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材料作文 1 题,现代文阅读 6 题,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4 题
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区里,几个七八岁的小朋友,一边晒太阳,一边比赛背诵《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孩子们鼓起小脸认真背诵经典的样子很动人。

    当孩子们的父母来招呼孩子们回家吃饭时,不愿回家的孩子使出了各种办法与伎俩,有的与父母拉扯,有的大声呵斥父母,有的甚至在地上打滚抗议……

    这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6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丑琴操

    邓跃东

    祖父会拉琴,好事者命令他带上两个会拉胡琴的侄儿一起演出。在邻村第一次巡演时,我大伯父刚拉开过门,台下就扔来一只鞋子,砸在他头上。他们指责大伯父的胡琴有问题,硬是逼着他锯掉了琴杆上的龙头……

    这件事我是听一个叔父说的,几个伯叔不愿回忆这些旧事,唯有我堂二叔反应异常,他大口大口地吸着烟说:“琴头是我砍的!”我知道二叔一直钟情于胡琴,没想到他竟是这件事的亲历者。透过浓浓烟雾,我看到了二叔眼里流露出的几丝幽怨。

    那晚他们受到了批评,被要求将琴头处理掉,否则后果难以想象。祖父答应一定处理好,但不是当场锯掉的。这把琴是大伯父在县城读中学时带回的,却成了二叔的至爱。那时祖父被贬职从学校回乡,思虑最多的是要保住侄子们的性命,要不就对不起大哥。祖父就给二叔做工作,二叔十五六岁,很不配合。祖父发了怒,责问他:“是人头重要还是琴头重要?”二叔噙着泪、含着怨气,在祖父的逼迫下锯下了琴头。祖父说:“这个琴头雕刻得精致,你先收着,日后可能会用上。”二叔不吭气,捡起琴头一把甩进了灶膛。

    丑琴无头,祖父他们也无脸面,操琴的模样十分滑稽,总不被人正眼看。当然,心里最憋屈的是二叔。他很年轻,无端被人嘲笑,其实他拉琴是很有水准的,但是心里不平,音色起伏大。丑琴让二叔的脾性也丑了起来,他变得十分倔强,不太理会祖父——以前他们经常一起谈琴论艺,慢慢地不怎么说话了。

    没过多久,伯叔姑姑们不能读书了,因为村里不准。二叔二次被生产队长从中学赶回,他聪颖好学,无奈初三未读完,就再也未进过学堂的门了。二叔积下一肚子的愤懑和怨恨,别人拈轻怕重,在生产队混工分,他年纪轻轻就去学泥水匠的手艺,每天用砖刀砍砍剁剁,其实是在发泄不满,他要砍平种种崎岖。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让他感到轻松,他的虎口被震烂,血流不止,也不能释放心中的怨气。他又想起了无头琴,每天劳作回来,把自己关在房里,只有丑琴懂他,眼里的泪、虎口的血,遗落在琴上,他浑然不知。

    二叔独自拉琴,长夜不息。祖父知道他心里苦闷,就开导他说:“拉琴可以消解磨难,但不能宣泄情绪,你指上的怨气太重了。”二叔说:“你不是说琴音传递的是心声吗?”祖父反问:“你心里向往的是什么?”二叔不吭声了。听琴知音,得失寸心。二叔对祖父的视听修养极为钦佩,他为自己更名为“清明”,自此静心练琴,研习音律。

    清明通透,方有流音。二叔反复体悟,寻求彻悟——人跟丑琴一样,没有脸面,可琴还是琴,心里有音,仍可自然地发声。他的心慢慢地融入了丑琴,琴声开始从心里流泻出来,没有了早时的发泄,音色一片柔美。

    二叔认真地看着我说:“琴已无头,人得有名。”

    二叔那时带着这把丑琴,一次次地参加上级安排的演出。他用丑琴发出的优美琴声征服了众多同行,感染无数心田。有一次,上级首长要来观看,领导提出给他换把琴,说这琴太丑了,影响县里的形象。二叔说,人能换但琴不能换。

    在本村的一场集会上,全家人都被责令到场陪斗,批斗的对象是二叔的母亲。大冬天里她被拉到学校操场上,被风车对着猛吹,她不服软,直挺挺地站了一夜。有人起哄要我家的人拉琴造势,祖父跟他们交涉能不能换人,他们说不行,故意要我二叔拉。祖父尴尬不已,二叔却轻松地拉开了弓子。凝望着受难的母亲,他如入空谷,心若止水,怀中丑琴一如惜日,不动声色。后来我得知,二叔拉的是刘天华先生的《光明行》,他心里存有光亮!

