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2 题
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4 题
  1.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A.直接民主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代议制民主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

    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一户所领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而有罚”。这一规定

    A.是为了促进手工业的发展               B.对手工业生产进行适当调节

    C.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

    人之所贵,主人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01~190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数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B.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民国初期实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

    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②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③纺织和面粉业增长最快              ④张謇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 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 “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 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

    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          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图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国

    A. 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 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 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 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24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7分)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7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绺(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10分)

    材料二: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针对材料二所反应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材料三:

    (3)分析材料三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1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