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4 题
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0 题
  1. 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收支相抵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A. 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B. 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的局面

    C. “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D. 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保有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确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确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关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C.改革建立了新教,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

    D.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B. 参加者       C.时间       D.地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同背景是

    ①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两国民族资产阶级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③两国都形成了改革维新的力量

    ④两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都支持变法维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4~16世纪,欧洲向近代过渡,这一过渡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发展与技术进步              B.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C.资产阶级兴起                   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C.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对此做出的反应中表述有误的是(    )

    A.对外开放,学习西洋之法             B.改革幕政,实现富国强兵

    C.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             D.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这样做就是亵读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     )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    )

    A.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           B.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

    C.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俄日两国以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主要原因都是

    A.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

    C.封建建统治基础牢固,没有发生社会危机

    D.人民的反抗斗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明史·食货志》:“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枆。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下列有关一条鞭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条鞭法“按亩征收”的特质使大部分的农民减轻了负担

    B.一条鞭法主要解决封建国家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C.一条鞭法之最大特色为“役归于地”,使得“逐末者千金,而手不沾一役”

    D.一条鞭法明文规定税以银征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是

    A、触动了显贵的利益               B、加重了对农民的负担

    C、改变了社会性质                 D、以失败而告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对于百日维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光绪帝为了贯彻新政,在人事上的重大举措是(     )

    A.颁布变法法令

    B.游说外国人支持

    C.给袁世凯加官晋爵、委以重任

    D.将礼部两尚书、四侍郎全部革职,任命谭嗣同等为军机章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

    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     )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实质上表明当(     )。

    A.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              B.诸侯权力增强

    C.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               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

    ①解放思想    ②建立社团    ③兴办学堂    ④创办报刊    ⑤提倡女学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

    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

    (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改革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重新分割土地,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在这个时候,雅典人中最明敏的人都把眼光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牵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的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梭伦传》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挺身而出”后是如何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6分)

    材料二   (王安石)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患在治财无其道尔。”……青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原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一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治财有道”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争夺利益的措施?(3分)

    材料三    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文书》第五卷

    (3)材料三中大久保利通的经济政策体现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

    材料四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材料一中的“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6分)

    (5)你从四次改革的成效中得到哪些启示?(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0分)

    材料一:1872年,明治政府正式颁布《学制》,规定6岁以上的适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教育,推行“四民平等”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在这一体制下,日本共设8所大学、256所中学、53760所小学。此后,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到1900年,日本儿童入学率达到81%,1907年更高达97%,几乎所有的儿童全部入学。

    材料二: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洋务派共兴办洋务学堂34所,其中外语学堂7所、军事学堂15所、科技学堂12所。

    维新运动期间,从1895年到1898年,设立的新学堂达101所,但多为民办,规模不大。

    1904年,清政府颁行新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实行近代教育制度,比日本晚了30多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日两国在近代教育上的差异?(6分)

    (2)分析教育改革的差异对两国近代化的不同影响?(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大学士刚毅曾于慈禧面前“伏地痛哭”,指责维新变法,表示“痛心疾首于新政,必尽罢之而后快。”大学士徐桐甚至宣称:“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慈禧扼杀戊戌变法的前后》

    材料三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更为严重的是,……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 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从理论上说将会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也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材料四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依托古人宣传改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刚毅”“徐桐”属于哪个政治派别?(2分)结合变法的具体内容,简要说明他们反对变法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二、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6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