)     他不过(niù)

    C.孝(tì)   缩(cù)   人(gǔ)     磨牙血(shǔn)

    D.洿池(kuā)  然(sǒng)  猿(náo)     鸡豚狗(zh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与其他人作品相比绝对是     。这部不朽的文学巨作,经曹雪芹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80回。我们在阅读时要认真研究,多方探讨,还要多读读红学家的言论,多看看其中的诗词歌赋的解读,多想一想才能明白其中的主旨,对的就接受,不对的就抛弃,      是要不得的。

    A.卓尔不群   呕心沥血   囫囵吞枣

    B.与众不同   积心积虑   生吞活剥

    C.鹤立鸡群   呕心沥血   囫囵吞枣

    D.出类拔萃   积心积虑   生吞活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B.柳妈对祥林嫂的再嫁不以为意,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C.“安史之乱”造成了社会满目疮痍、人民生灵涂炭的局面,杜甫一家被迫辗转流离,漂泊西南。

    D.《红楼梦》续书不少,但大多是狗尾续貂之作,其艺术成就与原著不可相提并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的一项是(  )

    A.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讲述了一位老人桑地亚哥独自一人出海捕鱼,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与一群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拖回来一条只剩下一副巨大骨架的大马林鱼。

    B.在电影《祝福》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祥林嫂捐了门槛之后,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

    C.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峰,具有积极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D.《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合乎汉语语法规范,既要有流行性,也要有创新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荀子与孟子都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说的继承人。荀子主张“性恶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句话,是孟子的名言。

    B.鲁迅的小说集《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通过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如落后愚昧的闰土、没落知识分子孔乙己、多疑敏感的狂人、封建卫道者鲁四老爷、善用精神胜利法的阿Q等,揭示了不同层次的社会矛盾。

    C.美国作家海明威凭借《老人与海》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是个百折不弯的硬汉,用海明威的一句话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整个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把不败他。”

    D.唐代以前出现的诗歌一般叫古体诗,唐代出现的律诗、绝句等格律诗,叫近体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和《琵琶行》中的“行”都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         ,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①着眼

    ②乌裙

    ③月白背心

    ④脸色青黄

    ⑤眼角上带些泪痕

    ⑥蓝夹袄

    ⑦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A.⑥③②①⑤④⑦

    B.⑥⑤④⑦②③①

    C.②⑥③④⑦①⑤

    D.②③⑥①④⑦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全都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第三个(惜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②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B.①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②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C.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②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江山也要文人捧;文人的事迹和歌吟,往往能给某个平凡之处平添无限的人文情趣。下列各项中的对联,适合悬挂在江西九江琵琶亭的一项是(    )

    A.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B.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C.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魂消明月绕船时。

    D.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请选择正确的一项(     )

    A.下列各位都属于“金陵十二钗”:黛玉、宝钗、迎春、岫烟 。

    B.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C.黛玉应贾政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D.林黛玉在贾府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是因为当时她父母已双亡,寄人篱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逊,字邵伯,魏兴人也。仕郡察孝廉,为吏部令史,转殿中将军,累迁上洛太守。私牛马在郡生驹犊者,秩满悉以付官,云是郡中所产也。

    惠帝末,西南夷叛,宁州刺史李毅,城中百余人奉毅女固守经年。永嘉四年,治中①毛孟诣京师求刺史,不见省。孟固陈曰:“君亡亲丧,幽闭穷城,万里诉哀,不垂愍救,既惭包胥无哭秦之感,又愧梁妻无崩城之验②,存不若亡,乞赐臣死。”朝廷怜之,乃以逊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使于郡便之镇。

    逊与孟俱行,道遇寇贼,逾年乃至。外逼李雄③,内有夷寇,吏士散没,城邑丘墟。逊披荒纠厉,收聚离散,专杖威刑,鞭挞殊俗。又诛豪右不奉法度者数十家。征伐诸夷,俘馘④千计,获马及牛羊数万余,于是莫不振服,威行宁土。又遣子澄奉表劝进于元帝,帝嘉之,累加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假节,校尉、刺史如故,赐爵褒中县公。逊以地势形便,上分牂柯为平夷郡,分硃提为南广郡,分建宁为夜郎郡,分永昌为梁水郡,又改益州郡为晋宁郡,事皆施行。