    (选自《读者》2015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文章以倒叙开篇,叙述大伯父演出时的遭遇,奠定了文章压抑悲怆的感情基调,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二叔性格的变化做了铺垫。

    B. 文章花大量笔墨写“我”家遭遇的种种不幸意在反映生活磨难容易钳制人的精神,从而点明本文人性因生活的不公而异化的主题。

    C. 祖父不仅是家庭的守护神,更是侄儿们的精神导师。为了保证侄儿们的安全,忍气吞声答应锯掉琴头;担心二叔怨气太重,开导他要心存希望。

    D. “琴已无头,人得有名”的生活体悟既是二叔多年后人生积淀的总结,也是当年促使二叔琴音转变的原因,此句话在文章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E.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来讲述“我”家所发生的“旧事”,虽然“我”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者。

    2.文章多次提到“丑琴”,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二叔这一人物在文中的生活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海外世界相继发现的中国历代贸易陶瓷遗存,构筑起一条由中国东南沿海通向海外诸番的“陶瓷之路”。“陶瓷之路”上的文化遗产大多可溯源到东汉至明清时期的东南沿海陶瓷,唐宋时期是东南陶瓷贸易的盛期。明清时期,随着环球新航路的开辟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景德镇窑系、仿景德镇的漳州窑系和闽粤沿海的民窑青花瓷器,更广泛地被发现于世界各地。“陶瓷之路”正是东南古代瓷业面向海外市场的充分证据,也是东南陶瓷海洋性最显著的特征。

    从内涵特征来说,东南海洋性陶瓷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一方面,东南陶瓷的海洋输出,将中国古代文化与生活带到了海外。宋元时期,建窑黑瓷销往日本等地,带动了当地茶道的初兴。另一方面,海外世界的社会文化也对东南瓷器品种产生了重要影响。宋元时期销往中西亚、东南亚的瓷器品种主要为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及其仿制品,伴随着伊斯兰教在这一区域的传播,更符合穆斯林审美情趣的青花瓷成为明清销往该地区的主要瓷器品种。

    从技术形态来说,东南海洋性瓷业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内地窑业的继承与发展。一方面,作为以仿烧内地名窑为特征的东南沿海古代海洋性陶瓷,其器类、造型、釉色、纹饰等工艺内涵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传统窑业的特征,可以说海洋性瓷业是大陆性各陶瓷窑系在东南地区的扩展与延伸。内地瓷业是海洋性瓷业的母体和技术来源,内地瓷业瓷器的许多重大的风尚变化及时影响着海洋性瓷业的产品风格。大多数东南瓷业窑口从成型技术和装饰技术入手,对流通于世的内地瓷窑产品进行外形的仿造,有些内地窑工可能直接参与了瓷器烧造。另一方面,东南沿海瓷业产品还有逐利的海洋性本质,在瓷胎淘洗、成型、施釉、装烧工艺等各个环节都充斥着简化与缩减。如北宋中晚期闽北浙南的青白瓷窑址在吸收赣江流域青白瓷技术后,迅速完成了从泥点叠烧到漏斗形匣钵——垫饼或垫圈,再到支圈覆烧技术的两次技术革新。漳州窑对原料的精工粉碎和淘洗不够,导致胎体结构疏松和胎质发灰;以泼釉或浇釉的方式给外壁施釉,导致釉不到底和釉层厚薄不均;为节省成本,直接将器物放置于沙上导致“砂足器”的产生等,无不体现了漳州窑瓷器生产急功近利的特点。

