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汉书》载:“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这次改革

    A.废除了分封制度  B.削弱了封国势力  

    C.体现了儒学独尊  D.改行三省六部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省份

    时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湖北

    湖南

    云南

    汉(公元前206~公元221年)

    18

    19

    4

    5

    1

    1

    1

    4

    1

    1

    1

    隋(598~618年)

    9

    4

    3

    1

    1

    1

    2

    4

    2

    唐(618~907年)

    32

    11

    32

    24

    4

    15

    18

    12

    44

    20

    29

    4

    7

    1

    A.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       B.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

    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D.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C.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D.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军机泄露    B.维护君主权威    C.提高行政效率    D.减少决策失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对时事进行论说。下列陆续在报上发表的评论是针对

    序号

    题目

    所刊载的期数

    1

    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

    第49期

    2

    论义民与乱民之异

    第52期

    3

    论中国民气之可用

    第57期

    4

    排外平议

    第68期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A.金融机构竞争乏力   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37年一1945年,中国兴起了“抗战漫画”运动,漫画家们创作了大量作品。漫画体现了作者

    A.呼吁和平解决七七事变    B.主张放弃对日妥协立场

    C.认为抗战前途渺茫       D.倡导国共合作抗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新中国外交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制定    放弃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最终解决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

    C    尼克松总统访华    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试点家庭联产承包   C.实行市场经济   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为小明整理的“政治文明成就表”,其中①、②应分别填入

    A.代议制、古代罗马陪审法庭    

    B.立法机构、英国议会

    C.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D.资本主义法制建设、苏联最高苏维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冷战既是一种对外政策,又是一种双方对抗的手段,还是一种国际格局态势。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杜鲁门主义   柏林墙      北约华约对峙  

    B.雅尔塔体制   朝鲜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C.一边倒      越南战争     多极化格局   

    D.马歇尔计划   “铁幕”演说   欧盟与经互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13年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达成世贸组织首个全球贸易协定,其内容涵盖了简化海关及口岸通关程序、允许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更多选择权、协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贸易等。世贸组织总干事说,“世贸组织历史上首次迎来真正成果。”这个“真正成果”指的是

    A.根除了国家间贸易纷争         B.保证了世界粮食的安全

    C.缩小了南北间发展差距         D.推动了全球贸易自由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36分)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深化认识自身,同时又拓展认识世界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在我看来,最美好的人生是向合情合理的普通标准看齐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没有奇迹,也不荒唐。

    ——[法]蒙田(1533—1592):《论经验》

    (1)据材料一,概括蒙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简述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0分)

    材料二

    图11  1439年欧洲人认知的世界范围   图12 1570年欧洲人认知的世界范围

    (2)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前后欧洲人对世界(陆地)范围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认知的变化给欧洲思想领域带来的影响。(8分)

    材料三  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胶合”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并揭示出了它的法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3)材料三中牛顿所揭示的“自然法则”指什么?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的变化为例,说明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8分)

    材料四  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近代西欧和中国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何异同?(10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表

    吴起变法(前386年一前381年)

    商鞅变法

    关系

    蔡泽曰:“吴起为楚悼主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南收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禁朋党以励百姓,定楚国之政,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B

    C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材料二  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越国大臣)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1)结合所学,在《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表》的B位置填上商鞅变法与材料一内容相似的措施,据此指出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关系并填在C处。(8分)

    (2)概括材料一、二中蔡泽对吴起与商鞅变法的评价。你是否同意其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种政体下的每一国家的立法机关的权力所加的限制:

    第一,它们应该以正式公布的确定的法律来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

    第二,这些法律除了为人民谋福利这一最终目的之外,不应再有其他目的。

    第三,未经人民自己或其代表同意,决不应该对人民的财产课税。

    第四,立法机关不应该也不能够把制定法律的权力让给任何其他人,或把它放在不是人民所安排的其他任何地方。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1913年9月,(内阁)秉承袁世凯之意提出改变国会制宪与选举程序,要求先选举正式总统后制定宪法,国民党议员被迫违心同意。9月5日、8日,众参两院先后通过选举总统案。宪法起草委员会仅用了5天就完成《大总统选举法》,10月5日公布。6日,在军警荷枪实弹的恐怖气氛中,国会议员苦熬11个小时,终于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

    ——姬丽萍:《民初议会制度的确立及其运作》

    (1)据材料一,指出洛克认为立法机关行使权力应遵循的原则。结合所学,说明其目的。(8分)

    (2)材料二中立法机构的运作与洛克的设想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  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0—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辨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

    ——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

    (1)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8分)

    (2)你能否依据以上材料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说明理由。举出进一步了解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三种途径。(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