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选择题 17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7 题
  1. 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列宁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认为,强国兴盛以后,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神化强盛时期的制度,故步自封,导致社会发展受到阻碍。以下史实能验证这一观点的是

    A. 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 罗斯福新政

    D. 《凡尔赛和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l933年美国政府为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发的蓝鹰徽章。蓝鹰运动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对蓝鹰运动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确立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

    B. 起到了扩大工业生产的作用

    C. 凋节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D. 保障了劳工和消费者的权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虎!虎!虎!》是一部有关二战中令美国蒙羞的影片,它描述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哪一战场战争的爆发

    A. 苏德战场

    B. 太平洋战场

    C. 北非战场

    D. 欧洲第二战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夹击的境地,加速了法西斯灭亡的事件是

    A.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B. 斯大林格勒会战

    C. 诺曼底登陆

    D. 雅尔塔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冲击的是

    A. 赫鲁晓夫改革

    B. 勃列日涅夫改革

    C. 戈尔巴乔夫

    D. 东欧巨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人说,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是从今天的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是

    A. 欧洲联盟的建立

    B. 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C. 世贸组织的成立

    D.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定,其中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下列说法不符合巴以地区局势的是(  )

    A. 宗教信仰不同是双方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B. 双方不断争斗,陷入“以暴制暴”的怪圈

    C. 大国插手有助于消除双方矛盾

    D. 该地区和平进程曲折反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作者是在抨击苏联的

    A. 新经济政策

    B. 农业集体化运动

    C. 工业化运动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小明同学以“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作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亚非拉国家独立后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1959年,古巴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亲美政府的独裁统治,建立起革命政府

    ③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④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出任了印度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点是(   )

    ①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②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③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④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华民族利益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使苏联成为强盛的工业国  ②东欧各国大都曾照搬这一模式  ③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④极大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照片见证历史。下列四幅照片共同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正义战胜邪恶           B.重新瓜分殖民地

    C.战争带来了浩劫          D.中国全民族抗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主题中,最符合20世纪50—90年代初苏联、匈牙利等国历史的是(  )

    A.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 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C.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全球通史》中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A. 两极格局瓦解   B. 世界新格局形成

    C. 多极化趋势出现   D. 区域集团化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人指出:“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①加速了资本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②使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趋于公平

    ③正在加剧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

    ④扩大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绝对优势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德国法西斯在西班牙所犯下的罪行,请你写出这幅画的名称。同时列举出另一个法西斯国家——日本在二战期间所犯下的罪行。如果要你收集二战时法西斯的罪行,你有哪些收集材料的方法途径?

    (2)图二是英国首相张伯伦1938年9月27日的广播演说,其中所提到的“小国”是指哪个国家?张伯伦所宣称的“我们这一代的和平”能够得到保证吗?为什么

    (3)图三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4)时光飞逝,“那场战争”已经结束60多年了,它给人类带来的伤痛让全世界至今都不能遗忘。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结构简图

                                          

                               

    (2)依据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986年占世界比重的%)

    ①图一中欧洲和日本经济发展与美国有何关系?

    ②西欧、日本与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激烈的竞争,结果如何?

    ③图片二说明了什么?请你为解决当前的巴以冲突、恐怖主义等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3)图片与结构图之间是什么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校九年级同学历史课上以“探寻工业文明的足迹”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活动。

    【开启工业之门】

    材料一:英国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大门。…瓦特,他们的名字,醒目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瓦特在英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贡献。

    【进入高科技时代】

    材料二: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

    (2)材料二中,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占50%以上出现在哪一时期?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

    材料三: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3)请以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各一例,说明材料三所表达的观点。

    【反思过去岁月】

    材料四:各国温室气体的相对排放量为:美国30.3%.欧洲27.7%.俄罗斯13.7%……

    (4)材料四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工业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以史为鉴促发展】

    (5)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