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单选题 1 题,选择题 7 题,不定项选择题 4 题,实验题 2 题,简答题 5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 题
  1. 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间有弹力时,则一定有摩擦力

    B.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正压力增大,摩擦力一定增大

    D. 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7 题
  1. 关于物理学上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古希腊学者亚力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他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理,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

    B.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是由牛顿首先建立起来的

    C. 伽利略在验证自由落体运动中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不能测量时间

    D. 伽利略首先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开创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0时刻起运动过程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x=(10-0.1v2)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 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 s

    C. 0时刻的初速度为10 m/s

    D. 刹车过程的位移为5 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气球以10 m/s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175 m的高处时,一重物从气球上掉落 (g取10 m/s2)(    )

    A. 重物需要经过7 s才能落到地面

    B. 重物需要经过6 s才能落到地面

    C. 重物到达地面时的速度50 m/s

    D. 重物到达地面时的速度40 m/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从某一高度相隔1 s先后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阻力,它们在空中任一时刻( )

    A. 甲、乙两球距离始终不变,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B. 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大

    C. 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D. 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小,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甲、乙、丙、丁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 这四辆车均从静止开始运动

    C. 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时刻t2相距最远

    D. 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弹簧的原长和劲度系数都相等,小球的质量均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平衡时各弹簧的长度分别为L1、L2、L3,其大小关系是(  )

    A. L1=L2=L3   B. L1=L2<L3   C. L1=L3>L2   D. L3>L1>L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物体A的质量为1kg,置于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从t=0开始物体以一定初速度v0向右滑行的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1=1N的作用,则反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是像(取向右为正方向)(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不定项选择题 共 4 题
  1. 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同时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

    A. 1 s时甲和乙相遇

    B. 0~6 s内甲、乙相距最大距离为1 m

    C. 2 s~6 s内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D. 4 s时乙的速度方向反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皮带运输机将物体匀速地送往高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作用

    B. 传送的速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传送的速度无关

    D. 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为物体随皮带运输机上升的动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A、B两长方形物块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两者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由于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间无摩擦力

    B. 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右

    C. B对地面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方向向左

    D. B物体受到了向右的静摩擦力和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A、B两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其间用一根轻弹簧相连,弹簧的长度大于原长.若再用一个从零开始缓慢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物体B,直到A即将移动,此过程中,地面对B的摩擦力F1和对A的摩擦力F2的变化情况是(    )

    A. F1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

    B. F1先不变后变大再变小

    C. F2先变大后不变

    D. F2先不变后变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器材有:底座、带有标尺的竖直杆、光电门1和2组成的光电计时器(其中光电门1更靠近小球释放点),小球释放器(可使小球无初速释放)、网兜。实验时可用两光电门测量小球从光电门1运动至光电门2的时间t,并从竖直杆上读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h。

    (1)改变光电门1的位置,保持光电门2的位置不变,小球经过光电门2的速度为v,不考虑气阻力,小球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则h、t、g、v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h=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t图线,若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k,根据图线可求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他采用电火花计时器进行实验。

    (1)搭建好实验装置后,先________,再________。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一段图所示,可知纸带的___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

    (2)如图所示的纸带上,A、B、C、D、E为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0.1s,则vB=________m/s,a=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5 题
  1. 一滑块自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6m/s,

    试求:

    (1)第4s末的速度;

    (2)运动后7s内的位移;

    (3)第3s内的位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2kg,mB=4kg,A、B间动摩擦因数=0.2,B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用力F作用在B上后,A、B间、B与地面间都发生了相对滑动.求:

    (1)A、B间滑动摩擦力Ff1的大小

    (2)B与地间滑动摩擦力Ff2的大小?(g=10N/k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

    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然后再减速到20 m/s,

    t1==,t2==,t=t1+t2=,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甲、乙两车相距40.5 m,同时沿平直公路做直线运动,甲车在前,以初速度v1=16 m/s,加速度a1=2 m/s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后,以初速度v2=4 m/s,加速度a2=1 m/s2,与甲同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甲、乙两车相遇前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经历的时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三个质量均为1 kg的相同木块a、b、c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500 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所示,其中a 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 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g取10 m/s2.该过程p 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多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