    先是,太守李钊为李雄所执,自蜀逃归,逊复以钊为太守。李雄遣李骧、任回攻钊,钊距之,战于温水,钊败绩。后骧等又渡泸水寇宁州,逊使将军姚崇、爨琛距之,战于堂狼,大破骧等,崇追至泸水,透水死者千余人。崇以道远不敢渡水,逊以崇不穷追也,怒囚群帅,执崇,鞭之。怒甚,发上冲冠,冠为之裂,夜中卒

    逊在州十四年,州人复立逊中子坚行州府事。诏坚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假节,逊曰壮。(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一》)

    [注]

    ①治中:官名,州刺史的属官。

    ②这两句意思是,既惭愧没有申包胥哭秦廷的感受,又惭愧没有杞梁妻哭塌城墙的效验。

    ③李雄: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的第一个皇帝。

    ④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中百余人奉毅女固守经年   经年:多年

    B.吏士散没              散没:各奔东西

    C.于是莫不振服            振服:震慑服从

    D.钊败绩               败绩:打了败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改官。用法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累迁”就是多次升迁官职的意思;二是改任,如“再迁为太史令”;三是降职,即“左迁”。

    B.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李毅是宁州刺史,故他的死为“卒”。

    C.“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诏除坚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就是朝廷下诏免除王坚的南夷校尉和宁州刺史的职务而改任新职。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谥逊曰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逊在郡中为官时,家中的牛马生了牛犊马驹,他在任职期满后全都交给了官署。

    B.宁州刺史李毅去世后,西南发生叛乱,毛孟到京城请求派刺史,却没有得到答复。

    C.元帝即位后,王逊根据地理形势,重新调整了宁州地区行政区划,得到朝廷批准。

    D.李骧袭扰宁州,姚崇率部抵御,大破李骧,姚崇却不肯乘胜追击,王逊因此愤怒而死。

    4.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太守李钊为李雄所执,自蜀逃归,逊复以钊为太守。

    (2)怒甚,发上冲冠,冠为之裂,夜中卒。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4 题
  1.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1.用斜线给波浪线部分断句。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翻译划线部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红楼梦》中“宝钗生日宴会”的一段文字,简要分析三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晚散时,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姐姐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

    宝钗:

    宝玉:

    湘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这则邀请函,在内容和格式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其中四处并提出修改建议。

    家长会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您好!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沟通,了解您的孩子进入高中以来在校的思想表现与学习情况,帮助指导孩子发展,兹定于2016年3月5日在我校高一各班教室举行家长会。要求各位家长必须按时参加,和我们共同商榷管理对策,促进孩子的成长。

    我们期待您的准时参加,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16年3月1日

    XXX学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每点不超过40字)

    寝室里的矛盾可谓千奇百怪:睡眠时间不同步,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睡觉打呼噜,影响别人休息;有人不爱干净,不搞卫生……任何一个误会,都有可能引发寝室矛盾。寝室有了矛盾,该如何去化解呢?

    请提出两点建议,并加以简述。要求观点明确,简明得体。

    (1)                                 

    (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的感慨,是对其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

    ⑵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

    ⑶《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的观点是相同一致的。

    ⑷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引用了神话传送“五丁开山”为文章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⑸《锦瑟》中“                 ”两句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①快阁:地名,在江西太和县。黄庭坚时任知县。

    ②痴儿:作者自比。

    1.请分析首联中“了却”和“倚”两个词的内涵。

    2.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一样吗?请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师

    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

    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

    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

    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名字?”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

    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您的名字叫大师。”

    ——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又富有感染力,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结尾处石匠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B.“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这句话很有深意,表现了关于“艺术真实”的问题,说明财主是懂艺术的,他不满意石匠的作品。

    C.在雕像上刻工匠的名字是中国人的传统,财主不准石匠在雕像上刻名字,还威胁石匠要他出汉白玉石料钱,体现了财主的蛮不讲理,强横霸道。

    D.本文以“大师”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石匠一开始想当大师,却险些身败名裂,后来不想当大师,甚至忘了自己叫什么名字却反倒成了大师的故事。

    2.小说中写石匠在构思雕像时,还设想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哪里”,并且很具体。这一细节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塑造石匠这个人物形象除了运用细节描写还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普通石匠成为大师的经历启示我们成为大师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著名作家近日在自己的一篇作品中写道:“在宁夏的西海固,在贵州的偏远山区,在四川的小凉山深处,到处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子,只要吃饱了,就会很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万事不挂心,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羔羊。……”这位作家用很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他很欣赏的“很穷但很快乐”的画面。

    你同意这位作家的抒情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这位作家的抒情的看法。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