    “古外销陶瓷”是我国学者研究古代陶瓷的对外传播时使用得最多的一个术语,其核心是相对于内销而言的,强调的是古代瓷器输出国外。“外销瓷”实际上是将东南海洋性贸易陶瓷体系视为大陆性陶瓷体系的外销部分、成为大陆性陶瓷统一体中“旁枝末节”,无法凸显东南沿海古代陶瓷业的独立的海洋性性格。而“海洋性陶瓷”试图克服传统中国陶瓷史研究中强化整体、忽视多元的不足,重视中国古代陶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重视东南陶瓷面向海洋的相对独立性。

    (摘编自王新天《中国东南古代瓷业的海洋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瓷之路”由中国东南沿海通向海外诸番,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在唐宋时期进入陶瓷海洋贸易的盛期。

    B. 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及其仿制品是明清时期销往中西亚、东南亚的主要瓷器品种。

    C. 闽北浙南的青白瓷窑址在北宋中晚期迅速完成了两次技术革新,从泥点叠烧到漏斗形匣体再到支圈覆烧。

    D. 东南亚海洋性瓷业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传统窑业的特征,是大陆性各陶瓷窑系在东南地区的扩展与延伸。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东南陶瓷拥有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东南陶瓷的发展。

    B. 东南陶瓷输出将中国古代文化与生活带到海外,对穆斯林产生了重要影响,改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C. 漳州瓷窑器生产急功近利,以泼釉或烧釉的方式给外壁施釉,导致釉不到底和釉层厚薄不均

    D. 东南沿海瓷业产品在瓷胎淘洗、成型、施釉、装烧工艺等各个环节都充斥着简化与缩减,体现了逐利的海洋性本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外销陶瓷”术语的频繁使用折射出认识的偏颇:大陆性农耕文化是基础,而海洋文化是附庸。

    B. 中国古代瓷器行销海外,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陶瓷之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宋元时期日本等地茶道初兴,这与该时期建窑黑瓷销往该地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D. 有些内地窑工直接参与了瓷器烧造,使得东南瓷业窑口较好地完成了对内地瓷窑产品外形的仿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异乎三子者之撰       以子之道

    B.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C. 以吾一日长乎尔       阳春召我以烟景

    D. 因之以饥馑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莫春者,春服既成

    B. 序天伦之乐事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C. 既然已,勿动勿虑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D. 根拳而土易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A.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古人秉烛夜游

    B. 垣墙周庭               驼业种树

    C. 会桃花之芳园            先妣抚之甚厚

    D. 浴乎沂,风乎舞雩         而木之性日以离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不吾知也

    B. 其制稍异于前             大块假我以文章

    C. 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加之以师旅

    D.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故不我若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共 2 题
  1. 下列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A.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始:当初,原来   故病且怠   病:穷困

    B.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离:背离,远去   舍瑟而作   舍:舍弃

    C. 古人秉烛夜游       秉:持,拿着     吾与点也   与:和,同

    D. 比去,以手阖门     比:并,一起     吾妻来归   归:回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各句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kuì)然     (bǐ)及     修(qì)     千(shèng)

    B. 象(hù)      羽(yáng)   实以(fán)   仰啸歌(yǎn)

    C. (shěn)笑   栏(shǔn)    (kēng)尔    呱而泣(guāguā)

    D. (shì)坐    先(bǐ)     (xù)勉      琼(yá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韶,字元伯,学涉有器量,与弟彥、虔、蕤并孝文赐名焉。韶雅为季父冲所知重。延兴中,补中书学生,袭爵姑臧侯,除仪曹令。时修改车服及羽仪制度,皆令韶典焉。迁给事黄门侍郎。后依例降侯为伯,兼大鸿胪卿,黄门如故。孝文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曰:“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帝称善。迁太子右詹事,寻罢左右,仍为詹事、肆州大中正。出为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帝自鄴还洛,韶朝于路,帝言及庶人恂事曰:“卿若不出东宫,或未至此也。”

