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27 题
简单题 2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共 27 题
  1. 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指

    A.西汉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指    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伯利克里认为,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主要表现在

    A.雅典的所有官职向所有的公民开放   B.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C.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也拥有公民权   D.城邦内部的精英民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雅典著名政治家伯里克利在希腊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中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这里的“公民”是指

    A.全体雅典国民  B.全体雅典并遵守法律成年男子

    C.所有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有财产的成年男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A.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B.维系帝国的需要

    C.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D.外来移民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美国总统布什利用情报机关的“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虚假情报发动伊拉克战争,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他主要会被哪一机构批评?

    A.最高法院        B.国会        C.国防部        D.国务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这被称为“一票共和”。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原因是

    A.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和政体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B.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要求

    C.法国君主政体的弊端、危机重重,国力日益衰微

    D.议会选举制度的日益完善和共和派不妥协的斗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种“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的“方式”对德国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建立了资产阶级总统制

    C.建立了与英国完全一样的君主立宪制     D.建立了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鸦片战争后,李鸿章对中国时局的看法是:“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此三千年一大变局也”。这里的“奇局”“大变局”应指

    A.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历史潮流     B.列强侵略中国,导致中国社会巨变

    C.太平天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形势     D.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表现是

    A.以学习西方科技为中心         B.以兴办近代工业为核心

    C.以提倡民主和科学为核心       D.以实施政治制度的变革为核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

    A.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移植到社会科学      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C.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D.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主体和途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为当时俄国革命指明的新的方向是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发动武装起义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因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了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了新生                 D.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其中将无法完成的一个选题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麦迪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现代中国通过下列哪些举措实现了“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结合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一国两制”③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说明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的支持

    C.表明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阅读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被打开  B.鸦片走私泛滥,抽走大量资金

    C.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D.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晚清实业家张謇认为:“发展实业重点应当放在纺织业和钢铁业上”。但是实施的结果,纺织业发展空前,而钢铁业一筹莫展。当时中国钢铁业没有进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

    B.清政府尤其是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重工业投资多、周期长、利润少,私人不愿意投资

    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业资源的掠夺和外资工业的激烈竞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①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②为世界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美国由此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④美国掌握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大约1/3的决定权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蒸汽机大量使用后,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这是因为蒸汽机

    A.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B.使企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促进了机器生产的普及    D.使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晋、冀、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有何作用?(7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8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5分)

    (5)上述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1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 山陵及宫阙);二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 …… “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 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2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2分〉

    材料三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 (3分)该法典有何影响? (3分)

    (4) 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6分)

    材料四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 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 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5)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 (4分)指出其历史作用。(1分〉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