    宣武初,征拜侍中,领七兵尚书,除抚军将军、并州刺史。以从弟伯尚同咸阳王禧之逆,免除官爵。久之,兼将作大匠,敕参定朝仪律令。及吕苟儿反于秦州,除抚军将军、西道都督,行秦州事,与右卫将军元丽,率众讨之。事平,即真,玺书劳勉,复其先爵。时陇右新经师旅,百姓多不安业,韶善抚纳,甚得夷夏之心。

    孝明初,自相州刺史入为殿中尚书,行雍州事。后除中军大将军、吏部尚书,加散骑常侍,出为冀州刺史。清简爱人,甚收名誉,政绩之美,声冠当时。明帝嘉之,就加散骑常侍,迁车骑将军,赐剑珮、貂蝉各一具,骅骝马一匹,并衣服寢具。韶以年及悬车,抗表逊位,优旨不许。转定州刺史,常侍如故。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正光五年,卒于官,年七十二。诏赠帛七百匹,赠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司空公、雍州刺史,谥曰文恭。既葬之后,有冀州兵千余人,戍于荆州,还经韶墓,相率培冢,数日方还,其遗爱如此。永安中,以剋定秦、陇功,追封安城县开国伯,邑四百户。

    (节选自《北史•李韶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B. 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C. 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D. 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给事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是皇帝的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

    B. 迁,意思是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平级调动,“左迁”指升职,“右迁”指降职。

    C. 从弟指同曾祖父或祖父,不同父亲,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即堂弟。

    D. 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在他们死后根据其功绩或德行获得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文帝想迁都,召集众位侍臣商议。李韶认为洛阳是皇权聚集地,几百年基业,且地处中土,方便四方朝贡,但是不适合建都。

    B. 吕苟儿在秦州反叛,李韶跟元丽一起带兵讨伐并平息叛乱,恢复了爵位。陇西刚刚经过战乱,李韶善加抚恤并安顿,得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百姓的拥戴。

    C. 李韶历任地方官职,都能做到清正廉明爱护百姓,征集突出,在当时颇有盛名。

    D. 明帝嘉奖李韶,封赏甚厚。但李韶推辞将要告老还乡,请求不要加封,明帝仍然颁旨加以优待。并升任李韶为定州刺史,担任跟过去一样的常侍职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文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

    (2)既葬之后,有冀州兵千余人,戍于荆州,还经韶墓,相率培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下列对于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诗人受朋友窦员外邀请,来到他的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颔联由近到远、自下而上,有层次地写院外之景:清光门外,有一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

    C. 颈联虚实结合,用对比衬托手法写院内之景: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和很多芍药,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春天就可以欣赏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

    D. 颔联和颈联,从写景的艺术来看,两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铺陈描摹;颔联写院外的远景,然后移步换景,由院外写到院内。

    E. 尾联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感到闲适愉悦。但是想到“堆案无余地”,一种苦闷之情油然而生。

    2.联系全诗,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开颜”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4 题
  1. 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李煜在《虞美人》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表明自己淡泊名利,志趣高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桃花源记》通过描写老人小孩来表现桃花源人们幸福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

    B. “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C. 我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一夜之间便洛阳纸贵,购书中心开门十分钟不到,上百本莫言作品存货被一扫而空。

    D. 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老百姓很远,普通老百姓往往望而生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央提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B. 有人批评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扬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C. 近年来一股网络祭祀之风悄然兴起,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捧和接受,通过互联网,献一束鲜花,送一段旋律,点一支跳动的蜡烛,记下自己的追思和感怀。

    D. 农业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加强发掘和保护对于传承农耕文明,提高遗产地农民就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其实现在看来,他们否定的,是文化的异化,比如“吃人的礼教”。

    ②凡是人发明的东西,就难免会被异化,这种异化会影响到我们。

    ③所以我觉得对于文化来说,要时刻反省和监视的是它异化的部分,而对于文化本身,不能质疑。

    ④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中国文化的“文”就被异化过好几次,这导致后来我们的前辈怀疑文化出了问题。

    ⑤异化到一定程度时,人就受不了,一定会反抗。

    A. ②①③④⑤   B. ②④①⑤③   C. ④⑤①②③   D. ④①⑤③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